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蘇紅
?
基于治理角度的高職章程研究
候蘇紅
【摘 要】高職章程是高職院校具體制度銜接國家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的樞紐,既要保證章程制定的合法性,又要在章程內容的制定上有自身特色,同時還要結合新形勢,制定符合高職院校現代化建設的章程。本文從治理的角度出發,探究了高職章程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高職 章程研究 治理角度
(一)制定原則
1、行政法屬性下的行政合法原則
從法律角度來看,高職院校章程的制定屬于行政法范疇[1]。因此,在章程的制定過程中應遵循行政合法性原則,必須把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作為參照依據,在法定權限內制定和行使,是高職院校的一種自治章程。
2、制定實施中的法律保留原則
高職院校經授權可以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對學生行使管理權,在相關規則、管理制度、章程的制定上不能脫離行政法律法規和地方法規,在其沒有制定相關規定的時候高職院校自身并不享有設定處分權、開除權和退學權的權力,也無權自行調整或規定相關權力的使用范圍、條件等,需要在高職管理權限范圍內自行規定教師和學生的權利、義務以及具體細化教育法律法規中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的內容。
3、兼顧目標實現和相對人權益
在制定高職院校的章程時既要注重管理目標的實現,又要注意保護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當將要實行的處罰決定有損于教師或學生的合法權益時,要盡量縮小不利影響的范圍,降低損害的程度,即平衡目標和手段兩者之間的比例,使其處于適度的狀態[2]。章程的制定應在保證合理合法,合乎規范的前提下,還要結合高職院校自身實際,在內部事物等相關問題的規定細則上可以適當加入自身的理解和判斷。
4、保證程序的正當和公正
當高職院校必須對教師或學生采取處理措施,并且會影響到這些相對人的權益時,院校有義務事先告知、說明理由和根據、聽取相對人的相關陳述和申辯,如有需要還應在事后提供相應幫助,保證實施行為的公平、公開和公正。
(二)構成要素
高職院校制定章程時應結合自身院校的歷史傳統、文化和辦學宗旨、特色以及校風學風等,在內容上沒有統一標準或模式,但必須要包含自身院校性質、辦學宗旨、目標和開展模式、規模;領導體制、院長職責、權限和教職工與學生的權利、義務以及其以何種形式和途徑參與監督管理;學校決策重大事項的程序和方式、財產財務的管理規定;校訓、校徽和校歌乃至校慶日期等。
(一)領導體制
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法律所規定的高職院校實行的領導體制,同時也是各大高職院校在制定章程時必須放在首要考慮位置進行考量和處理解決的事情。具體可以將相關的法律法規、原則規范具體細化,然后根據自身院校的實際情況編制實施意見,或者通過建立相關機制,把需要決策的事項提交,然后通過民主審議來進行最終決策,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同時需要明確校長和黨委會的職責和權力范圍。
(二)平衡權力和責任間的關系
當前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仍然延續著指令化的傳統模式在運行,所以,很多高職院校并不明確自己要將學校具體要辦成什么樣,要辦到多大規模,履行哪些責任等。因此,高職院系在制定章程時首先就要明確學校與開辦者、管理者各自的責、權、義,貫徹落實政府與學校分開,管理和辦學分離的要求,在內部收入分配、人才使用和管理、學校財產和經費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賦予學校更多的自主權。
(三)內部治理結構
高職院校在內部治理結構的搭建上要以精簡機構、職能整合為指導原則,在章程制定的過程中仔細、認真梳理原有的組織機構框架,積極反思院校自身內部治理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學術管理體系
高等職業院校同樣需要維護學術的獨立性,因此,在學術管理體系的構建中學校具有制定學術標準的自主權,但既要求這個標準體現出對學術的高度尊重,又要進行相應的詳細劃分和具體描述,保證其具有可操作性。
(五)學校內部民主監督機制
在高職院校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和環節的實施過程中都涉及到是否公正、公平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的章程制定中要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梳理清楚在哪些方面有必要使民主監督制度化,然后根據具體情況明確各有關方面的監督主體和監督內容、標準等,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民主監督管理中的主體性作用。
綜上所述,治理角度下高職院校的章程制定要在依法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構建,在領導體制、組織框架、監督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進完善,力求制定出一個既合法,又符合自身發展規劃,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章程。
參考文獻:
[1]顧斌.章程是高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突破點[J].教育與職業,2014(1):19.
[2]孫衛平,呂紅.現代高職院校制度建設中的高職院校章程[J].職教論壇,2010(25):51~54.
(作者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候蘇紅(1975-),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從事高職教育、高校管理、公共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