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朝(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云南昆明 650222)
大學體育網絡化教學與管理模式分析①
王建朝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云南昆明 650222)
大學體育是高校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公共課程,因此人們應該改變傳統的課程觀以及學科觀,積極展開大學體育的網絡化教學,并實施相對的管理模式,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中出現的弊端。該文對大學體育網絡化教學的具體體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相對的管理模式。
大學體育 網絡化教學 管理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教學模式改革也在不斷進行。在現實的高校中許多公共課與基礎性課程中也出現了教育的內容與模式等問題不適合現實,理論和實踐操作完全脫軌,這并不能有效改善學生群體,不僅僅使得大學體育教育課程效率低下,導致對體育教育課程的關心減少,對學生而言也很難有身體素質上的提高。這對課程的開發來說很難,另外也有開發學生能力的限制。當然,只要有積極的大學體育教育,有相對應的管理模式,實行積極網絡化教學,取得更好的教育的結果是可以實現的。
1.1大學體育網絡化教學體系
大學體育網絡教育系統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展開,也使大學體育網絡教室得到進一步衍生。第二課堂建設可以在網站課堂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一生的良好習慣,學生可以開發進行與運動神經有關的體育教育課程的訓練,它是為學生開發出的第二塊身體能力訓練和運動平臺的空間。具體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1將體育課程學習網站建立起來
學習網站關心學生的課外學習,主要目的是體育經驗的加強與交換。體育課程學習網站的主要工作是課外體育的興趣開發,鼓勵學生通過網站交流相關經驗。體育課程學習的網站通過語言、照片、錄像數據等不同形式,用以記錄在體育過程中。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記錄詳細的問題能夠細心地、全面地反射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信息方式的演示和教學上的體育資源的積累,是為了團結強大的能力。擁有這種類似網站的好平臺的學生還可以根據提供的相關路線、日程和錄像進行學習,哪怕他并沒有選修到相關的選修科目。當然,其另外可以滿足一些由于體育選修課組成分布不均而無法學習的學生通過教學和教學錄像的進展情況進行了解。
另外,與網站的建立密切相關的是網絡的教學和生活。從大學生的現狀來看,在網絡上所有種類的聊天工具都可以巧妙地使用,而教師可以運用這些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將真實的體育知識、資源和圖像,以及實際的錄像視頻教程等各種類型給學生觀看,以便了解這些體育相關的知識,了解學習網站,觀看時間根據可以使用的自由時間進行自由分配。當然網絡教育的專業管理網站的負責人的任務有高速大量的信息及更新熟讀,因此必要的信息分類的及時歸類和整理很重要,對教育過程進度的了解和網絡教育的更新以及對模式結構更直觀的理解讓所有學生有效學習的效率提高。
1.1.2建立討論小組
網絡教育系統也擁有強烈的討論集體即與普通教室里相似的討論小組,還擁有強大靈活而且全面的教育平臺。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興趣愛好通過小組討論劃分,做到與學生的想法是完全一樣的,學生可以在班級討論后有更完整的體育課程研究和積極放松的學習環境,而學生之間的通信不再是單一的,是可以形成網絡上的班級討論的小團體,同時讓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可以更加有趣和靈活。
1.2評價大學體育網絡化教學
評價的目的:體育網絡教育評價是為了了解情況,看在網絡教育上是否有許多優點,這要與傳統的體育教育進行比較,如果沒有效果,則要看看有什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在建立學校網絡教育時,請不要忘記來評價高校體育網絡教學成果。評價過程也與同類評估的常規方法有所不同。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完全高校體育教育互聯網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材料的優點,嘗試改變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找到一個有效且存在的問題,以便通過這個問題來改進,可以在高校體育網絡教育存在的評估中找到這個問題,用以提高高校體育網絡課程教學效率。
高校體育網絡教學系統的評估,它主要是在網絡教育系統的形式、內容、主體的基礎上進行的。
評價的形式:在評估過程中,有必要設立實驗組(在網絡中的教育的形式)和對照組(傳統教育形式),以傳統教育和網絡教育相對改進的效果為評價標準。此外,在評估過程中為了確認結果可靠性需對不同的課程的發展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測試。還可以調查概要和學生的問卷調查,它可以是對老師和學生的訪問信息和情報等進行評價。
評價的內容:要傾向于更多的戶外培訓課程方面相對于教育內容和教學材料的選擇,符合學生擁有的實用技能,同時學生可以動員造成心理壓力,不益于運動員真實運動水平的發揮;另一方面,在對抗類項目如籃球比賽中,優秀運動員容易被對方鎖定,形成多人防一人的局面,不利于比賽的順利進行。在比賽中東道主與非東道主運動隊之間也存在“馬太效應”現象,東道主運動員占據主場優勢,無論是場地的適應、裁判員還是觀眾都占據主場優勢,更有利于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3.1結論
(1)在選材中“馬太效應”充分發揮我國競技體育區域性發展優勢,有利于后備人才的選拔,并從整體上促進我國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在國際中的地位,但是也能導致國內區域競技體育發展失衡加劇,并且不利于“后起之秀”的發展。
(2)在運動訓練中“馬太效應”在教練和運動員清楚從事運動項目要求競技能力影響因素的不同等級的情況下,使“長板”優勢得到合理地發展和提高,利于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達到最高狀態。
(3)在比賽中“馬太效應”為觀眾的觀賽提供了觀賽點,對運動員的社會利益有提升作用;但是“馬太效應”對整個比賽的消極作用,影響了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破壞了公平競爭的機制。
3.2建議
(1)在選材方面,利用大數據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力,擴大選材的范圍,使選材在數量方面得到充實。各省的運動隊強化管理體制,強化優勢項目的同時,補充自身劣勢項目;增強區域間競技體育的交流,促進人才的流動。
(2)在運動訓練方面,教練員與運動員強化運動訓練理論的學習,將“馬太效應”與“木桶理論”相結合,分別找到優勢“木板”與劣勢“木板”,在發展優勢的同時注意劣勢的提升,全面、動態地利用“馬太效應”為運動訓練服務。
(3)在比賽方面,完善賽制的管理系統,保證競技體育的公平、公正性。
[1]張世林,張輝.我國區域競技體育發展的“馬太效應”之研究——江蘇省區域競技體育馬太效應發展特征及可持續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2):1-6.
[2]劉景宗.回顧與前瞻: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述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1(6):28-32.
[3]問梅,李俊.江蘇省體育后備人才選拔與培養創新機制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11):952-955.
[4]高秀華,詹曉梅,于飛,等.世界優秀田徑運動員身體形態及年齡的特征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3):215-217.
[5]史立峰,張輝.我國區域競技體育“馬太效應”發展特征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1):5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75
G807.4
A
2095-2813(2016)08(c)-007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74
王建朝(1978,5—),男,河北正定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