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庭、社區體育資源聯動應做到“四要”
要想實施資源聯動,就必須掌握校外體育資源的種類、數量與形式。因此,體育教師要主動了解,準確把握本地的體育設施、運動條件和活動開展情況,了解清楚體育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的數量等,以便合理安排資源聯動。如,可以采用參與鄉村籃球賽、校區友誼賽等形式,獲取本地籃球運動開展情況、村民籃球骨干數量、籃球比賽競賽方式等信息。當學校組織籃球訓練與比賽時,可以邀請村民籃球骨干來校進行指導;也可在社區開展籃球活動時,主動與社區協商,讓部分學生參與比賽,以豐富其臨場實戰經驗,提高其對抗水平。事先應了解學生家長的基本信息,如,哪些學生家長在什么項目上有特長,有無時間到校或在校外予以指導,對學校體育所持的態度怎樣,社區的運動場所條件(籃球場地、乒乓球臺數等)、體育賽事類型與時間等,這樣,在安排資源聯動時就能迅速確定聘請哪些家長參加活動,或是選擇就近地點(利用社區體育場所)開展工作。
開展資源聯動應統籌考慮、錯位安排聯動時間。原則上講,應以學生校外活動時間為主,如果安排為學生在校時間,應與學校體育工作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1.利用學生非在校時間。體育家庭作業,一般在家庭中進行,也可利用村莊、社區或學校的體育資源予以實施。只有發揮學生家長的作用,才能真正落實體育家庭作業。而在農村地區,家長一般在放學后或節假日才有時間監督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所以,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應考慮學生完成作業的條件、時間等因素。如,籃球投籃的家庭作業,一般適宜在周末布置,因為家長在周末或雙休日能抽出時間進行監督,或一起參與活動。
2.利用農閑時節。開展資源聯動應兼顧村民工作的性質。春種、夏收、秋割季節,農活比較繁忙,應少安排或盡量不安排聯動活動;冬季作物播種后的農閑時節,或春夏秋季農忙之后,可以組織適宜的聯動活動。在沒有農活的冬季開展親子體育活動,村民們就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練習和比賽。
3.利用重要節假日。節假日是村民們最為放松、休閑的時刻,可以利用其開展資源聯動工作。如,在五一、十一期間舉行班級籃球對抗賽,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觀看,聘請學生家長或社區人員擔任教練或裁判,允許學生家長參賽(每隊不超過三人,場上只能有一名家長隊員)。
4.利用學校開展的重大活動。學校每年都會舉行若干重大活動(如,校慶日、畢業典禮、體育節等),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時機進行資源聯動。如,開學典禮上,可以公布本年度校外體育資源的利用計劃——活動內容、時間、對象等,讓學生家長了解學校的體育工作安排,以便他們作出相應的事務調整,做好選擇與準備,從而擴大活動參與面,做到自身工作與參加活動兩不誤。再如,在體育節期間,安排以家庭為參賽單位的體育比賽項目,能吸引學生家長關注學校體育工作,重視孩子體質與健康問題。
體育競賽是一種吸引眼球、提升興趣、創設氣氛、激發上進的體育宣傳與普及途徑。農村學校的資源聯動可以借助競賽這種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參與。
1.開展親子單項競賽。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可以開展子女與父輩(祖輩)同時參加的體育項目比賽,如,舉行父子或母女乒乓球雙打比賽等,由此既能吸引較多家長的參與,又能促進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2.組織家庭三項賽。選取一些簡單易行的比賽項目,創設家庭三項賽,在計分方式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變,如,可以將每個家庭的平均成績作為最終成績,也可以將某個成員的最好成績作為最終成績。項目可設置為:籃球定點投籃+1min跳繩+廣播操3項賽;50m跑+踢毽子+排球定點發球比賽等,能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特長,激發親子鍛煉熱情。
3.參與社區活動或比賽。參與社區活動或比賽是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聯動的一種常見形式。隨著農村文體生活的日益豐富,社區開展體育活動、組織體育比賽的機會大大增多,學校應事先與社區協商好,讓學生們參與到社區的體育活動中。如,社區舉行球類賽事,學生可以代表行政村參加比賽,也可以個人身份參加學生組比賽等。
安全是一切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開展校內外體育活動,必須首先考慮參賽人員的安全問題。所以,實施資源聯動也應切實保障安全。
1.思想上有安全意識。在許多情況下,實施資源聯動工作是在校外(家庭)開展活動,尤其是學生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時體育教師(班主任)又不在現場,因而增加了安全保障上的困難。因此,學校和體育教師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對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對學生家長和社區體育輔導員進行安全方面的提示與培訓,為聯動工作保駕護航。
2.行動上有安全措施。無論是進行家庭體育活動,還是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活動組織者(家長)要有安全預案。活動前,要指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活動中,家長與社區指導員要進行安全監督與提示,特別是對不按練習要求、活動時脫離監管等存有安全隱患的問題要及時制止。體育教師要根據聯動活動的內容,事先將各項活動的安全要求與注意事項告知學生、家長與社區指導員,要求學生量力而行,家長即時督促。這樣,就能使聯動工作有安全保證。
——周為松(安徽省無為縣羊山學校,238366)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