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博軒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論聲音形象與歌唱技巧的關系
汪博軒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歌唱是意識和身體的一種并行活動,具有相應的感性和理性,歌者利用他們的嗓子等器官和身體本能活動,把音符轉換成動聽的聲音,因此歌唱聯系其實就是循序漸進的改變歌者的聲音意識,在這其中,意識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平時唱歌訓練中我們一邊思考一邊練習唱歌,使歌唱者正確的聲音基本形象通過聽覺和想象力來確立,本文試就聲音形象怎么正確的建立,談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聲音形象;歌唱技巧;正確建立
在平常藝術展現中,情感并不是只有我們所熟知的喜怒哀樂等等。在藝術的傳播中,情感更具有的內涵。它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一種心靈感應。“藝術品其實就是一種表現形式,而這種創造出來的藝術是供我們感知和想象的,而他就是表現人類情感的一種表達形式。這里所說的情感是指-一般的身體感覺到那些最復雜的情緒和思想緊張程度,還包括人們思想中那些潛移默化的情調。”杜卡斯在《藝術哲學新論》中指出,感受領域是一個浩大豐富的世界,不僅包括愛、怨、怒等,而且包括其它無名但卻實在的情感體驗。喜怒哀怨都與生活的情景緊緊相連,同時也會伴隨著隨處可見的行為方式。因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情感體驗,每個人對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情感之間就有頗大的差異。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事和物,而文學藝術的形象是“人們從審美的方向來看,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事和物加以藝術概念所結合出來的具有藝術氛圍的生活藍圖”。例如 在“十里風雪”中悲憤屈辱的楊白老,男低音演唱表現了蒼老無力,倍受欺凌心懷百感交集,聲音低沉,恐懼軟弱,老實巴交的形象,它讓我們認識到萬惡的舊社會,間接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渲染了沉重、壓抑的悲傷的氣氛,也暗示了楊白老的悲慘命運與他的軟弱性格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音色、音量、力度的變化上,都表現出了很好的演唱技巧。好的“聲音形象”就是指聲樂學習者對歌唱家優美聲音和規范的唱歌聲音形象的審美理解,和科學的唱歌方法和自然輕松發聲原理的正確認知,以及對錯誤或不規范的唱歌的識別、改正認識和能力等。因為現在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辦法選出和認定哪一個歌唱家的發聲技巧是最好的,所以,這里所說的“正確、規范的歌唱聲音形象”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在認知的經過中,這叫做是聲樂藝術范圍的審美認識。其次說“對科學的唱歌技巧和自然輕松發聲原理的正確認識”。
聲音:我們努力塑造出的形象,其聲音是動聽、豐富而又柔軟具有穿透力的,既有穿透力又圓潤的,正確而理想的聲音。有些唱歌的朋友在練習歌唱時,會聽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聲音聽起來空洞無力、沒有穿透力、不圓潤。構成這樣的聲音直接導致歌曲,聽起來沒有音色、沒有共鳴。自己觀察發現聲音被卡在嗓子里,形成喉音以及其他一些雜的聲音。那些對應的歌唱發聲器官沒有很好的發揮自身的功能,甚至是導致這樣聲音的最直接原因。在這時就應該先讓歌唱者建立正確的發聲觀念,正確的聲音觀念,調整其緊張的情緒,抓住主要矛盾,認真解決歌唱支點,并且采取聲東擊西的方法;充分運用整體歌唱的感覺,讓歌唱者在放松愉悅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改掉原有的毛病和缺點。這樣歌唱者不建議自己盲目過分的努力、過狠練習。因為改掉毛病和歌唱習慣不是兩日能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創造一個新的正確的歌唱狀態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歌唱,作為一門純粹的聽覺藝術,最重要的就是氣息、咬字吐字、聲音的位置、對歌曲的理解和處理。歌唱者經過聯系可以總結出來很多經驗,比如說美聲的聲音要圓滑,有彈性,有穿透力等而同時則要保持在身體各部位都輕松自然的情況下,運用身體的腔體和體內的氣息,形成這種音響。其中腔體的和諧運用、氣息的運用和發聲器官的放松協調發聲等就是科學歌唱方法和發聲原理的內容。構建一個好的聲音形象對聲樂學習者的聲樂學習異常重要,好的聲音形象就是聲音練習的目標和學習進程的參照物,如果沒有它,聲樂學習就會無法享受的到處磕磕碰碰,到頭來,只會浪費好的條件。
歌唱者歌唱時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和觀眾聽到的自己的聲音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歌唱者聲音的主觀意識和客觀意識效果的差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原因就是因為歌唱者自身的聽覺,就在發生器官的旁邊,耳膜會第一時間聽到嗓子出的聲音,然后再聽到傳播出去在反射回來的回聲;而聽眾自身的聽覺器官,離唱歌者的有一定的距離,只能聽到唱歌者傳播出來.聽眾所聽到音比唱歌者本身聽到的聲音更真實一些,但在“歌唱者永遠無法在歌唱的同時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情況下,怎樣才能客觀的聽到自己的聲音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歌唱聲音,本人認為,聲音必須在想象中或在內心中聽到,而不是從身體上感覺到。所以,我們在學習實踐時應多思考。要把歌者的意識堅定地集中在所希望發出的理想的科學的聲音上。長期的聲樂學習實踐使歌者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歌唱者,就得有好的聽力能力,沒有好的聽力能力,就不可能對老師所教內容和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好的判斷判斷,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就更不會有好的富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在聲樂學習中,老師一直鼓勵學生多聽、多看,尤其是大師們的作品,要分析大師的正確的歌唱技法和技巧,目的是研究他們是如何根據自身的條件在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歌唱技法和技巧。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大家都首選“示范教學法”,之所以說它是不可替代的,是因為聲樂學習的特殊性包括復雜性和抽象性。而教師的“示范性”可以直接將感覺提升到概念層次,可以促進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1] 孫蘭娟.建立美的聲音形象[J].昆明: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報,1996
[2] 王鷺羽.聲樂教學中聲音形象的引導與培養[J].連云港:連云港師專報,2000
[3] 譚薇.國內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的成效研究[J].貴陽:貴州大學學報,2002
[4] 許講真.語言與歌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4
汪博軒,男,漢,研究生在讀,四川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聲樂專業。
J604
A
1672-5832(2016)02-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