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韜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
?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肖 韜
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角度進行切入,對當前高等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做一簡單探究,并嘗試從學校、社會和學生三個方面對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途徑展開分析,以期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素養。
思想政治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教育現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
當前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明顯的問題在于教學形式單一,以理論灌輸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模式無益于教育質量的提升。教師照搬教材上的理論內容,將其制作成PPT,學生只要在期末考試之前對課件上的重點內容背誦記憶,即視為完成教學目標。理論與實踐未能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當中得到有力體現,教學品質遲遲難以提升。
(二)學生興趣不高
正是由于教學形式的單一,因此很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表現出了排斥,“教學無用論”觀點在學生之間普遍流行。學生不認同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他們形成崇高道德信仰和正確職業理念的積極意義,大部分學生迫于學分壓力,不得不應付教學,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三)教學無的放矢
現階段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存在缺乏針對性、無的放矢的情況,教師未能很好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教學脫離大學生實際學習需要。很多學生反映:現實當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評價成功的標準與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標準背道而馳,這讓他們深感困惑。
(一)學校
針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這一問題,學校應當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和思想道德操行檔案庫,定期對學生受教育情況進行追蹤記錄。崇高的思想道德信仰和正確的職業理念教育僅僅依靠“假、大、空”的理論灌輸是無法完成的,學校應當將理論聯系實踐,將教育落實到學生的具體行為當中。
在每學期開學之初,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符合自身職業發展需要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并借助學校電子信息平臺將方案錄入系統,定期(一周、一月、半學期皆可)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完成進度、思想道德目標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學生需要對自己的目標實現情況進行反思,歸納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結合方案修正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完成與實踐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時間跨度甚至橫越整個大學四年。在方案具體實踐過程當中,為避免學生中途放棄,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指導,時時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提醒學生、鞭策學生。
(二)社會
教育指的是一切能影響人思想道德、精神品質的活動,這不僅指學校教育,同樣囊括了社會教育。在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看到社會思想道德教育力量對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利用正面信息引導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社會新聞中官員腐敗、社會道德滑坡等現象令人難以忍受,教師應當有效挖掘這些社會新聞當中的教育內涵,利用反面事例引導學生樹立違法犯罪手段不能致富、貪污受賄害己害人的正確認識。例如近期的《“官員作家”寫下慘敗一筆,退休前因貪污受賄被判刑》、《最高司法解釋:被判終身監禁的貪污受賄罪犯不得減刑假釋》等社會新聞引人關注,在組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堂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案例進行課堂導入,啟發學生討論分析: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職業理念?利用不正當手段致富、違法犯罪終將落得何種下場?以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出現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將社會新聞引入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同時也體現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道德的教育有機融合。
(三)學生
學生是教育主體,他們對教育的態度直接關系到最終教育質量的呈現。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產生偏見,認為這是“洗腦”,由此產生的消極情緒直接影響了教育實效。教師應當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職業發展意愿和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并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幫助他們改進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提高教學效益。
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應當重點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以及思想道德信仰,并引導學生將思想認識外化為具體行為,提高教育實效。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有效融合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對這兩門課程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不斷完善教育理論,實現高等教育的新發展。
[1]宋進,王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理念和建設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1).
[2]王立仁,孟曉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綜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
本文系2014年度懷化學院科學研究項目立項項目,項目名稱: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項目編號:HHUY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