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彬(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6)
?
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幾點思考
朱澤彬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6)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當前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學校體育需要用“儀式感”來重新塑造體育學科的地位。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運動過程進行總結與思考,以積極的“運動啟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
關鍵詞:學校體育;發展;存有問題
1.1體育觀念落后,學校體育的地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應試教育背景下,中國的教育始終在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轉,家長通常只看孩子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認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玩物喪志,將體育鍛煉和玩樂混為一談。這些觀念的偏差嚴重限制學校體育的發展。此外,家長還將升學人數作為判斷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有的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把升學考試的科目劃為主科,制訂種種政策為其服務。其余的副科,如體育課被視為正常教學的附屬品,每周一兩節體育課被任意擠占,對體育課無要求、隨意性教學、“放羊式”教學的現象普遍。
1.2體育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等方面連續性不夠
從小學到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出現了低水平的重復,違背了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除此之外,在教學方法和目標上,表現出了極其相似或相同的趨向,所以,很難形成體育教學的連續性和統一性。
1.3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相脫離
現行體育教材的內容主要以競技運動為主,而對學生需要的健身和發展基本運動能力的內容安排不夠,因此,現在的體育教學內容必須根基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
2.1“儀式感”的概念
“儀式感”的概念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義,現有的觀點中認為“儀式感”是儀式過程中內在的感性活動,它依托外在儀式活動的場景、布置、面具、語言、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與心靈產生某種呼應。就如參加一場音樂會,穿著正式的禮服與穿著破著洞的牛仔褲、人字拖帶給我們的觀賞體驗是不一樣的,這種儀式感會在無形中加強了我們對活動本身重視。儀式可以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精神體驗和心靈感受,儀式代表著一種莊嚴肅穆,它強化了某種事情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給人們制造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相對“儀式感”我們還有一個概念“形式感”,它通常被理解為事物外在的形式或結構。大眾普遍將追求形式視之為負面能量,但是試想如果連表面的形式都不愿意完成,甚至還有抵觸情緒的話,我們的教學活動又如何能順利的開展,那么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就更為不切實際了。所以要學生從心底重視體育課,并認同體育課,首先就要在形式上做到完備,包括服裝,隊列等,在形式上得到重視之后,我們要將這種形式感上升為一種儀式感,這時我們的學生才會學會認同體育學科,尊重體育學科。
2.2學校體育中“儀式感”的缺失
在學校體育中,對體育的不重視表現在很多的方面,如在體育課上總是會有部分學生穿著牛仔褲、涼鞋,盡管我們的體育老師一再強調,但是這樣的現象卻屢禁不止,這既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對體育的不尊重。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從心底對體育的不重視,認為就算穿著牛仔褲也可以上體育課,認為老師也拿他沒辦法。其他學科老師占用體育課的現象同樣非常普遍,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給體育課扣上了一頂“不重要”的帽子,同時也向學生傳遞了體育課上不上都無所謂的信息。又如我們現在的學校運動會,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原本應該是學校的一次盛宴,但是自上而下從老師到學生都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參與運動會,運動會則成了那些少數體育積極分子的運動會,其他人則像盼來了一個假期一般。這些情況說明我們的體育學科逐步走向了邊緣化,這是長久以來人們對體育的偏見,也是整個社會趨利效應下人們被動的選擇。
3.1體育教學中的隱性教育因素
傳統的體育課總是在強調學生技能的學習,只注重體育技能的教學而容易忽視學生心智發展、個性培養、創造性表現、情感陶冶以及師生互動等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呈現的,經過規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我們稱之為體育的隱蔽課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學會強化這些隱性的教育因素,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就體育本身的功能和屬性而言,體育所能傳遞給人們的精神,包括積極進取、永不言棄、團結協作等往往在我們的教學中被忽視,這些運動啟迪作為體育屬性中最為原始的表達,應該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應用。
3.2教學過程中內化“運動啟迪”有助于學生終身體育的發展
因為體育學科的特有屬性,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往往是痛苦與快樂、成功與失敗相伴相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快樂不是指自由,體育課中我們往往都會設定一定的目標,而課堂的過程就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努力實現目標,最后是結果的評價。我們會發現在體育實踐過程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順利完成目標的,這意味著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是教師應該明白快樂或者成功并不完全來源于目標的達成,參與過程中的體驗及對過程和結果的總結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體部分是學生參與運動實踐的過程,而我們的體育課往往到了這兒也就結束了。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學生在這個參與過程中的要素,讓學生獲得一定積極意義上的啟發,這樣的啟發相對于技能學習本身更有助于學生的成長,通過影響學生對體育的觀念,從而更好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經過調查發現學生運動啟迪的獲得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教師引導、學生自發性的深切感受、同學給予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積極的引導或啟迪是教師幫助學生內化這種“運動啟迪”的可控因素。
4.1學校體育儀式感的缺失,造成的體育課不被重視。只有通過一定手段重新塑造體育學科的形象,形成尊重體育學科的氛圍,體育課才能更好地開展,各種體育目標才能更好的實現。
4.2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提高個人素質,通過體育運動對學生進行人生啟迪,引導他們正確思考體育的價值,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觀念。
5.1學校應該要求體育課統一著裝。學生在體育課上著統一的服裝不僅在心理上可以暗示學生體育課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學校體育文化的形成。
5.2學校運動會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運動會的組織形式應該不斷創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運動會中來,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人的精神享受。
5.3學校體育課被占用問題應得到重視與解決。
5.4體育課除了體育技能的學習之外,還有理論課,理論課內容應以體育精神的傳播為主,引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劉勇,周健生,蔣炳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成就與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9):62-63.
[2] 劉紅梅,裴海泓.中國成為體育強國的夢想與現實——對中國學校體育的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10,40(1):49-53.
[3] 劉旻航,孫慶祝,付玉坤.體育文化差異:一個中國近代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J].體育文化導刊,2006,11:73-75.
[4] 姚蕾.當代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的熱點問題解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24(3):20-28.
[5] 蔣德龍.目的還是手段:“技術傳習之爭”考察_[J].體育與科學,2013,34(3):30-36.
[6]姚蕾.認識體育隱蔽課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4(3):1-11.
[7] 謝歡.論學校體育在“童年消逝”背景下的教育責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24(2):115-117.
[8] 馮燦.體育院校體育禮儀的反思與建構[J].體育世界,2013,9:23-25.
[9] 崔露什.儀式感的現代性闡釋[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0.
[10]胡發紀.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從終身體育理念視角來審視[J].高教研究,2013,3:201-202.
作者簡介:朱澤彬(1993-),湖北大治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乒乓球。
Thinking ab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E in China
ZHU Ze-bin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610046,Sichuan,China)
Abstract: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hool PE are analyzed,and it is found that current school PE needs to remake the status of sports discipline with a sense of ceremony.At the same time,the 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carry on the summary and the thinking of the process of sports,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lifelong sports thought with the concept of posi?tive"movement enlightenment".
Keywords:school PE;development;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