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100069)
?
淺析瑜伽課程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①
張茜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100069)
摘 要:2014年9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發表題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的重要演講。演講中他提到:“中國太極、中國傳統醫學、印度瑜伽、印度阿育吠陀是古代養生文化的精髓”。瑜伽一詞最早出現在4000多年前的密教梵語圣歌和贊美詩中,之后在《吠陀經》中也有提及,《吠陀經》是瑜伽最早的文獻,而瑜伽的意思是結合、統一、和諧,指人身、心、靈的結合及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瑜伽也稱為世界性身心運動科學。
關鍵詞:瑜伽課程 高校 發展 現狀
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的出現,開始將瑜伽有系統地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時這種記載更精確,而《薄伽梵歌》的出現,就最后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得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并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圣哲派坦佳里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得以最后成形。
同時,新《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課程理念和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也給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在高校的開設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首都醫科大學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的重任,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在生理上要求他們要有持久的耐力、超強的穩定性以及身體的極度協調能力;在心理方面,要求他們要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承受壓力,控制情緒等方面的能力。
通過各種瑜伽體式對身體進行全方位搜索,找到身心的障礙或創傷在身體上的投射,從而通過呼吸練習、體式練習將創傷和障礙得以治療,以平和的心、容納的心對待,而不是執著地對抗,通過身體將那些被壓抑的情緒釋放。
目前,世界上有許多人都非常喜歡瑜伽,據統計,僅在美國就有超過600萬的人在學習瑜伽,1 700萬人對瑜伽感興趣,各種瑜伽教室林立,而一些學校已將瑜伽列入必修課,而且深受國外大學生的喜愛[1]。另外,國外還有專門的瑜伽學院(如印度著名的PARMA瑜伽學院、瑞什克斯的瑜伽療法學院、要姆拉瑜伽大學等),這些學院將瑜伽當作一門科學來研究。在美國,聞名世界的NIKE、APPLE等公司也定期請來專職瑜伽教練為員工們上瑜伽課,幫助員工塑造形體,解除緊張情緒,提高工作效率[2-3]。
在國內各省市高校也開設了瑜伽學習班及培訓班,如浙江大學開設了瑜伽培訓班,北京體育大學、清華大學開設了瑜伽選修課。通過這些瑜伽課程的學習,可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4]。目前,廣東省共有76所公立普通高等院校,其中28所已經開設瑜伽課程,占廣東省高校總數的36.8%[5-6];開設了瑜伽課程的學校學生認為,關注瑜伽一方面是因為它是新興的體育項目,更為重要的是瑜伽運動可以緩解疲勞、舒緩情緒、平和心態、使人保持舒暢寧靜的狀態[7-8]。
2.1 滿足我校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我校有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太極劍的教學、有中國傳統醫學中醫的教學,但是目前還沒有設立瑜伽方面的教學課程,僅在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開展了較為系統的瑜伽課外輔導,共14 周,每周一次,每次90 min。針對學生的整體感受、興趣程度、接受情況、場地設施和師資水平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據調查顯示:愿意繼續學習瑜伽的占100%; 96.7%的學生認為瑜伽練習提高了身體素質、核心力量,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的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引體向上項目有提高作用;100%的學生認為瑜伽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57.1%的學生認為課上學到的體式可以在宿舍或家中獨立練習。
2.2 豐富我校體育選修課程內容
我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3 132人,長學制學生1 561人,本科生3 368人,高專高職生2 067人,留學生476人,成教學生5 004人。其中女生占69.6%,且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占45.3%。作為未來的臨床醫生他們擔負著救死扶傷的天職,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服務行業面臨著來自患方、醫院、社會的很多壓力。
而在校學習期間要求學生對專業知識、醫療操作等方面進行學習,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因此生活愉悅度低,有時出現消極的情緒。所以,關注我校學生健康成長成為體育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瑜伽教學可以成為一種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也可以是學生緩解、釋放學習工作壓力的一種途徑,從而促進學生在大學階段學習、工作的順利完成。
2.3 解決不宜戶外運動時的有效途徑
北京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空氣質量較差,學生們在戶外進行體育鍛煉會吸入大量有害氣體。當PM2.5均值達到75μg/m3以上時,人體已不適合進行戶外運動。而瑜伽練習完全可以在室內進
要上網查找資料,多與學生溝通,發現高中生比較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通過新穎的、豐富的體育項目,讓每位都踴躍地參與到各種訓練活動中,將高中體育這門學科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3 合理分層
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到身體素質這一因素的制約,每位學生的發展水平存在著高低差異。每位高中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技能基礎等方面都不同,這就嚴重影響到這部分學生的體育技能。
案例三:在“蹲踞式起跑”教學中,教師要劃分小組,男女各一組,每組5人。師:講解示范并指導學生進行分組不同姿勢嘗試練習。站立式、體前屈、單手支撐、背向式、側向式起跑等。
生:積極參與嘗試。
隨后,進行蹲踞式起跑技術練習。
師:引導學生,介紹蹲踞式起跑的意義及與各種姿勢起跑的區別;講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和口令:“各就位”屈體,兩手扶地,有力腿在前,前腳距起跑線一腳半,后腿跪地,兩手拇指相對,虎口朝前,稍比肩寬。“預備”臀部從容抬起,稍高于肩,重心前移,集中注意聽跑的信號。“跑”兩手迅速離地,積極擺臀,上下肢協調配合“疾跑”步幅小、頻率快、步長逐漸增加、上體逐漸抬起。
生:(1)分組做起跑的分解動作;(2)分組進行快速反應練習。
師:糾正練習中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對于部分體質較弱的女生來說,跑步是一項非常消耗體力的體育項目,因此很多女生都不喜歡跑步這項活動。因此在分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體質的強弱、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合理分層,保護每位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訓練中。農村高中體育教師不要隨意劃分小組,而是要科學、合理地分層,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讓學生輕松地完成體育訓練活動,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分類教學模式已經取得了差強人意的教學效果,但是此種教學模式并沒有完全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農村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將分類教學模式與其他模式有機結合起來,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體育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摸索經驗,總結出分類教學模式的優勢,尋找開展分類教學模式的方法,充分發揮分類教學模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駱衛.探究式教學模式在中職短跑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4):121.
[2]嚴立.情緒導課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
[3]李婧之.芻議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及改進措施——以北京市10所高中為例[J].亞太教育,2016(1):48.
作者簡介:張茜(1989—),女,北京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健身運動處方。
基金項目:①我校開設瑜伽選修課程的可行性研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研究基金,編號:2015JYY5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81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