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偉(宜興市外國語學校 江蘇宜興 214200)
?
走出體育課堂教學比賽課的誤區
劉俊偉
(宜興市外國語學校江蘇宜興214200)
摘 要:由于課堂教學比賽的錦標性和對外展示性,一些執教教師為追求課堂教學的出奇、出新、為抓評委和聽課教師的“眼球”,經常在備課和教學組織上為了追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的多樣性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本質,走進了一些課堂教學的誤區。該文根據筆者對近年來體育優質課評比中出現的一下課堂教學的問題進行剖析,引導授課教師走出課堂教學的誤區。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比賽是促進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是教師展示教學能力的良好平臺,通過課堂教學比賽教師間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但一些授課教師為追求課堂教學的出奇、出新、為抓評委和聽課教師的“眼球”,在備課和教學組織上為了追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的多樣性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本質,走進了一些課堂教學的誤區。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實施的前期準備工作,制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部分,它關系到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合,教學媒體的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它同時也關系到課程目標的落實,指導老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但在現實的體育課堂教學比賽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執教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流于形式,不切實際。特別體現在技能目標的制定上。如此次無錫市優秀課評比中一篇《腳背外側變向過人》的教案中制定的技能目標是:通過練習,90%以上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腳背外側變向過人的技術,80%以上的學生能選擇正確的突破距離與時機變向過人。明顯目標制定的過高了,實際的教學效果也是達不到這個教學目標。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制定的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教學設計的編制和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
新課程重視加強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如何讓學生能主動地學習,這就需要老師能有效地組織,積極地引導,這些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應該放棄、淡化而應該增強。在賽教課中部分執教教師為了片面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自主學習”“快樂教學”,讓學生在沒有掌握基本技術動作或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自主練習。這樣的練習不是自主練習而是自由練習,學生在沒有一定的技術動作基礎和教學目標的情況下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會減弱。雖然學生似乎暫時得到了所謂的“自由”“快樂”,但這樣的自由,快樂是淺層次的,沒有持續性。這時教師如不采用有效的組織,課堂將進入無序狀態,變成“放羊式”課堂,課堂教學效果也將明顯減弱。快樂教學應該是“學成之樂”“苦中有樂”。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有效練習,從而掌握技術動作后,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真正的快樂。當然如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采用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模式,讓學生練習時帶有目標的自主練習,這就要求加強執教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動作要領要清晰易懂,在組織學生練習動作時應采用合理的教學組織隊形和有效的教學手段,并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巡回輔導,去發現和解決學生練習動作時遇到的困難,去肯定學生的學習所得,激勵學生的練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習的技術動作。而不是為追求場面的宏大和形式的花哨,讓學生進行漫無目標的所謂的“自主練習”。特別是賽教課,一般是借班上課,對于陌生的班級和學生更應該加強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賽教課的執教老師經常為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為營造歡快熱烈的課堂氣氛,想方設法設計一些比較新奇的游戲或活動,以達到出奇、出新的效果。但執教者在設計活動或游戲時,容易只關注活動的新穎,而忽略練習方式本身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如去年我市“三優”評比中的一節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新授課。執教老師在新授課上簡單練習所教技術動作后,馬上采用兩人一組,在規定時間里比誰傳得快,還有三人傳接球一人搶球,多人傳球兩人搶球的游戲。看起來課堂氣氛比較熱烈,但由于是新授課,學生的傳接球技術還不夠穩定,在技術動作還沒有穩定的前提下,加快傳球速度和在運動中傳接球練習時,使剛剛形成的傳接球動作定型出現動作變形,以致影響本課的技能目標的達成。還有上期無錫市體育優質課的一節正面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課。執教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擲實心球時腰部發力的感覺,設計了一個練習環節,讓學生額頭頂雞毛毽,看誰甩得遠的練習(能用腰部發力的肯定比只用甩頸部發力甩得遠)。看上去練習環節的設計還比較新穎,也比較實用。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慣性的作用,雞毛毽子的重心太高,在頭往前發力時毽子不往前而直接往后掉,和預設的練習效果大相徑庭,學生很難操作和按要求練習,根本沒有達到體會腰部發力的效果。雖然練習形式看上去比較新穎,但沒有達到預定的練習效果,這個練習只能是一個花拳繡腿的無效練習。其實練習設計失敗的原因很簡單,主要是雞毛毽的重心太高貼不住額頭,如果用玻璃絲毽就完全可以實施這一個練習(玻璃絲毽的毽托和玻璃絲是連在一起的,重心低練習時能貼住額頭)。其實只要在器材上作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能實現執教教師的練習意圖還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但由于教師只注重了練習的形式,而沒有重視練習的效果才導致了一個很好地讓學生體會腰部發力的練習變成了無效練習。當然,還有一些賽教課,為追求形式的多樣化,過度使用音樂,把體育課上成了音樂課。音樂在體育課中的合理運用的確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動作節奏感的作用。但一些老師在執教賽教課的過程中為了課堂教學的花哨,為了用音樂而用音樂,甚至整堂課音樂不斷,并且專門安排另外一名老師在場地外放音樂。把體育課上成了音樂鑒賞課。無目的地亂用音樂只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如在課的基本部分老師講解示范新動作過程中,在學生學習新動作的過程中一般是不適宜用音樂的。這個階段放音樂只能起到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新的技術動作不易掌握。又如在一個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或運動強度比較大的教學課的放松部分,使用比較激烈的音樂作為放松部分的配樂,就會使學生高度緊張的神經和身心得不到有效放松,這時候的音樂就起到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的作用,體育教學中如何正確地使用音樂?使用音樂要適時、適當,要有效地為主教材服務。如在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項目的技術動作教學時,為了加強動作的節奏感,可以使用相同節奏感的音樂,這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立定三級跳遠課,在教學跳躍練習時授課老師就可以適時地運用快三步節奏的音樂來培養學生在連續跳躍式的節奏感,這時候音樂就恰到好處。又如在放松練習時配上一些輕松、柔和、慢節奏的音樂也能起到使學生放松的效果。因此在體育課上使用音樂一定確立音樂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一種教學手段的觀念,應當適時、適當、適量地使用音樂。
總之,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歸根結底就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應該切合實際地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而所有的教學形式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時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采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做教學設計時不能片面地追求教學形式花哨而更應注重教學的效果,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不能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紅波.新課程下體育優質課的教學誤區[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1.
[2]泉崢.取體育優質課精華為體育常態課服務[J].教育科研論壇,2010(11):61-62.
[3]毛振明,王小美.體育與健康課改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5(a)-0049-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