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溪月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陳溪月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這個時代的未來,因此培養他們優秀的文化素養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十分重要的。我國一直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學體制中通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進行簡要的探究。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徑和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機制的不斷優化,各地教育機構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教育部在頒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工作的意見》的文件中,明確了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對未來的迷茫
社會正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不僅讓社會上的工作者壓力頗大,也使得在校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前途表示憂慮。教育普及讓全國的大學生比例不斷上升,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顯著,使得當代大學生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所以,有84%的在校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表示憂慮。
(二)人際關系的影響
大學校園是個將社會和校園聯系在一起的地方,不同于高中生活,大學生除了學習這一項基本事情之外,人際交往也是一項必修課程。有76%的同學因為人際交往不順利而造成了心理負擔。其中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原因。首先,部分大學生存在自卑心理,這樣的心理造成他們在社交過程中的不自信,由此而回避人群,導致更加孤僻的心理狀況。其次是過于自負,部分學生在過去的生活或許一直處于人群的中心,形成他們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導致在大學校園中人際交往中受挫,造成心理挫傷。最后還有一些諸如性格不合,不懂得互相寬容等原因造成學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失敗。
(三)學習的壓力
大學的學習主要是靠學生的自主性,然而有部分學生無法適應這樣的教育方式。53%的同學有這樣的苦惱,其中大一的學生居多。這些學生一直以來過于依賴老師,突然的放養型教學使得這些學生無所適從,容易出現焦躁,緊張,情緒不穩定等心理問題。
(一)多方面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在當代大學生中還是有不少人排斥心理健康教育,認為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就是心理出現問題。因此,高校首先要做就是幫助學生走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舉辦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利用學校的傳媒創造出一個良好,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能夠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在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或者建設心理健康咨詢機構時才能收獲到的更好的效果。
(二)建設完善的心理健康教學體系
要達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目標,建設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高校要有足夠的優秀師資,具備專業素質的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其次,學校應該多層次的開展課程,有些學校只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成選修課,這導致我國高校學生對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心理健康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學校應當在全校范圍內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配合相應的專題講座和報告,對學生進行。
(三)設置心理健康咨詢機構
除了開設課程之外,心理健康咨詢機構也是必需的。課程的學習畢竟是面向部分學生的,不足以解決個體的問題。心理健康咨詢機構的設立可以幫助那些被自身的心理問題困擾又苦于無法解決的同學。為了方便在校學生咨詢,心理健康的咨詢可以開設一下幾種咨詢方式:(1)一對一面對面交談,這種咨詢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2)網絡咨詢,即通過騰訊QQ,微信,微博私信等社交軟件咨詢;(3)電話咨詢,學生可以通過通話的方式與咨詢師進行交流;(4)團體咨詢。
(四)開設課外活動
高校可以通過開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心態的課外活動,譬如,開展志愿者活動,讓在校大學生走進社會,在志愿者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培養積極生活的心態;舉辦心理情景劇大賽,通過角色扮演更加了解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也使得他們在排練過程中找到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鼓勵學生參加戶外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操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運動的樂趣,釋放心理壓力。
當代大學生正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大學生的心理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通過一兩條簡單的方法可以統一解決的。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不僅停留在授課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需要全面地,多方位,多層次地滲入到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只有全面化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引導,才能讓大學生們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檢討,從而讓他們有所感悟,使他們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唐柏林.心理咨詢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2]謝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探析[J].安徽農業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3(6)95-97.
[3]唐柏林.科學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5).
作者單位:(中國刑事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