陳璐洋 江明月 楊曉蓮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淺析影響泰國古代文學發展的因素
陳璐洋 江明月 楊曉蓮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不論哪個民族,哪種文化,文學作為其記錄文化的一種形式,在某種層面上來說直接或間接的記錄下了文化的傳承或者說流變過程。對于文學的研究,究其本質而言就是對于文化的另一種探索和解讀。結合自己的專業,簡單的對影響泰國古代文學發展的幾個因素做了一個淺顯的總結。
自然環境對泰國文學發展的影響主要是在于文學發展的初期階段。這是由于文學發展的早期,泰國社會也處于早期原始狀態。生產力仍然較為落后,雖然已有余力來進行文學創作,但是由于當時的各種條件限制和自身社會發展,自然環境或者說自然因素對于早期的泰國文學發展是占據很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現在內容,表現形式,以及傳播方式等三個方面。
1.1 內容
在內容上的影響主要在古代早期的神話,民間傳說等口傳文學。例如,洪水神話,創世神話。因為社會生產力較為低下,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探索還較為局限,受到的影響更多的是來自于自身周邊社會。尤其是古代早期社會,對于自然災害的認識不夠,更多的是本能的懼怕進而演化成崇拜,然后有了原始宗教信仰,緊接著關于信仰的理論雛形,即支撐其發展的原始教義,就以口傳形式在流傳。
1.2 表現形式
受限于當時的生產力發展,以及泰國地區的濕熱的自然氣候,早期的文學呈現方式主要是現在統稱的碑銘文學。碑銘是刻寫在石碑上的文字,碑文類的文學作品,可以算是泰國有記載的最早的歷史文學作品(例蘭甘亨碑文)。泰國的碑文文學也是自然環境影響的結果之一,在泰國北部地區多為山地,石碑的材料易尋,又易保存,所以石碑成為了那一時期文學的主要載體。
1.3 傳播方式
泰國文學發展中有重要地位的民間文學大多是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傳播。尤其是在文字產生并開始大范圍流傳以前。即使在文字產生之后,由于普通民眾對于新事物的學習需要時間,口傳文學是作為很重要的一種文學形式存在于泰國文學發展中。
但是由于泰國濕熱的自然氣候對于對泰國文學發展是有很大的影響,最主要就是在于氣候濕熱,文物和文獻資料很難保存。可以說這一自然環境對泰國文學(尤其是古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文學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而文字則是記錄文學的直接存在。所以文字對于文學的發展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下面就簡單的分析一下文字對于泰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2.1 文字為泰國文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泰國于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統一的國家。蘭甘亨國王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礎上創造了素可泰時期的泰文,泰國書面文學隨之誕生,例如,蘭甘亨碑文,三界經等。
2.2 文字促使泰國文學的領域不斷擴大
在素可泰王朝蘭甘亨在古孟文和古高棉文的基礎上創造泰文,經歷了七百多年的演變,時至今日,泰語語音文字以其獨一無二的形式呈現泰國文學的藝術魅力。同時泰語語言文字的研究,使得泰國文學的領域突破了國界的限制,其表達方法借鑒了國外文學的精辟之處。這些方法的運用,為泰語語言文字在泰國文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時期(1850~1925),泰國各鄰國已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泰國處在緩沖國地位,被迫執行“夾縫外交”。在文學上,從四世王開始就提倡向西方學習,到六世王時,西方文化的影響更大。
可以說泰國語言文字和泰國文學是一體的,文字是文學產生的基礎,更是文學得以成功的關鍵前提和重要基礎。同時語言承載一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而文學卻是語言的精華。
文學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側面上說也是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對于東南亞的文化圈來說,宗教對其文化的影響不僅潛移默化,而且如影隨形。文學作為文化的一種體現,自然也逃脫不了來自宗教的影響。對于隸屬于東南亞文學的泰國文學,自然也受到來自東南亞地區無法脫離的宿命:佛教。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印度宗教早期盛行的是佛教和婆羅門教(印度教)。13世紀,佛教連同印度文化傳入東南亞,而婆羅門教對于泰國的影響大致也在于皇室的一些儀式和盛典上,例如君權神授或新皇登基的儀式等基本是源于婆羅門教的變體。但是佛教或者說南傳佛教對于泰國的影響卻又更加深遠。
佛教對泰國文學的發展影響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翻譯編譯階段、模仿改寫階段、融合吸收階段和獨立創作階段。當然,以上四個發展階段,不是首尾相連、截然分開的。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以一種方式為主流,同時并存有其他方式。比如在第一階段,翻譯編譯是主流,同時還有模仿改寫、融合吸收。就連古代文學的表現形式——律律體詩也還有一席之地,持續數百年的古代文學的慣性是不會隨著近代文學的發端戛然而止的。
雖然十九世紀中葉以后,影響泰國文學發展的主要是西方文化,但是像宗教,語言文字等仍然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其他方面影響著泰國文學的發展的。但是在泰國古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語言文字和佛教文化共同作用使得泰國古代文學不斷的向前向上發展,也使得這個階段的文學豐富多彩,意蘊深厚。
[1] 李謀.東南亞文化中的印度宗教因素. 《東南亞之窗》2009 年第 3 期(總第 12 期)
[2] 裴曉睿.印度詩學對泰國詩學和文學的影響. 南亞研究 2007 年第2 期
[3] 郁龍余.印度古代文學的世界影響.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3期
[4] 李謀.東南亞的佛教文學. 東方論壇一九九九年第三期
陳璐洋(1992—),女,漢族,云南昆明,在讀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泰國宗教與文化。
D918
A
1672-5832(2016)08-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