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新(淮海工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5)
試論體育游戲發展變化規律①
劉洪新
(淮海工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5)
摘 要: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由于認知發展存在階段性特點,體育游戲發展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育游戲逐漸被形式化,喜歡游戲的種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而同一游戲中花費的時間卻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小學低年級的游戲大多體現的是個人能力,小學高年級才出現兩人、多人、小團體的合作意識,高中階段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合作。體育教學中只有把握這些規律,合理地應用,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體育游戲 發展 規律
游戲是人類特殊形式的教育活動,早在原始社會,游戲就是通過模仿成年人生產實踐活動,從而獲得相關知識和經驗的一種手段,而其中與身體運動相關的游戲也就是體育游戲。經過考證,現在競技運動中許多項目都源于這些游戲活動。伴隨著人的成長,認知發展顯示出階段性的特點,存在感知運動期、前運算期、具體運算期和形式運算期4個階段,相對應游戲的發展也受到認知發展的驅使和制約,在不同時期,體育游戲發展變化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有不同的興趣、內容和形式。由于環境條件、民族因素、經濟狀況等情況的不同,因而形成了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體育游戲。但從本質上講游戲的發展變化都可視為按一定的途徑變遷的,即玩具游戲、跑動游戲、具有嚴格規則的體育運動。教學中選擇適當的體育游戲,既可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反之若機械地應用,成效則得不到保障,甚至會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
(1)游戲的種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嬰兒時期游戲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機能性的快樂”,色彩、聲音、簡單動作等都會成為其游戲的內容。幼兒時期由于表象思維的日漸形成和發展,開始把符號物與被符號物所表示的事物聯系起來,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幻想代替現實,喜歡游戲種類也十分繁雜 。但是從8~9歲左右,隨著智力的提高,周圍環境的熟知,個體能力的判斷,喜歡參加游戲的種類便逐漸開始減少,到青少年時期則集中到為數不多的幾個游戲活動中。
(2)參加游戲活動的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嬰幼兒時期,游戲是生活的主要內容,游戲的時間相應很長。但是由于年齡的增長,承擔的社會義務增多了,學習考試的壓力也逐步增大,空閑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只能集中挑選少數自己喜歡的活動,游戲的時間逐漸減少,到了年輕時期這種現象則益發明顯。
(3)在同一游戲中花費的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幼兒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需要不斷地變換游戲內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拓寬以及競爭意識的萌芽,對于所參與的游戲就會有更深入地理解,為了獲勝或某種方面的心理滿足,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游戲中,成功的獲得越復雜越曲折,游戲的興趣越高,投入的時間也越多。
(4)隨年齡的增長游戲逐漸被形式化。低年齡兒童的游戲是偶發性的,不具備形式的,無論在任何場所、任何時候均能進行,無需特別的設施、用具和服裝。但到了青少年時期游戲的偶發性大部分都已消失,形式化傾向增強,游戲的運行必需遵循一定的規則,游戲因此也就成為嚴肅的活動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規則完備要求復雜的各種球類運動以及一些競技運動就越來越受歡迎。
(5)隨著年齡的增長,游戲的身體活動卻降低。幼兒的游戲是很活潑的,是全身心的活動,但到了青年時期,由于生理特征的顯現,社會行為規范的尊崇,則出現避免活潑好動的傾向,多選擇特定的場所或室內進行活動,而身體活動度也相應降低。
體育游戲活動的內容也隨生長發展出現不同的變化,嬰兒期最初的游戲是單純的,是以任意的運動游戲和感官刺激構成的感覺游戲。以后隨智力的發展,游戲便逐漸復雜化。幼兒期所進行的游戲的重要形式是自由的自發性游戲、想象游戲、組合游戲和感受游戲。這些游戲開始也是單純的形式,隨著智力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形式便逐漸復雜化。自由的自發性游戲多是力量訓練,站立、步行、抓握等運動會被不斷地加以重復,稍大一些便開始進行跑、跳、攀登、投擲等運動。想象(模仿)游戲即是兒童通過語言或行為模仿現實中的場景,如,辦家家、買東西、騎大馬、人物模仿等,這類游戲在2~5歲最為盛行,以后稍有減少,卻更注重某些細節或道具。到了5~6歲便能恰當地使用材料,有計劃地組合成自己想要的東西,搭積木、折紙、繪畫等就是這類游戲的主要形式,這一階段進行游戲,色彩鮮艷的道具顯得非常重要。7~12歲是象征性游戲的結束期,游戲活動就需要在一定的規則情況下才能運行,各類接力游戲、傳遞游戲、靈敏游戲、跳躍攀爬以及一些簡單的球類運動特別受到歡迎。青年時期競爭的意識越發強烈,對游戲活動的規則嚴密性要求也越高,對游戲活動的裝備、地點要求也越具體,各種球類運動以及其他競技活動則受到這一時期人們的喜愛。
嬰幼兒時期的游戲是偶發性的,無需場所設施,也無需道具,主要為了獲得個體的感知和滿足。小學低年級學生游戲形式則具有兩方面特征:一方面是幼兒期感興趣的游戲依然暫時地保留著;另一方面新的游戲興趣在發展,游戲的范圍顯得特別廣泛。競技在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萌芽,到了小學的高年級(10~12歲)便以一種特殊的形式表現出來,即帶上了明顯的競技性,成為個人間的競爭、兩人的組與組間的競爭,團體(隊)間的競爭。開始階段,主要以個人行為為主,還不能與同伴配合,以后才逐漸習慣和發展,追逐、接力、小團體間的競賽等都是其主要形式。
少年期(初中階段,約11~15歲)是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一個時期,處于心理劇烈波動期。隨著青春期的來臨,男女的性別特征開始顯現出來,在身體結構和功能上都呈現不同的特點,雖然運動能力如有氧能力、無氧能力、力量、速度、柔韌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但都會對體育游戲的參與付予很大努力,對勇敢、剛毅、頑強、耐勞等意志品質的重視達到了很高的程度。男生喜歡要求較高的速度和力量的籃球、足球等項目,女生則喜歡體操、舞蹈、集體活動等等。但這一期間對規則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對一切競技比賽和體育運動,特別是團體競技非常熱心,并能以較為嚴格的規則來進行。
到了大學階段,對過于活潑的活動的興趣逐漸降低,對智力性游戲的愛好增強了,對具有完整規則的各種球類運動具有濃厚的興趣,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另外,對于體現個人成功滿足以及展示個人優異品質的諸如登山、滑冰、棋類、射擊、戶外運動等等也會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這一期間對團隊的建設格外嚴密,對團隊的榮譽格外重視,
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手段,合理地運用體育游戲,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培養團結協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的優秀品質。由于認知發展存在著階段性特點,體育游戲發展變化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在體育教學中,遵循這些發展變化規律,并結合實際情況,才能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莫少強.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運用的分析[J].體育科技,2005 (2):71-72.
[2]林君薇.體育游戲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9(10):103-105.
[3]袁海強.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運用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5 (3):146-149.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7(a)-0139-02
作者簡介:①劉洪新(1967,7—),男,漢,江蘇沭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139
Discuss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Sports game
Liu Hongxin
(Dept.of P.E.,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e,Lianyungang Jiangsu,222005,China)
Abstract:Sports game is one of the common teaching metho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g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games show a certain regularity. As the age of sports games gradually be formalized, the kind of favour game decrease with the age, the time spent in the same game increases with age. The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 game mostly manifests is the individual ability. The high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only two people, many people, small groups of cooperative consciousness. High school stage has a real sense of teamwork. Only grasp these rul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asonable applicate, will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Key Words:Sports games;Development;Regu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