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劇市場,現實題材的作品格外多。從《歡樂頌》到《小別離》,再到近期熱播的《中國式關系》,無一例外地折射著某種社會現實,引發觀眾熱議。
十年前,陳建斌和馬伊參與主演的《喬家大院》,以晉商的傳奇故事對當時中國的復雜社會關系進行了一次全景式掃描;十年后,這二位主演再度攜手,打造了一部以當代市井生活為切口的“關系”劇——《中國式關系》,這部煙火氣息極為濃郁的劇集講述了一位體制內“老干部”馬國梁與一位海歸“白骨精”江一楠的都市沉浮與情感故事。在被古裝仙俠、青春偶像等IP劇霸屏的暑期檔之后,《中國式關系》倒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在看似漫不經心的生活話語里再現中國這一“人情社會”的現實邏輯,并對現下中產階級正經歷的困頓有所撫慰。
該劇是導演沈嚴繼《中國式離婚》后再度打造的“中國式”系列作品,延續前作對中國社會現實議題進行聚焦的特質,《中國式關系》以一對歡喜冤家的陌生人關系作為敘事起點,對領導關系、利益關系、合伙關系、男女關系、家庭關系這五組具有現實集中度的“關系”進行了縮影式的細膩刻畫,分別指涉官場、商海、情感、生活等主要社會場景,在對“關系”的描摹中融入世間百態。可以說,這部“關系”劇就是中國當下現實的一種鏡像,從角色的人物個像到浮世繪式的人物群像,都對中國這一“人情社會”的運轉邏輯進行了充分的讀解和剖析。
故事從一個還算成功的公務員小領導馬國梁突然陷入中年危機講起,“雙失”(失家和失業)的打擊撕裂了他在這一人情社會中原有的牢固“關系”。海歸女精英江一楠的出現并與之產生交集,打破了馬國梁對中國傳統女性的想象——連飛機停穩前的一刻打開手機都會遭到她阻止的細節,把這一女性形象說一不二、規則至上、獨立自我等不那么東方化的性格特質勾勒了出來。一個在體制內,一個在體制外;一個是言行舉止都略帶官氣的傳統男人,一個是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現代女性;一個帶著典型的東方思維,一個則站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對此感到困惑和不解。無論從哪種視角來看,對于兩位主角的設計,都自帶“矛盾”光環,屬于中國社會語境中的“典型人物”。
人物關系上,馬國梁和江一楠的“中國式關系”漸變,更是當下中國社會關系的一種重要縮影,尤其是對“焦慮”的中產階級而言,這種變化中的“關系”有著集中的現實意義。從起初的陌生人到歡喜冤家,倆人因養老工程項目開發聚到一起,海歸精英和“老干部”在“酒桌”這一典型中國人情場景中的沖突,又滋生出更微妙的關系變化。在馬國梁遭遇種種危機之后,他的生活由于江一楠的進入又逐漸發生了更多不那么“中國”的轉變。從不打不相識到患難見真情的人物關系變遷,既真實又辛辣,在很“中國”的講述中指向中產階級正經歷的種種迷思。
總體上,《中國式關系》在幽默、詼諧的敘事調性下帶出了不少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既不沉悶,又能令人充分移情。這部沒有“小鮮肉”、摒棄綿軟氣質的作品,個中應當寓著不少值得國劇市場借鑒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