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會,梁國力
?
新材料乒乓球正手前沖弧圈球技術的訓練學思考
劉德會,梁國力
正手前沖弧圈球技術是乒乓球戰術體系中的一項基礎且重要的技術,新材料乒乓球采用不可燃塑料,材質的不同帶來技術的變化。新材料乒乓球的推廣,勢必帶來技術的革命,盡快適應新材料,提高擊球的命中率和質量。本文從技術理論和訓練方法兩個方面來探討新材料乒乓球前沖弧圈球技術的訓練,為提高乒乓球弧圈球教學與訓練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新材料;乒乓球;正手前沖弧圈球技術;訓練學
國際乒聯決定從2014年7月1日起,在國際比賽中使用新材料乒乓球。這也是繼無遮擋發球、11分制、小球變大球后,國際乒聯作出的又一重大改革。 新材料采用不可燃塑料,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也便于隊員攜帶。國際乒聯規定,到2016年,新材料乒乓球將全面取代“賽璐珞”乒乓球,而乒乓球器材制造商也將停產“賽璐珞”乒乓球。這種新材料乒乓球比原先的球更軟,因此打起來比較吃力,而且球速明顯變慢。就此推斷,新材料乒乓球會使比賽回合數變多,一般來說,前三板得分的機會很小,球員需要在僵持中多做變化,同時,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也會更高。
新材料乒乓球與“賽璐珞”球在硬度、圓度、重量、偏心、彈跳等五大核心標準方面理論上沒有明顯差異。但較之于舊球,同樣40毫米,新材料乒乓球允許的直徑誤差采用的是上限,而“賽璐珞”球的誤差則是下限。也就是說,新球的直徑有細微的增大,再加上材質有變,使球體旋轉有所下降,導致上旋球和相持概率增大,對運動員的力量要求更高,球員的體能消耗也會加大。
正手前沖弧圈球是弧圈球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具有飛行弧線較低,速度較快,上旋較強,沖擊力大及球著臺后急劇滑落的特點。因而正手前沖弧圈球可以起到直接得分的作用。正手前沖弧圈球的要求和訓練和正手攻球和正手高調弧圈球有相似之處,但在具體的訓練和要求上還是有很大卻別的。無論是專業還是業余選手,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才能在關鍵時候拉出高質量的前沖弧圈球。
2.1擊球前的選位(以右手為例)
選擇正確的站位是關鍵,順著來球選擇合理的站位,迅速引拍,增加拍形的前傾,腰、髖部向右扭轉,沉肩、降重心;在迎球時蹬地、轉腰、手臂向前迎球。新材料乒乓球由于直徑增大,材質變輕,飛行阻力加大,速度變慢,這就要求運動員站位時比原來要稍微靠前些,更加積極的去迎擊球。
2.2擊球階段
正手前沖弧圈球的擊球點在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擊球時蹬地、轉腰,上臂帶動前臂加速向前為主,略向上發力,拍面前傾擊球的中上部。擊球后手臂繼續向前上方順勢揮動,并迅速還原成擊球前的準備姿勢。新材料乒乓球由于旋轉降低,飛行速度減慢,這就使的運動員有更充分的時間來判斷球的落點和調整身體的站位,可以有效的提高擊球命中率和質量。
2.3技術特點
正手前沖弧圈球是乒乓球弧圈球技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具有出手快,球速快,弧線低,上旋強,球觸臺后前沖力大等特點。容易造成對方球員接球失誤。
3.1動作的概念區分不清
正確區分前沖弧圈球和正手攻球、高調弧圈球技術動作很關鍵。正手攻球主要強調的是擊打,向前的擊打是主要的動作方式,向前的擊打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而高調弧圈球則強調的是向上的摩擦力大于向前的擊打力;前沖弧圈球很好的結合了正手攻球向前的擊打和高調弧圈球向上的摩擦,把二者完美的結合,使擊出來的球既有速度又有旋轉,極大的提高了進攻的攻擊性。
3.2全身用力不協調
要想拉出高質量的前沖弧圈球,全身協調用力是關鍵,在拉球前調整好身體位置,沉肩、轉腰、蹬地等動作要連貫協調,用大肌肉群帶動小肌肉群集中發力;用蹬地帶動轉腰、用轉腰帶動前臂、用前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發力。新材料乒乓球對集中發力的要求更高。
3.3錯誤動作較多
抬肘、身體重心壓的過低、接來球時撞擊多于摩擦、手臂過于僵硬是前沖弧圈球練習中普遍易犯的錯誤動作。新材料乒乓球更輕、更軟,球在飛行的過程中受外界的影響也相對更大,準確判斷、合理站位、動作正確才能減少失誤,提高擊球質量。
4.1注意事項
1.根據來球高低旋轉調節好重心高低,引拍不要太大,留心自己的位置。
2.在練習時可用不執拍手輕輕抓住執拍手的大臂,然后蹬腿頂髖轉腰,帶動大臂運行,最后收小臂(手腕順勢而上)。可先做徒手動作,體會到發力時再上臺練習。
3.多體會“打”和“摩”的比例。
4.身體協調用力。拉球引拍時的手臂要放松,將腿部與腰、上臂 、前臂 、手腕的力量,按自下向上的順序進行發力,在擊球時手臂快速擊球的瞬間,使手腕、手指的力量充分發力摩擦來球,將力量傳送到球上。此外,手腕還需注意控制球的弧線,以便求得適宜摩擦球的部位和拍形的角度。
4.2訓練方法
1.教練對正手前沖弧圈球動作技術要領的講解與示范。學生掌握拉球的基本動作,形成正確技術動作概念。采用教練示范法或學生模仿法,先進行徒手練習,然手上臺進行慢拉練習,多體會動作的發力和連貫性。
2.在原地徒手揮拍或者進行徒手步法和手法結合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掌握的技術動作要領 ,體會擊球的位置和正確摩擦球的感覺。 教練可采用兩人對練法或多球訓練,先進行定點的供球方式,旋轉強度不宜過強。及時提醒和糾正錯誤動作,讓學生掌握打、摩相結合的動作要領和感覺。
3.拉接發球的練習:首先接對方的平擊發球,然后再接對方的旋轉發球的拉一板練習,慢慢體會完整連貫的動作要領過程,理解和學會全身協調發力摩擦的技術動作要領。
4.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要求做到腰 、腿 、手臂和手腕甚至手指協調發力,做到動作連貫、流暢,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采取多球訓練和多球單練相結合的方法,教練從 1/2定點,2/3 臺定點慢慢過渡到不定點的無序供球,注意喂球時的速度、密度和落點。
5.逐漸加大擊球的難度。從原來還擊球的力量小 、速度慢 、旋轉弱 、落點固定的來球,到還擊球的力量較大、速度較快、旋轉較強、落點較刁的來球,在練習中需要逐步提高來球的質量和加大回擊球的難度。
6.逐步提高回球的質量。開始練習時著重體會技術要領,掌握擊球動作要領,可適當放寬對擊球力量、速度、落點、旋轉和弧線的要求。隨著要領的掌握及技術的日漸熟練,再要求提高擊球質量。
7.從單項技術的練習到結合技術 、戰術練習。在熟練掌握各種單項技術的基礎上,逐步由單項技術練習過渡到結合技術和各種戰術的練習,提高結合技術和各種戰術的運用能力。
5.1結論
1.確立和鞏固正確的動作定型,強化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在激烈的對抗中保持動作不變形,從而提高擊球的命中率和質量。
2.新材料乒乓球使球速變慢,回合更多。雖然球沒有變大,但制造工藝和材質的變化,使球的速度變慢,來回球增多,加大了運動量。
知識融合以解決用戶問題為最終目標,對用戶屬性、術語轉換機制等的研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統的有效性。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可通過知識融合測評等方法鑒定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完善系統構建提供參考。
3.新材料乒乓球使球的旋轉降低,來回球增多,比賽更具有觀賞性,同時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也就更高了。
4.運用多球多練、多球單練以及單球多練等手段強化對正手前沖弧圈球的技術動作練習,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適應和更好的理解新材料乒乓球的性能變化。
5.2建議
1.在訓練中可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加強對技術動作的理解與掌握。
2.由于新材料乒乓球球速變慢、旋轉降低、來回球增多,對體能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了,在平時的練習中多加強專項體能方面的訓練。
3.練習正手前沖弧圈球技術時應注重身體各部分的協調發力,使發力更集中。
5.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提高正手前沖弧圈球技術。
[1]蘇丕仁.現代乒乓球運動教學與訓練[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1-72.
[2]程序.提高乒乓球教學與訓練質量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J].湖北: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1):113-115.
[3]張博.乒乓球旋轉的技巧[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6):3-4.
[4]李湛忠.淺談乒乓球多球訓練法 [J].河北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2003,(5):153-155.
[5]吳修文.高質量弧圈球技術的分析與運用[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 1995,( 1) .
[6]李希萌,王婕. 新材料塑料乒乓球球體特征的變化對中國球員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32),234,236.
Considerations on Forehand Fast Loop Drive Skills Using New Material Table Tennis Ball
Liu Dehui, Liang Guoli
Forehand fast loop drive is a basic and important skill in table tennis tactics system. By using non-combustible materials, the new ball brings changes in skills. The promotion of new material will bring revolution in skills with no doubt. It is important to adapt to the new material ASAP, and to improve hit rate and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fast loop drive training with the new ball, aims at offering
for improving loop drive training and teaching.
new material; table tennis; forehand fast loop drive; sport training
劉德會(1974-) ,男,河南信陽人, 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廣東開放大學基礎教學部,廣東 廣州510091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91, Guangdong, China.
G846
A
1005-0256(2016)010-0071-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