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8)
高校乒乓球教學方式創新路徑研究①
李鋒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8)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國乒乓球代表隊奪得了乒乓球比賽的全部金牌。正是因為我國對乒乓球后備人才選拔的重視,所以才會有如此傲人的比賽成績。高校體育是大學生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是銜接大學生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重要階段。高校體育教師如何把握良好的教學機會,采用科學、新穎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既傳授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正確練習的方法又培養良好鍛煉行為習慣,從而為國家選拔體育人才做貢獻,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高校 乒乓球 創新
乒乓球運動不僅具有變化性、趣味性的特點而且場地設施比較簡單,對于運動者的年齡、性別及身體素質等條件要求也很低,所以作為“國球”以其與眾不同的魅力深得國人的喜愛。乒乓球選修課是高校體育課的主要科目之一,受到在校大學生廣泛喜歡。我國普通高校偏重文化課的學習,輕視體育等副科技能類的訓練,所以高校體育課程時間較短就造成了學生們乒乓球基礎水平普遍較低。因此,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課程的學習較深入地了解乒乓球運動,逐漸形成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達到提高學生從事乒乓球運動的興趣,成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較高的追求。
近年來,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及現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到教學中。筆者根據多年的從教經驗以乒乓球教學為例,闡述其教學方式創新路徑的探索,為推動乒乓球課教學在高校體育中的發展壯大做出自己一點薄弱的貢獻。
1.1 教學方式單一化
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方式單一化已是普遍存在的教學現象,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對乒乓球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是進行簡單、枯燥地講解。因此,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較低也無法激起學生學習乒乓球的熱情。同時,在乒乓球動作學習授課中教師最常用的授課方式是示范動作法,教師無法做到一一指導,導致學生只會簡單的動作,并沒有領悟實際操作乒乓球要點的局面。
1.2 課后實踐簡單化
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要領,但是由于課堂授課時間有限所以學生課后實際操作程度低。同時學生又將大部分課后時間放在了主修文化課程上,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響(如場地硬件設備不完善),導致高校乒乓球教學只停留在課堂上有限知識的學習而實際操作缺乏訓練。總而言之,我國的高校乒乓球教學目前仍舊只停留在理論知識上,課后實踐不但缺失而且缺乏實際有效的練習。所以,高校體育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水平需要讓學生進行持續、循序漸進式的課后練習,只有在不斷的實踐練習中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乒乓球水平。
1.3 硬件設施低端化
當前,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硬件設施條件與實際教學不匹配且存在諸多問題。第一,配套硬件設施少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練習需要;第二,配套設施常年使用易老化卻沒有進行較好地維護更新;第三,在進行乒乓球教學過程中,由于市場上乒乓球的更新較快,而高校所用的乒乓球質量一般,所以無法較好地滿足學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合作式教學”是指導基礎教育課堂結構改革的重要標桿,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要提倡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式學習模式是以團隊為基本單位,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后小組成員間互學互教,同學間不但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縱觀全局為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乒乓球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群體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們的創新精神,爭取讓每個學生懷著積極的態度和高漲的熱情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實際的乒乓球教學中筆者發現,當教授學生們乒乓球新技能的時候合作式學習模式特別好用,在心理上避免了學生們學習新知識的抵觸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在調動學生情緒的基礎上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和動力,學生們高效、超前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在教授學生掌握 “乒乓球比賽規則”的時候,首先,課前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收集資料。如,小組內成員收集到:乒乓球的球臺是長方形的,臺面是暗色無光的,球面是海綿膠和普通顆粒膠。小組其他成員注意到乒乓球的球臺長為274 cm、寬為1.525m、高為76 cm,沿每個2.74m比賽合面的邊緣就會有一條2 cm寬白色邊線,球網距離臺面15.25 cm等長度特點。此外,乒乓球實踐練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效果更是特別好。因為學得好的同學主動當小教練幫助沒有掌握好的同學,學生學會了動作技術還節省了老師的時間。但合作式教學并不意味著教師放任不管,教師作為主導者起著引導學生的職責,所以要及時發現學生在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行指導,確保學生技術動作準確。
2.2 分層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所謂“分層教學模式”就是以因材施教為教學指導思想,根據教學對象乒乓球水平的高低進行分層次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適合提高學生乒乓球實踐技能的掌握。首先,根據學生打乒乓球能力水平的高低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然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制定難度各異的教學方案,爭取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訓練技藝都能有所提高;最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教學和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第一,針對低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是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即可。在初期的教學過程中,可讓“小老師”耐心講解乒乓球基本動作,這樣既鍛煉了“小老師”又讓低層次的學生更好地掌握要點。在學生們自由活動時間進行自主訓練的時候也要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而老師主要負責指導和規范動作即可。
第二,針對中級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是在熟練掌握乒乓球技術使用的基礎上通過展開定時定量的訓練讓學生們的乒乓球水平有所提升。如,推擋技術看似簡單但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越多說明學生的反應越敏捷有助于提高實戰水平,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斷提高回合推擋動作的數量。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多表揚、鼓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同時體驗到乒乓球運動帶來的樂趣。
第三,針對高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實戰技術,豐富學生比賽經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為國家乒乓球選拔人才做儲備。這一層次的學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將自身優勢和技術動作完美結合起來。
2.3 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現代化教學模式
有研究表明:“通過綜合運用視覺、聽覺來掌握知識能比單純從語言中獲取知識的記憶程度加深50%。”在乒乓球比賽中技術含量高的動作都是在瞬間完成的,難以看清瞬間動作的本質,更別提掌握動作要領。而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在形象、可觀的環境中拓展學生思維,突破難點快速掌握技巧和本領。這是傳統的板書、口述、演示等教學方式遠遠達不到的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對于“旋轉球”和“速度過快的球”難以理解和掌握,所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技術動作的實戰效果,直接感受技術動作的實際操作程序。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奧運會比賽中選手的經典動作、精彩瞬間分享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的熱情和信心,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總之,乒乓球運動集健身、競技、娛樂于一體,不僅強身而且有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頑強、機智、果斷、拼搏等良好品質。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我們只有立足于學情,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1]軒大領.淺論普通高校公體乒乓球選項課教學[J].科技信息,2010(20):256.
[2]劉豐德,曾振豪.高校乒乓球選項課運用程序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4(3):35-40.
[3]童健.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訓練方法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2):348-349.
[4]王鐵偉.淺析高校乒乓球選項課的教學改革[J].科學大眾,2007 (2):111.
G846
A
2095-2813(2016)11(c)-009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91
李鋒(1982—),男,漢,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