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銀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蚩尤拳在湘西州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劉銀銀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采用文獻資料、文獻檢索、調查法等方法對蚩尤拳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蚩尤拳在湘西州學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的不夠充分,學生們對蚩尤拳的了解程度較好,蚩尤拳在體育教學中發展空間大。通過對蚩尤拳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使其能促進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弘揚苗族傳統武術“蚩尤拳”文化,為民族地區學校體育教學提供具有實用性價值的理論支持和實踐行動建議。
蚩尤拳;民族傳統體育;學校體育教學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又稱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由土家族、苗族和少數漢族聚集起來的少數民族聚集地,現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8個市縣,人口259.3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68.7%。由于地理位置等關系導致湘西州經濟發展情況相對滯后,湘西州地區的大部分中小學因經費投入不足其體育設施存在嚴重匱乏的現象,學校體育中的各大體育項目難以正常開展。如何通過具體措施解決湘西州中小學體育課程不達標、學生體育活動嚴重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文獻檢索、調查法等方法對蚩尤拳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根據蚩尤券的特點、價值和功能將其推廣到湘西州中小學體育課程之中,為民族地區學校體育教學提供具有實用性價值的理論支持和實踐行動建議。
民族傳統體育進入學校,成為現代文化教育的組成部分,標志著古老的原始體育形態已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分支。[1]經調查,湘西少數民族自治州的中小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大多以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由于學校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學校體育器材及體育設施建設大量缺乏,極大程度上制約了民族地區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不能在根本上保障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古丈縣、瀘溪縣的一些中小學,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匱乏,學校開展的體育課程僅有以田徑為主的幾個項目,加上體育教師稀缺,學生的體育課程根本得不到保障。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大都存在于湘西少數民族自治州民族中學體校,州體校通過招取學生專門練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現代競技項目,屆時參加四年一屆的州運會,湘西少數民族自治州運動會比賽內容中民族體育大致包括八大項目,蕩秋千、打陀螺、踩高蹺、板鞋、射弩、蹴球、押加和毽球,而其他中小學小部分以現代競技項目為主,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輔進行的體育教學;大多數學校因為民族傳統教師資源缺乏只以現代競技項目為授課內容。在湘西少數民族自治州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比比皆是,有些沒有被廣泛列入學校體育教學課程之中。
花垣縣是隸屬于湘西少數民族自治州七縣一市的一縣,花垣縣的民族體育相對開展的較好,如隸屬于花垣縣的邊城高級中學除了正常開展現代競技體育項目外,還開展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項目,如:苗鼓、苗拳、苗繡、苗歌、舞龍舞獅、蚩尤拳等。并在2015年9月25日舉行了隆重的蚩尤拳比賽。還有譬如花垣小學、麻栗場小學也相繼開展了蚩尤拳民族體育課程,學生們的課間操以蚩尤拳為主,民族體育課程蚩尤拳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總體來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湘西州學校體育中發展不均衡,開展的不盡人意。
3.1 蚩尤拳的起源
上古時代,人文始祖蚩尤以古代苗民體育游戲“角抵”為基礎創造了一個拳種,因為“技擊強、狠招多、功法穩”,成為苗民強身健體、克敵制勝的法寶,此拳也被苗族同胞親切地稱之為蚩尤拳。蚩尤拳是苗族最古老的武術套路之一。它是把從戰場搏斗中的單兵動作串起來而形成的套路。后來由于專制統治的種種壓制,加上苗族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導致這一拳種逐漸衰落。到近代,苗族蚩尤拳幾乎失傳。近幾年,中央四臺《走遍中國》欄目,播報了花垣縣麻栗場鎮苗族退休老教師石仕貞老人及其弟子傳承蚩尤拳的故事,引起各界關注,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蚩尤拳”傳承人石仕貞和他的徒弟石興文經過4年的時間,5次修改,將“蚩尤拳”整理成書,推出了《苗族蚩尤拳》一書。全書圖文并茂,內容新穎豐富,為“蚩尤拳”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
3.2 蚩尤拳的特點
苗族蚩尤拳動作原始,架勢兇猛,將野獸搏斗動作中使用的鋒角、利爪直接借鑒使用,作為武術套路中的技擊手段。蚩尤拳“雙鉤壓雙拳,銅角猛觸面;抓腕速撞肘,銅角旋操頭;飛鞋來撲面,搖頭頂襠間;雙峰點太陽,躬頭胸上撞。”等口訣,在訓練中能鍛煉意志和體魄,激發其民族意識和精神。
湘西州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自治州,現轄7縣1市,分別為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包括165個鄉鎮,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2萬,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78%,湘西有濃郁的民俗風情。是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2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些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經整合,一部分已經進入學校教學之中,如花垣縣的邊城高級中學開展了苗鼓、苗拳、苗繡、苗歌、舞龍舞獅等一系列特色民族文化教學,在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方面成效顯著。湘西州各學校開展的民族體育項目中,舞獅舞龍比較普遍;各縣城內的個別學校會在州運會舉行前期一段時間進行密集培訓,但由于經費、場地、師資等實際問題的制約,未能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普遍開展。麻栗場小學已經將蚩尤拳列為學生的課間操。除花垣縣的幾所學校將蚩尤拳引入學校體育教學之中,蚩尤拳還未被廣泛教學。
5.1 蚩尤拳的教學價值
以培養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增強身體機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拳術套路是蚩尤拳的目的所在,具有較強的健身價值。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使其具有傳播、繼承價值。蚩尤拳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博大精深,涉及競技搏擊、強身健體、武技表演等一系列文化領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是苗族傳統文化幾千年文明發展的歷史沉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2]在湘西州各學校開展蚩尤拳民族體育課程具有文化傳承功能;民族凝聚功能;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功能以及促進民族文化挖掘及推廣功能。學校開展蚩尤拳體育教學可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情結、豐富學校體育內容,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加深學生對民族的認知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愛國愛家情操,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精神。
5.2 蚩尤拳進入湘西州學校體育教學的必要性
學校是文化傳播最主要的集散地,是民族傳統體育最理想的開設地,引領著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是擴大、提升民族傳統體育影響力的必經途徑。學校擁有優秀的社會資源,擁有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理念,古老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勢必會不斷實現與現代理念的融合,進而找到民族傳統與現代科學的契合點,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良性變遷。[4]所以,將蚩尤拳引入學校體育課程既豐富了學校的教學資源、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又符合學校的工作要求。
回過頭看,統治美學的斷層,逐漸演變成陶瓷本身所攜帶的思維方式,以陶瓷作品展示出對空間的占有或渲染。然而,這種演變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并且,沒有人知道它們的終點是什么,深入或者是消失。
湘西州吉首市所管轄的七個縣直至2015年依舊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當地教育水平落后于其他市縣,學校體育設施更是匱乏,學生的體育課程和身體鍛煉根本得不到保障。而蚩尤拳傳承于湘西,其運動形式更容易被當地學生所接受,加上蚩尤拳對場地器材依賴性低,經濟實用,易于開展。因此,在湘西州這類欠發達地區學校開展蚩尤拳體育教學不僅能夠緩解現有場地器材的不足,而且能夠豐富學生體育活動內容,增強學生的體質。蚩尤拳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適當的運動強度和頻度,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有空場地的地方就能開展,易于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開展。
6.1 大力渲染民族氣氛、主張特色
湖南省湘西州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州應大力渲染民族氣氛,將具有民族的活動、產品、節日統統利用起來,包括旅游業的開展;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宣傳,營造民族文化氛圍,舉辦各具風格的當地活動,宣揚民族特色,努力將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推展向外,實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想境地!
6.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正常教學的必要保障
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的根本大計,是提高教育質量、推進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先導性措施。[3]為加強湘西州教師隊伍的建設,各教育部門應做到:面向社會進行教師資格考試、招聘,確保師資的學歷層次和素質水平。將管理編制進行動態化,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補充或裁減教師。切實解決好城鎮學校超編、農村中小學缺編問題。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為教師培訓提供可靠的經費支持;實行城鄉教師交流制度,促進教師資源在城鄉范圍的合理配置。
6.3 統一完備的民族傳統體育教材、教學評價體系
湘西州教育部應聯合湖南省教育部門加強宏觀政策調控,對“弘揚民族精神”進行具體的實踐;湘西州各學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對促進民族文化建設具有最直接的催化作用,可將蚩尤拳或其他民族體育項目加入考試升學之中,并給予必要的課時保證,以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增強學生體質。
湘西州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大量中小學(尤其是小學)坐落在偏僻的鄉村,而選擇在鄉村任教的教師甚少,因此,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留住、招聘鄉村教師尤為重要。
6.4.1 滿足教師的需要,激發教師的責任感
湘西州政府、學校應做到滿足教師的需要,包括:自尊榮譽、創造成就、進修提高等精神需要和工資待遇等物質需要,誘發積極的動機,激發他們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從而煥發精神的積極性;通過生動的教育活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多樣化、豐富化,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新穎性,使教師能為獲得成就感、貢獻感、責任感、趣味感等內心滿足而努力工作。
6.4.2 知人善用與各盡其才相結合
給教師工作的自由度,讓教師在工作中,有時間、空間、方法等方面的自由選擇權力,讓教師在具體目標的實施中,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5]展示各自的優勢和才能,不斷的從工作中獲得實現創造性的滿足,產生一種強烈的愉悅感,不斷的增強工作能力,不斷的提高業績,從而產生工作的積極性。
6.5 加強文化交流,提高學生積極性
湘西州各學校應每年利用相應的獎金額度舉辦民族傳統體育盛會,并充分利用起民族傳統節日中舉行的各式活動,在各校交流途中實現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和共同促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湘西州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7.1 制約湘西州民族傳統體育進入體育教學的首要因素是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民族傳統體育教師的稀缺,其次是湘西州各學校體育課程缺乏完整性、系統性。湘西州相對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不能夠給湘西州各學校提供充足的體育設施和規范的體育課程,因此,首先要解決的是湘西州學校學生體育課時保障問題,其次要盡快普及蚩尤拳等具有當地特色的對體育設施依賴不強的民族體育課程,讓學生有充分鍛煉的機會。
7.2 湘西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蚩尤拳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湘西州學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的可行性。蚩尤拳具有內容豐富,對體育場地無要求等優勢,增強了其進入課堂教學鍛煉的價值,因其符合湘西州的經濟和地理環境,更容易在湘西州各學校開展,進而推廣到全湘西州學校當中成為可能。
7.3 根據現今的政策導向,湘西州民族傳統體育蚩尤拳進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十分有必要。
7.4 湘西州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較現代競技項目比更受青睞,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開展存在優勢。
7.5 湘西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為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湘西州各學校,尤其是鄉村學校應將蚩尤拳這類對體育設施無要求的民族體育項目引入體育課堂教學。
7.6 蚩尤拳運動適合于在學校生存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它將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體育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1] 全國體院通用教材.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305-308.
[2] 王亞瓊,周興剛,胡遠洋.蚩尤拳引入黔南民族地區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12(7):60-62.
[3] 李長華.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發展[J].國家教育廳政治學院學報,2007,2(8):62-65.
[4] 孫永梅,王全軍.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2012,19(1):86-89.
[5] 郭蘭.發展民俗體育:促進民族地區全民健身的新思路——以新疆維吾爾族“薩瑪舞”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11):45-47.
[6] 吳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湖北省高等學校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3.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you Boxing in School PE in Xiangxi State
LIU Yin-yin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Chi Boxing in school P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literature search,questionnai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 Boxing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to carry out enough,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hiyou boxing better,Chi Boxing in the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space.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hi Boxing in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which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physique,promote the culture of the Miao traditional Wushu"Chi Chi",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minority areas provide ha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action.
Chi You boxing;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school PE
劉銀銀(1991-),安徽郎溪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