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予菲
?
中藥制劑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廖予菲
中藥制劑分析內容瑣碎駁雜,知識點之間相互聯系少,學生往往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較差。現階段的中藥制劑分析教學趨于平鋪直敘,其實際效果不佳。本文主要針對此現象進行研究,從理論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方式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藥制劑分析 教學改革 教學分析
作為中藥類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中藥制劑分析內容駁雜,涵蓋了中藥學、中藥藥劑學等多學科知識[1],不僅要求學生在此前置學科的基礎上掌握包括定性鑒別、含量測定等技術要求,還需結合中藥制劑原理進行實驗與研究。課程中涉及到的原理性、實踐性知識較為瑣碎復雜,且知識點之間相互聯系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出現知識點混淆、記憶效果差、應用能力差等現象,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較差。
因此在開設課程時,對于如何在教學中避免平鋪直敘的授課,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一直是我們教師必須不斷摸索和追求的目標。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改革,對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目前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本校中藥制劑分析課程采用梁生旺教授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材知識點安排共九章,排列遵循從制劑分析工作到質量標準制定的過程順序,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各章節的具體知識點講解上,從而忽略了教材整體結構,導致學生在完成局部知識點學習后容易出現遺忘現象,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利。
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課程內容,筆者在首次課中,介紹完學科背景知識后,將教材其余章節內容做一簡要介紹,采用框架圖的形式,反映各章節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學科知識體系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進而幫助學生確立日后學習中的知識主線,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因中藥制劑分析的教學內容多、知識覆蓋面廣、多學科交叉等特點而造成學生無從下手,學習效率不高。
在具體章節組織中,某些章節內容多、細節繁瑣,教師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將各知識點圖表化,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例如中藥制劑的檢測這一章,檢測項目多且知識點細碎繁瑣,學生難于掌握,可以幫助學生設計圖表反映該章的主要內容及知識的關聯。這些圖表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回憶課堂內容,明晰學習思路,強化知識框架。
“90后”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構成群體,他們的平均智商較高,思維敏捷、頭腦靈活、眼界開闊,接受新事物的意識和能力非常強,這些學生普遍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較高,很多信息接收、交流學習都在網絡上完成。傳統的傳授知識方式難以被學生接受,作為一名教師,在課程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特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學。
比如在中藥制劑各類化學成分分析這一章中,用到的知識、方法都來自前置課程及章節,筆者索性將課堂教學交給學生,由他們自行查閱資料,準備課程,組織教學和討論,這些工作教師統統不參與,僅在最后引導學生做出總結。這幾節課中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普遍能夠在課堂上就掌握本章內容,教學效果喜人。在中藥制劑的鑒別、檢查、含量測定這幾個章節中都涉及大量的分析方法和案例[2],在學校有限的課時分配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面對這種情況,筆者會提前將一些代表性的案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學習,查找資料,回到課堂后則圍繞這些案例進行剖析,引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掌握分析方法。另外,針對學生幾乎都持有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情況,筆者經常在學生QQ群里發布本課程相關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使學生隨時調取資料進行學習,強化課堂知識。
中藥制劑分析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學科,為了體現這一特點,我校現已加大了實踐課時,并且把實驗課列為獨立課程,單獨考核。
在實驗課程的設計上,在原有基礎上加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原有大山楂丸中總黃酮含量測定的實驗,實驗材料大山楂丸以前都選擇市售品種,而現在則將學生在中藥藥劑學實驗中所制得的大山楂丸作為實驗材料。
此外,在實驗考核中,摒棄了傳統以實驗考勤及實驗報告為準的考核方式,采取由實驗態度、實驗過程操作、實驗報告、期末實驗操作和期末筆試五部分共同體現的評價模式,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實驗興趣、規范實驗過程、提高實驗能力等。
可知,基于中藥制劑分析的學科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較差的情況。對此,教師應積極應對,既重視基本知識的傳授,又不失于明確學科特色,并且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此才能保證中藥制劑分析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1]梁生旺,王淑美,吳明俠.中藥制劑分析教學內容的設定[J].藥學教育,2003,19(3):27~28.
[2]張明昶,麻秀萍,徐文芬.中藥制劑分析案例教學的探索[J].藥學教育,2011,27(3):42~45.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步長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