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遠玲
本科院校中專科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及緩解措施
范遠玲
近幾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相應的針對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的緩解措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從輔導員結合工作實際的角度舉例分析了本科院校中專科學生在大學發展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此類心理問題的緩解措施。
專科學生 發展 心理問題 緩解措施
近幾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相應的針對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的緩解措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新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中專科學生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源于“這類高校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大多是在地方專科學校或多所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的基礎上獨立或合并升格而形成的”。[1]這類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所處的教育環境非常特殊,比起本科學生以及獨立建制的專科院校的專科學生來說,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承受的環境壓力更大,內心的矛盾沖突更加嚴重。因此,對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找到緩解措施并及早進行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面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專科學生就業工作的案例:
【案例1】小張,女,家境貧困,因高考失利升入專科。該生自入學起就覺得自卑,覺得自己家境不好,讀的又是專科,總覺得比本科同學低人一等,學習興趣不高,經常自暴自棄。畢業時,該生成績平平,參加掛科科目補考通過后才拿到畢業證,工作沒有著落。
【案例2】小瞿,女,家境貧困,進入大學后一直想著兼職掙錢。該生在三年的大學時光里各種兼職,到處打工,每年的課程都要掛三門以上。畢業時,該生因掛科科目補考未過沒能拿到畢業證,工作沒有著落。
【案例3】小曾,男,家境殷實,認為大學是來玩的。該生在三年的大學期間天天癡迷于網絡游戲,經常逃課,不參加班上的活動,成績在班上是倒數,因缺課太多受到了留校察看一年的處分。畢業時,該生因在掛科科目補考中作弊被開除,沒能拿到畢業證,工作沒有著落。
【案例4】小王,女,家境一般,自進入大學起就確定了自己在三年專科畢業后要升學,繼續本科階段的學習。該生在大學的三年時間里認真學好每一門課,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圖書館里。畢業時,該生順利通過專升本考試,現升入本科階段學習。
【案例5】小普,男,家境貧困,希望在大學畢業后能找到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該生進入大學后擔任了班長,參加了學生會,對學習也不放松,連續兩年獲得獎助學金。畢業之際,該生參加了各種招聘考試,之后考上特崗教師,現在已進入工作狀態。
【案例6】小羅,男,家境殷實,父母支持他畢業后自己創業。該生進入大學后注重自己的實踐能力,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實踐活動,與老師同學的關系相處得很好。畢業后,該生回家鄉開始創業。
從以上幾個案例中可以發現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由于所處的特殊的教育環境,心理問題相對來說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自卑心理嚴重,沒有自信
(參照案例1)
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自卑心理非常嚴重。從外部環境上來說,本科院校為了建成合格本科院校,達到合格本科院校的標準,無論是在教學安排上、老師的重視程度上、還是在學生管理上往往更傾向于本科生。從學生內心上來說,總覺得自己讀的是專科,比本科同學要低人一等,對自身評價很低,不愿與本科生交往,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
(二)迷茫心理普遍,學習沒有目標和動力
(參照案例1、2、3)
在高中階段,學生們都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有規定的學習內容,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不用思考自己該做什么,要怎么做。進入大學后,學習內容專業化了,課程安排時間少了,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一下子變得寬松的環境使學生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要怎么做。沒有了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模糊,沒有明確的規劃。
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沒有多大的差異,本科學生四年學習的內容,專科學生要在三年內學完,專科學生學習負擔很重。且專科學生入學成績低,在學習中經常碰壁,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強。
(三)焦慮心理嚴重,心理壓力過大
(參照案例1、2)
一方面,本科院校對專科的目標定位趨同于本科,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技能。這樣就使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學歷層次不如本科學生,實踐技能不如獨立建制的專科學校的專科學生。另一方面,專科學生入學成績低,基礎差,學習起來費勁,有些同學努力之后效果不理想,自暴自棄。在這種情形下,專科學生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
(四)部分專科學生期望值過高
(參照案例3)
由于受到傳統的“考上大學光宗耀祖”思想的影響,部分專科學生認為考上大學就已大功告成,認為進入大學就是來玩的,只要按時繳納學費就能如期畢業拿到畢業證。就像案例3中的小曾,過分地夸大了大學的功能,忽略了自身在學習中的作用,從大一起就放縱自己,導致畢業時拿不到畢業證,甚至因嚴重違紀被開除,更別提光宗耀祖了。
(五)負面情緒嚴重
(參照案例1、2、3)
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比較敏感,極易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課外活動中,甚至生活中,專科學生的抗壓能力較弱,容易產生挫敗感,意志不堅定,容易自暴自棄。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參照案例4、5、6)
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由于所處環境的壓力,普遍對自身評價都很低,自卑感強烈。在這樣的情況下,應幫助專科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專科和本科是兩個不同的辦學層次,兩者本身并無高低之分,只是辦學定位不同而已。專科注重培養的是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專科學生的優勢在于獲得較強的專業技能,實踐性比較強,能夠發揮技能優勢服務于社會。既而教育學生們端正學習態度,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找準定位,重塑自信。
(二)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參照案例4、5、6)
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學生的迷茫心理源于對自身及專業沒有正確的認識,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要怎么做。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模糊,沒有做出合乎自身實際的規劃。學校應通過相關培訓和指導幫助專科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專業,端正態度,明確人生目標,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調整期望值,端正學習態度
(參照案例4、5、6)
在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調整期望值,認清實際,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們明白大學是一個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鍛煉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養的神圣的地方,進入大學不等于讀完了大學,需要學生自身正確的認識、端正的態度、辛勤的努力來完成大學階段的學習,從而邁入社會,立足于社會。
(四)本科院校優化課程設置,針對性地培養專科學生
多數本科院校的專科專業的課程設置趨同于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差異甚小。這樣就導致專科學生的理論學習負擔過大,學習任務繁重,相應地專科學生的實踐時間和技能學習時間少之又少,滿足不了專科學生的實踐需求。本科院校應優化專科專業的課程設置,有針對性地對專科學生進行培養,減輕專科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專科學生的實踐機會,加強專科學生的技能培訓,提升專科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本科院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特別是專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及早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了解專科學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完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有針對性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如通過專題講座、選修課程、主題班會、各種心理健康方面的拓展活動等來幫助專科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獲得心理自我調適技巧,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1]傅大友.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的方式與機制的思考[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22~123.
(作者單位:文山學院)
范遠玲(1985-),女,云南馬關人,碩士,文山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