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衛 (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213003)
體育教學如何走近兒童,走進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和習慣?教學內容生活化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是基于對學生身心特點的理解和尊重,將學生體育學習和已有的經驗建立聯系,也是為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激發和體育習慣的培養提供了無限可能。體育學習的過程本身也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理解并把握兒童“好動”、“直觀”、“游戲”和“挑戰”的本性,理應成為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基本法則。只有這樣,小學體育教學才能走近兒童,激活并釋放他們體育學習能量,才能將學習內容內化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兒童的生命里充滿無數的“好動”因子,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必然是充滿自由氣息的。首先要尊重兒童“好動”的需要,適當釋放他們好動的天性,在充滿自由而忘我的體育學習情趣中,不知不覺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
教師需要有意識地為他們創設充分自由活動的條件,然后利用一定的規則和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活動,這樣才能逐漸把他們培養成一個自主學習的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在音樂和游戲中與同伴嬉戲律動,各種形式的《捕魚》、《老鷹捉小雞》和《長江、黃河》等追逐類和律動類內容永遠是他們的最愛。如,《捕魚》律動游戲,教師組織學生在“大池塘”中,伴隨著音樂的嬉戲,為了躲避“漁夫”的追捕,他們無拘無束地奔跑,累了可以到塘中小膠圈做成的“小家”中休息片刻。萬一被“漁夫”網到就進入池塘邊的小魚塘休息,還可以等待伙伴來營救。隨著游戲的深入,教師可以將逐漸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1.學生跑出池塘算失敗。2.休息原則上一個“小家”一位,每次休息一般不超過10s。3.誠實、遵守規則,“被捕”或失敗能自覺到小魚塘休息。游戲中,學生隨著音樂自由地在“大池塘”中無拘無束地“游來游去”,看到“漁夫”拿著“漁網”來“捕魚”時,自由地奔跑和靈活地躲閃,“游”累了還可以“躲到水草”(膠圈)里歇一歇;也可以將活動的池塘不斷加大,捕魚的人也可以越來越多,增加游戲的密度,發展學生的體能。這些開放度高的、貼合學生“自由生活”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在自由與規范的空間中適度對抗,既鍛煉了身體,又得到了充分活動的滿足。
小學生的生活中會有許多喜愛的動畫、游戲乃至影視形象,這樣的形象往往可成為教師體育教學的載體,也能使體育教學更加具體和直觀。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形象直觀和符合學生認知方式的教學內容,再配合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才能讓小學生的體育學習更為有效。
為了讓學生了解投擲、排球發球以及籃球投籃中弧度的學問,教師在小學六年級教學中設計了《奇妙的弧線》的單元。單元學習前,教師設計了《憤怒的小鳥》的教學內容。教學中,利用IPAD中的《憤怒的小鳥》軟件,教師先演示打不同遠度“城堡”,通過被彈出的鳥兒留下的彈射軌跡,讓學生分析合適的力度和角度;然后,讓學生短暫體驗游戲片段;最后,教師導入本單元的技能學習:“同學們,其實體育課上有許多項目也是通過這奇妙的弧線來獲得理想的成績的,你們說都有哪些項目呀?”……接著,在后面的幾課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利用輕物、壘球、排球和籃球進行擲準、擲遠、罰球和投籃等學習,逐步達成教學目標。其實,有許多知識教師往往認為淺顯,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實并不一定簡單。如果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往往很難建立知識與技能之間的聯系。體育學習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條件如果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IPAD現場有針對性地捕捉學生練習中的表現,與學生一起發現其中的奧秘。
體育就是游戲,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游戲。游戲是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小學體育教學應該追求讓學生進入一種忘我的“游戲”狀態,只有在“游戲”狀態之中才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動能,學生才能進一步在靈活運用中真正掌握技能,發展體能,才能充分體驗運動樂趣和運動之美。像其他球類運動一樣,《軟式棒壘球》教學中學生往往不太樂于反復練習單個的技術動作。針對這樣的現象,在學生初步掌握“傳球”技術之后,教師沒有直接安排“接球”的教學內容,而是安排了《游戲:人球賽跑》的教學內容。游戲方法:將班級分成兩大組,然后每組分成防守方4人分別站在四個壘位,其余的人為進攻方。防守方本壘持球,攻防第一人也立于本壘板上。聽到口令防守方按照一壘、二壘、三壘和本壘的順序傳接球一圈,進攻方則按同樣的順序與之賽跑一圈,速度快的獲勝。防守方完成一輪游戲后,記錄勝負成績比后轉為進攻方,進攻方的5~8位學生轉為防守方進行一輪比賽,然后依次輪換,勝負比率高的防守方獲勝(場地見下圖)。
在這樣游戲化的教學內容中,學生漸漸發現了獲勝的關鍵在于“傳接球”的快速準確性。在隨后的幾節課的游戲中,學生拓展運用并逐步掌握了接直平球、接地滾球和高飛球等技術動作,同時又提高了奔跑能力。
樂于挑戰是學生的天性,學生是在一次次嘗試和挑戰自我中不斷完善和成長起來的,這樣的挑戰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必然需要充滿挑戰的項目來激活,教師不妨和學生一起開發提煉一些具體化的活動項目作為學習內容。如,在《籃球:原地運球》學習后,教師開發了《蒙面運球吉尼斯》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用眼罩蒙上雙眼挑戰原地運球。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學習和練習的自覺性。筆者發現,項目化學習內容,更容易走進學生的生活。他們還在生活中堅持練習,不斷創新出“蒙面體前左右手交換運球”、“蒙面胯下換手運球”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