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真 陳保民
(安陽市中心血站 質控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
MAP洗滌紅細胞最佳保存期限探討
高朋真 陳保民
(安陽市中心血站 質控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 探討終懸液為MAP的洗滌紅細胞的最佳保存期限。方法 將40袋2 U去白懸浮紅細胞平均分為鹽水組(對照組)和MAP組,分別將0.9%生理鹽水和MAP作為終懸液。將鹽水組放置于2~6 ℃冰箱保存24 h,待檢測;將MAP組分別通過無菌接口機分裝成6袋(每袋至少20 ml)作為0、7、14、21、28、35 d(儲存期末)待測標本,檢測并記錄其在不同保存時期的血紅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質含量、溶血率及無菌試驗結果,用SPSS 19.0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MAP組血紅蛋白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溶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鹽水組(對照組)上清蛋白質含量與MAP組-0 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鹽水組(對照組)上清蛋白質含量與MAP組其他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菌試驗結果均為陰性。結論 28 d可作為終懸液為MAP的洗滌紅細胞的有效保存期限,該保存期限不僅可以適當延長紅細胞的保存期,而且還可以保證保存期間制劑的良好質量。
洗滌紅細胞;紅細胞保存液;溶血率
輸血治療作為現代臨床醫學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成分輸血的開展,洗滌紅細胞已成為臨床常用的血液成分,在血漿過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肝腎功能障礙等特殊疾病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1]。本站目前制備的洗滌紅細胞終懸液為0.9%生理鹽水,保存期為24 h,保存期限短不僅限制了洗滌紅細胞的臨床應用,而且增加了血站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堆炯夹g操作規程》(2015版)[2]中規定:“洗滌紅細胞制備如果在開放環境制備或最后以生理鹽水混懸,洗滌紅細胞保存期為24 h。如果是在閉合無菌環境中制備且最后以紅細胞保存液混懸,洗滌紅細胞保存期與洗滌前的紅細胞懸液相同。”規程中明確表示可以用紅細胞保存液(MAP)作為洗滌紅細胞的終懸液以延長洗滌紅細胞的保存期。本研究擬采用MAP作為終懸液,在閉合無菌環境中制備洗滌紅細胞,以觀察在不同保存時期各項質控數據的變化情況,為找到適合我站制備的MAP洗滌紅細胞的最佳保存期提供數據支持,現總結如下。
1.1 儀器 大容量冷凍離心機(日本日立CR7型);血細胞計數儀(日本sysmexKX-21);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V-18D型);全自動細菌培養儀(美國BD公司BACTEC 9120型)。
1.2 試劑 KX-21稀釋液(鄭州蘭森20150311);KX-21溶血劑(鄭州蘭森20141126);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測定試劑盒(北京瑞爾達151016);微量總蛋白測定試劑盒(德國德賽00002359);BD標準需氧瓶(美國BD公司5055834);BD含溶血素厭氧菌瓶(美國BD公司5055840)。
1.3 材料 一次性使用五聯洗滌塑料采血袋(山東威高F-400型 1507131);一次性使用塑料轉移袋(上海輸血技術公司Tr50型 150615)。
1.4 方法
1.4.1 研究類型 終懸液為0.9%生理鹽水的洗滌紅細胞制備方法 隨機抽取20袋符合國家質量要求的2 U去白懸浮紅細胞,按《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要求制備洗滌紅細胞,最終混懸液為生理鹽水,2~6 ℃保存,保存期為24 h。
1.4.2 終懸液為MAP的洗滌紅細胞制備方法 隨機抽取20袋符合國家質量要求的2 U去白懸浮紅細胞,按《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要求制備洗滌紅細胞,最終混懸液為MAP,通過無菌接口機分裝至容量為50 ml的無菌轉移袋內,每大袋平均分裝成6小袋(每小袋不少于20 ml),作為0、7、14、21、28、35 d(儲存期末)的檢測標本,2~6 ℃保存備用。
1.4.3 檢測方法 血紅蛋白測定采用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法;游離血紅蛋白測定按照游離血紅蛋白測定試劑盒(北京瑞爾達)說明書進行操作,通過公式計算出溶血率,溶血率(%)=[(1-血細胞比容)×游離血紅蛋白濃度]÷總血紅蛋白濃度×100%;上清蛋白含量測定按照微量總蛋白測定試劑盒(德國德賽)說明書進行操作;無菌試驗采用全自動細菌培養儀法測定需氧菌和含溶血素厭氧菌生長情況。
1.4.4 2 U去白懸浮紅細胞制備洗滌紅細胞的質量標準[3]見表1。

表1 洗滌紅細胞質量標準

2.1 各項指標 根據MAP組不同保存時間分組依次與鹽水組(對照組)進行比較,各組血紅蛋白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溶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鹽水組(對照組)上清蛋白質含量與MAP組-0 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鹽水組(對照組)上清蛋白質含量與MAP組其他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血紅蛋白、溶血率及上清蛋白質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鹽水組血紅蛋白比較,aP均>0.05;與鹽水組溶血率比較,bP均<0.05;與鹽水組(對照組)上清蛋白比較,cP>0.05,dP均<0.05。
2.2 無菌試驗結果 無菌試驗結果均為陰性。
合適的保存液對保證紅細胞生存質量,延長紅細胞保存時間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保存液作為紅細胞外部保存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維持紅細胞正常形態、攜氧能力、變形能力,防止紅細胞溶血,提高貯存紅細胞存活率等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經檢測,在24 h保存期內,以0.9%生理鹽水為終懸液的洗滌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含量、溶血率、上清蛋白含量、無菌試驗均能符合《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和《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 18469-2012)中對洗滌紅細胞的質量要求,但因生理鹽水是一種等滲等張溶液,僅能維持紅細胞形態的完整性,不能為紅細胞代謝提供能量物質,因此保存期較短,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MAP目前在我國已廣泛應用于紅細胞的保存,含有枸櫞酸、枸櫞酸鈉、葡萄糖、磷酸二氫鈉、氯化鈉、腺嘌呤(ATP)、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枸櫞酸/枸櫞酸鈉作為緩沖對起著調節pH值的作用;磷酸二氫鈉可以為紅細胞代謝提供磷酸鹽,減緩2,3-DPG含量的下降速度,又能防止紅細胞聚集;適量的NaCl是維持細胞內外滲透壓的重要物質;ATP作為紅細胞的供能物質,在維持紅細胞內2,3-DPG含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MAP保存液中加入甘露醇可有效提高保存液的穩定性,保證細胞膜完整,減緩紅細胞溶解,為減緩紅細胞衰老、防止紅細胞損傷提供優質的保存環境[4]。
由表2可知,MAP組血紅蛋白含量與鹽水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進行分小袋制備時樣品混勻充分,分裝均勻,因分裝樣品產生的差異可忽略不計;還說明血紅蛋白含量穩定,隨保存期的延長變化不大。各組溶血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5),MAP組洗滌紅細胞溶血率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逐步增加,且保存21 d后溶血率明顯增加,到貯存期末(35 d)達到(0.698±0.090)%,但仍能達到國家質控標準(<0.8%)。以上數據說明溶血率隨著保存期的延長而有明顯的變化,但最終值仍處于質控標準范圍內。這與劉川橋等[5]報道的貯存期末溶血率(0.110±0.035)%有較大差異。我站檢測28 d溶血率為(0.488±0.086)%,與王惟等[6]報道的27 d溶血率(0.421±0.090)%較為接近。鹽水組與MAP-0 d組上清蛋白質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制備方法在清除血漿蛋白殘留方面效果一致。鹽水組(對照組)上清蛋白質含量與MAP組其他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保存21 d后隨著溶血率增加,上清蛋白含量也隨之同步增加,分析應是溶血率增加后影響分光光度計比色所致。
以上數據顯示,在閉合無菌環境中制備且最后以MAP混懸,洗滌紅細胞保存期可與洗滌前的紅細胞懸液保存期相同。為保證臨床供應同時保證制劑質量,結合本次試驗數據,安陽市中心血站將28 d暫作為終懸液為MAP的洗滌紅細胞的有效保存期限,該保存期限不僅可以適當延長洗滌紅細胞的保存期,而且還可以保證保存期間制劑的良好質量。
[1] 朱同華.洗滌紅細胞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4):379-38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衛醫發〔2015〕95號 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S].20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 18469-2012 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4] 劉鶴,唐曉英,石瑞林.紅細胞保存技術研究進展[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9):124-127.
[5] 劉川橋,劉米佳,薛煉.紅細胞保存液混懸洗滌紅細胞的質量觀察[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4,(6):1012-1014.
[6] 王惟,譚菲,柴婷婷.洗滌紅細胞保存期延長效果研究[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17(1):70-71.
R 457.1+2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15
20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