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蘭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撫州 344100)
生命教育視野下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目標構建與實現①
朱桂蘭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撫州 344100)
體育課程的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在提高學生體質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教育,培養和熏陶學生的生命價值觀,豐富其人生體驗。然而目前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課程目標卻忽視了個體生命的教育,體育課程也沒能發揮應有的生命教育作用。該文首先分析目前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目標的不足之處,然后結合體育教學實踐,構建生命教育視野下體育課程的具體目標并提出目標實現途徑。
生命教育 職業院校 體育課程目標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為廣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更加有力的條件。但是,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等因素也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一些反生命的行為諸如校園傷害、吸煙、喝酒甚至吸毒、網絡成癮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日益嚴重;高居不下的自殺率;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此外,薄弱的交通意識、飲食安全隱患以及在地震、火災等突發災害面前手足失措等安全問題,都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生命甚至是身邊親人、朋友及老師的生命。因此關注青少年的生命,關注他人的生命,教育學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強其對生命的信心和責任感,已經成了學校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目標以完成教學任務作為工作核心,忽視了個體生命的教育,體育課程未能發揮應有的生命教育作用。該文從分析目前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目標不足之處入手,結合體育教學實踐,構建生命教育體育課程的具體目標并提出目標實現途徑。
1.1 未注重學生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
體育教育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應當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服務。所以體育課程的目標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注重學生個體生命的獨特性,關心個體生命活動的發展以及學生的人生價值培養。但是反觀目前的課程實踐,很多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目標片面地強調課程體系的完善,以完成教學任務作為工作核心,主抓學生的體質鍛煉,而沒有開展學生情感價值方面的教育工作,例如積極的人生態度、拼搏品質、人際關系、團隊精神等精神品質方面的教育沒有得到重視。
另外,每個學生個體都有自己的成長特點,目前職業學校的體育課程目標沒有體現出學生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很多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是千篇一律,因而學生的興趣特長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和提高。因此,體育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也需考慮到個體的差異,目標的設置要因人而異,將學生獨特的生命與課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2 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生命參與過程
學校的體育課程是體驗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項目種類豐富,學習的過程也精彩紛呈,富有趣味性。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學生通過豐富的項目,在精彩、富于變化的體育活動中,可以很好地體會不同的生命價值,如成功與失敗、堅持與拼搏、興趣與歡樂等等,能夠獲得豐富的生命體驗,可以感悟生命多樣的精彩。所以生命體驗是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參與生命體驗對學生成長有著很多益處。
然而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目標并沒有重視學生的生命體驗,只是注重強身健體層面的體育教育,單一的重視學生體質水平的提高,重視體能鍛煉而輕視學生的生命價值體驗,沒有重視學生的情感參與,和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在這樣的體育課程目標設置下,體育精神的很多本質都沒有得到發揚光大,學生也無法參與體會努力拼搏、團結、公平競爭等,這些價值觀念、精神財富都被擱置在一邊,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也只是為了鍛煉而鍛煉,不能夠受到價值觀念的教育和熏陶。與此同時,由于忽視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師生以及學生群體之間都缺乏進一步交流,在進入社會之后,也難以很好地參與人際交往。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不僅僅是一門運動課程,更應該為學生生命的成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目標,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生命獨特性以及其未來的職業發展環境,既要能實現學生生命個體的進步成長,也要為步入職場后的體育鍛煉做好引導工作。
2.1 自然生命目標
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目標。增強體質是體育教學的一個基礎目標,也是其他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學生體質狀況日漸下降,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越來越少,體質狀況堪憂。通過體育教學,為學生講授基本的生命教育健康知識,教會學生多方面增強體質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基本體育技能,發展一門自己喜歡的運動特長,熟練掌握項目的發展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運動技巧,并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運動鍛煉;學會欣賞體育賽事,感受體育文化的精彩魅力,進而能培養學生參與鍛煉的習慣,積極運動健身。
2.2 精神生命目標
2.2.1 幫助學生樹立生命在于運動的理念
由于職業院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發展目標,職業性是其教學的一大特點,因而學校的體育課程也應當以職業發展為側重點,要讓體育課程教學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活所服務。當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由于事務繁忙,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都將變少,因此體質狀況也會逐步下滑,所以很有必要為其樹立體育運動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生命在于運動的理念,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體育課程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學生才有可能投身到運動健身中去,強健自己的體魄,為以后的工作鍛煉出健康的體質,創建健康的未來。
2.2.2 幫助學生認識體育鍛煉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的職業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要作用,教師沒有將其作為重點對學生講解,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到位。很多學生在步入職場以后,由于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出現負面情緒,甚至是自暴自棄、不珍視生命的價值,嚴重違背了生命教育的精神。這時候體育作為一項可以調節人類身心的有益活動,就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讓人們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陶冶情操,釋放工作壓力,有利于身心和諧,可以讓生命展現出更多的光輝,變得更美麗。所以說,職業學校的體育課程目標設置,要強調這一要點,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積極價值,在職業生涯中也能繼續堅持鍛煉,從而更好地發揮出體育鍛煉在生命發展中的正能量。
2.2.3 促進心智發展的目標
對于職業學校來說,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年齡也偏小,更需要幫助其心智方面的成長。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通過不同的任務設置,能夠讓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克服困難來實現目標;一些團體項目可以培養其合作精神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在學生之間開展競技比賽,則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其心智的穩定性等等。因此在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目標的構建中,要突出體育課對學生心智的積極促進作用,實現全面發展。
2.3 社會生命目標
促進學生未來發展的體育課程目標。職業學校教育是面向就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很快就面向紛繁的社會。所以必須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體育課程則可以在此發揮積極作用。首先體育項目可以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幫助人家適應以后的工作競爭。此外,體育互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以及集體主義精神,這些精神財富都有利于學生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中去。因此培養社會適應能力也是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
3.1 以興趣為出發點,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目標
生命教育,是一項長效發展的事業,所以體育課程教育也不能僅停留在學校的課堂,而是要以學生整個人生的體育活動為中心,從終身鍛煉的角度出發。所以,在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目標中,要將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要形成長效發展的機制。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考慮學生個體生命的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特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在運動中收獲人生的成長。
3.2 將課內外體育活動融為一體,實現體育課程生命教育目標
首先,利用有限的體育課堂教學,為學生講授基本的生命教育健康知識,比如如何減少校園傷害;改變吸煙、喝酒甚至吸毒、網絡成癮等不良的生活方式;盡量教會學生解決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提高交通意識、飲食安全、地震、火災等突發災害安全問題的處理技巧等。其次,通過課堂技能學習,讓學生學會基本的體育技能,發展一門自己喜歡的運動特長,使之熟練掌握項目的發展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運動技巧,并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運動鍛煉。再次,通過多媒體賽事欣賞,學會欣賞體育賽事,感受體育文化的精彩魅力,進而培養學生參與鍛煉的習慣,樹立積極的運動健身意識。
但是,體育課堂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有興趣特長的學生也少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專長,這不利于發展運動興趣和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與生命教育理念相悖。
因此,實現生命教育體育課程目標,要將課堂體育教學與課后體育鍛煉有機融合在一起,教師教會學生制定合理的課外體育活動規劃,并進行及時的技能指導,為學生發展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通過課外活動鍛煉和競賽,熟練掌握課上所學的體育知識,同時也可以單獨多練習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讓學生的體育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3 以學生為主體,協調多方面力量促進學生生命發展
學校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地方,但是一個生命的成長發展不僅需要學校的課堂教育,還需要社會這個大學校的教育,以及自己家庭的教育等,只有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體育教育也是如此,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課程目標要擴大到家庭,乃至社會。需要積極動員家庭和社會兩方面的體育力量來提高學生的運動素養,首先就家庭體育來說,父母可以為孩子樹立很好的運動榜樣,讓學生受到很好的體育氛圍熏陶,為其發展體育興趣做出很好地鋪墊。其次,社會體育環境也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一個地區的社會體育要是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嗎,那么這無疑會提高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因此,課程目標要將3者協調起來,三位一體促進學生的體育教育,只有將這些力量整合起來,才真正符合生命教育本位的要求。
生命教育理念,注重對生命個體的全面提升,是當前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指揮棒,也是體育課程目標設置所遵循的思想。該文針對當前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目標忽視生命體驗的問題,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3個層面論述了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目標構建的要點,希望通過生命教育理念的引導,可以提高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讓體育鍛煉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力量。
[1]錢麗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的推進戰略與實施建議[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11-16.
[2]陳曉光.體育弱勢生形成的后天因素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1(8):57-59.
[3]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4]劉朝建.高校體育教學弱勢群體現狀分析與對策——以安徽省馬鞍山市為例[J].科技信息,2010,3(12):38-40.
[5]郭思樂.教育:從控制生命到激揚生命——論教育內部慣習評價導致的可視性教育亞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歸[J].教育研究,2004(12):5-12.
[6]張健.高校特殊群體體育教育現狀探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4):34-36.
[7]陸湘群.論體育教學的智慧之維[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24(2):118-121.
G807.4
A
2095-2813(2016)10(a)-000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001
①朱桂蘭(1979,9—),女,漢,江西泰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