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喜(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基于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陳運喜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1.1 領導對體育不重視
表現在:(1)體育課地位低、課時不足。湖南省教育廳文件(湘教發[2013] 3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藝術·健康和國防教育課程建設的意見》規定,湖南省要按照2002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體藝〔2002〕13號)《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規定執行,即“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4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但一些學校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達到這一要求。(2)體育教學資源投入不足。盡管有很多高職院校對學校體育設施不斷增加投入,但仍有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場地、器材、師資都不同程度的缺乏,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缺乏持久性和連續性,課程教學目標難以實現。(3)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制約體育教學的發展。
1.2 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薄弱
學生中:(1)獨生子女多,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2)在高中或初中階段許多體育課流于形式或被別的課程所占用,也造成了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意識沒有形成。因而“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個成長理念還沒有深入學生當中,學會1~2項技能的終身體育意識沒有養成。
1.3 沒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且體育課運動量不足
表現在:(1)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從事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沒有針對學生專業特點進行實用性運動訓練,以培養學生適應就業崗位所需要的體育運動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不能使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后在高效率、快節奏的勞動競爭或職業轉換中保持良好的體質和心理狀態。(2)學生身體素質下降,體育課的運動量明顯不足。有的老師擔心學生上課出事,就隨意刪減運動量。
1.4 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只是一種形式
目前高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不容樂觀,使得課外體育活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僅停留于口號。也沒有建立課外體育活動管理體制,以增強課外體育活動質量。現在大部分學生課外活動只是網絡,真正進行體育運動的很少,無法真正起到促進學生自主鍛煉身體、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作用。
2.1 有利于改革傳統體育教學弊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傳統高校體育教學只是注重教師課內的講解與示范,學生的主動性不強,忽視了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傳統模式就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喂多少學生接受多少,很少把學生的主動性考慮在內。例如排球教學時,教師首先進行講解示范,然后學生模仿練習,最后指出學生動作錯誤并加以糾正。這種傳統模式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取得的效果不佳。實行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是把課內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結合。例如,課后舉行排球賽等活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調研驗證階段是可以初步衡量軟件能否達到系統建設目標和滿足需求的階段。根據初步設計成果,可制作成軟件模型進行用戶試體驗。主要關注以下幾點:①頁面是否簡潔,布局是否合理,辨別出常用和少用功能,一次操作過程應在同一頁面上完成;②操作流程是否滿足用戶習慣及規范要求,流程能否正確、簡明地顯示在頁面上;③文字和圖形是否簡明易懂,報警信息是否準確表達故障地點和原因;④容錯性是否完備,在用戶誤操作的情況下給予提醒和糾錯。
2.2 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學習必須按照《大學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實施,這不僅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而且不利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而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通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對高校形成濃厚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以及體育文化的建設,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體育學習需求。
3.1 體育課內教學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主要使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實現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課內教學始終堅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內教學基本上以結合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來安排教學,如一年級以體質健康測試、田徑跑的一些基本訓練、素質訓練為主;二年級以體質健康測試、素質訓練、太極拳為主。同時根據各專業及學生身心特點等來進行教學,不同專業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另外針對專業特點將課程標準的內容適當地增減,增加符合專業特點的內容。如設計專業、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一般坐在辦公室,下肢活動較少,所以在課內進行體育教學時適當增加跑的練習。一般進行接力跑,這樣既增強了活力,激發了興趣,又調節了運動量。
3.2 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
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是老師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和學習興趣自由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進行的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目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極拳、女子防身術、定向越野、健美操、瑜伽、形體訓練、體育舞蹈等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內容。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需要為目標,提供機會以鞏固課內教學內容。通過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一到兩門體育運動技能。
3.3 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組織形式之一,是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的重要內容。學校團委、學生社團也成立了各種體育協會,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給每個體育協會指派專業老師作指導,體育教師下到每個二級院部,對各二級院部活動的開展進行指導。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課外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學校組織的早操、早鍛煉;各二級院部組織的各項體育比賽,如醫藥學院的“醫藥杯”籃球賽、護理學院的 “陽光伙伴”比賽等;還有社團各體育協會舉辦的各種賽事,如排球協會舉辦的排球聯賽等。隨著課外活動的增加,學生體質得到了增強,課外體育運動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提高,從而增強了課外體育活動的實效性,又為學生學習以及掌握課內教學內容提供了保障,使體育課內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延伸、拓展。
3.4 群體競賽
為了積極貫徹“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的中央精神,開展以人為本、以健康為目的的體育競賽活動,通過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健身意識,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水平,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每年舉行運動會,包含的項目有啦啦操比賽(或者廣播體操比賽)和田徑比賽,這既能檢驗學校體育教育的水平與質量,又能展現學生青春風采,考驗體能與心理的具體實踐。運動會吸引了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運動員就有上千人。
3.5 運動隊訓練
運動隊訓練是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貫徹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參加各級大學生運動比賽,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專門組織了運動隊,通過訓練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熟練掌握體育運動技術與技能以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在各級比賽中榮獲各種佳績:如2010年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榮獲湖南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高職專科組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2015年榮獲湖南省大學生游泳比賽高職專科組男女團體總分第二名。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采用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是由單一的課堂內體育教學形式轉為體育課內教學、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群體競賽、運動訓練等多種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體育教育行為。通過體育課內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基本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促使學生積極自愿地參加體育活動。而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教育行為,鼓勵學生通過體育課內學習所掌握的基本運動技能,參與課外各種體育活動,在體育實踐中學習體育基本知識,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從而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體育成績實施綜合考核評價方式的,具體做法是,將學生在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活動、群體競賽、運動訓練中的評價納入體育成績綜合考核評價中,這種綜合考核評價貫穿整個體育學習、鍛煉的全過程。在綜合考核評價內容上還相應增加了出勤、態度(積極的參與意識、良好的合作精神、濃郁的體育鍛煉興趣)、體育特長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學生有一兩個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即體育課內教學占60%(其中考勤占20%、學習態度占10%、體育技能考核占30%),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占30%(包含考勤占10%、體育技能考核占20%),課外體育活動、群體競賽、運動訓練共占10%(考核方法是學生是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高職院校實行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必須牢固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思想道德素質、體育運動能力、體育習慣等要素納入體育教育考核目標體系,并逐漸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始終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中。
加強高職院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還應該加強高職體育教材建設和體育的實踐性、技能性和應用性符合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的特征。高職院校培養專業技能程度高的復合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突出表現在“能干”,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根據《指導綱要》精神要求,結合各校實際,結合專業特點,開發符合本院的體育教材,使教材內容更加適應當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職業崗位的需求。
領導要引起足夠重視,加大體育經費投入。一方面爭取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做好各項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比如學生體育社團活動不能與二級院部課外體育活動相沖突,還應該吸引二級院部積極參與進來等。另一方面要加強運動場館設施建設,為課外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場館設施條件,從而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完善的保障。
[1] 王穎,姚蕓.高職體育選項課課內外一體化模式探討[J].運動,2012 (10):64-65.
[2] 桂海榮.高職院校體育課現狀與對策探討[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34-36.
[3] 楊勇.高職院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內江科技,2010 (12):179.
[4] 汪浩寰.基于陽光體育運動背景的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J].雞西大學學報,2013(6):140-141.
[5] 孫俊偉.高校俱樂部制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高等農業教育,2008(4):63-65.
G807.4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2-023-03
2015-12-16
陳運喜(1974 ~),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