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鵬 高 娟
高職護理學生醫德教育實施現狀及原因分析
李衍鵬高娟
高職護理專業的醫德類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對于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護理人才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實當中,高職護理院校的醫德課程教學現狀卻令人擔憂,課程設置問題多,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教課沒激情,學生學習沒興趣,相對于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醫德課程教學在高職護理院校中得不到普遍的重視,存在著諸多現實問題。
高職護理 醫德教育 實施現狀
高職護理教育中醫德教學存在的問題,在學科、學校和學生三個方面都有所體現。主要集中在我國的高職教育定位不準確,高職護理學校對醫德教學的不重視和學生對醫德教學的意義認識不足。
為了了解高職護理院校醫德教育現狀,筆者以就職院校為模板,選取從教的2個班級共110人做了簡單的問卷調查,調查采用自編問卷,題目主要根據學校整體醫德課程教學情況,教學經驗以及在學生中訪談歸納后形成,問卷共設計了20道問題,內容涉及醫德課程課堂教學的多個方面,如教材、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效果等等。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問卷90份,問卷回收率82%,其中有效問卷81份(占回收問卷的90%),無效問卷9份(占回收問卷的10%)。通過調查,我發現一些高職護理院校醫德課程教學中的問題亟須解決。
醫德課程教學不被重視,在高職護理院校當中尤其明顯。在教學實踐中, 醫德類課程是否開設并無定規,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都把開設醫德類課程當作是執行教學計劃的“輔料”,課程學時少、規模小、學科系統性差,還沒有完全達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
教材內容老化與滯后。在本次調查中,在不喜歡醫德課程的原因中,對教材不感興趣的比例達到67%,50%的學生認為內容太為枯燥。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但目前醫德課程的內容還在以不變應萬變。目前醫德類課程教學的教材,內容一成不變,與社會嚴重脫節,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能體現專業特色,更深層的是教學的文本的封閉性和課堂上的自足性,缺少應有的外延自由伸縮彈性,很難支持教師和學生在大學課堂上需求的自由拓展及從審美出發的自由聯想。
本次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37%的學生認為醫德類課程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沒有幫助,可見,學生還未認識到醫德類課程學習的重要性。
高職護理院校的主管部門同樣缺乏對醫德類課程的認識。高職學校的前身大部分皆為職業中專,高職護理院校前身則大部分都是衛校、護校。就醫德課程教學而言,仍然沿襲過去中專和技校的教學模式。由于目前就業形勢的嚴峻。高職護理院校特別注重職業技能的教育和實踐,醫德類課程無法與醫學專業課程相提并論。主管部門看不到現在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缺失,認為只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與動手能力就已經足夠。主管部門的這種態度對教師、學生無疑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醫德類課程可開可不開的局面,現實狀況確實令人擔憂。
目前,高職護理院校的醫德課程教師具有本科學歷的占大多數,還有一部分具有碩士及其以上文憑,但高學歷不能說明這些教師掌握的知識就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和高職醫德課程教學的發展。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如果教師只是用在學校學的知識應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教師不注重知識的更新,就會被淘汰,如果不能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就會處于被動。
目前,高職護理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來源,主要是普高畢業生、職高生和中專生。很多學生認為學習這類課程沒有壓力,不像英語還面臨著等級考試,對于學生考學、擇業還有一定的幫助。而醫德類課程則顯得可有可無,學生們普遍認為只要有一定的基礎,能夠及格,順利畢業即可。這種消極的態度使得他們不能也肯定不會去主動學習。
目前,高職的醫德課程教學,使用的評價體系,還是以筆試成績為主要衡量標準,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否定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一張試卷來評判學生的成績,這種做法既片面又不科學,不利于學生真實水平的展現,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能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而沒有思考的時間。這種教育評價體系下的學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簡單的評價體系,對于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學生也非常不公平。在本次調查中,69%的學生認為當前醫德課程考查的方式不合理,78%的學生會在考試前死記硬背通過考試,21%的學生會考慮考試時作弊。
[1]張云飛,李紅文.從傳統醫德到現代醫學職業精神一中國傳統醫德的現代轉化[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2(6):11~14.
[2]潘新麗.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醫德的影響[J].社會科學家,2011(8):11~14.
(作者單位:濰坊護理職業學院)
李衍鵬(1982-),男,山東高密人,講師,研究方向:人文學科教學;高娟(1986-)女,山東諸城人,助教,研究方向:中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