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馮(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 200431)
?
試論中職體育教學如何體現職業特色
夏馮
(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 200431)
摘 要:伴隨學校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需要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針對當前中職學生的特點,要不斷地深化課程體系,采用體育教學和專業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凸顯中職教育的職業特點,以此增添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職業學習內容。
關鍵詞:中職 體育教學 職業特色
職業教育主要是以培養技術型勞動人才為基本目的,為了適應職業的需求,發展職業素質教育,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緊緊圍繞就業這個中心,以服務社會為基本宗旨。基于此,文章以印刷專業為主,對中職體育教學體現職業特色,促進專業化教學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對職業教育進行了細致全面的闡述,職業教育是工業化與生產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屬于支柱產業,中職教育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技術型專業人才,特別是在文化方面、農林方面以及建設和管理服務方面,印刷專業就是文化的一個分支,職業教育的存在把可能存在的勞動力轉化為未來社會發展的現實勞動力,中職體育課程在此規劃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中職體育教學應該從辦學思想出發,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展開教學內容,為學生職業特色的發展提供服務。通過中職體育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個健康良好的體態,為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職體育依然沿襲以往的教學模式,就不能適應現代化的發展,也就沒有了特色所在,因此中職體育需要針對就業特點安排教育內容,為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供保障[1]。
2.1 體育終身意識的培養
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應該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為以后的工作做足準備,提供一定的思考。學生在離開學校以后,投入到工作當中,可以說未來的生活才剛剛起步,體育鍛煉這種習慣會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這種意識也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生活習慣,結合中職院校的辦學特點,以此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體育教學和未來職業發展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對體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體育鍛煉[2]。
2.2 以職業特色為基準進行體育教學
在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體系當中,應該以學生的就業為基本特點,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職業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以此強化學生的素質,增強學生的體能,并且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例如,從新聞出版學校的印刷專業出發,讓學生在一些比較苦、累并且臟險的工作中意識到加強體育鍛煉對自己的影響,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應付未來工作中的困難,這也說明一個具備健康體魄和熟練專業技術的人才能勝任工作。例如,在印刷專業中,學生基本是全身性的活動,并且在呼吸方面和四肢方面運動量大,這樣體育教學就應該側重于穩固學生的重復用力,從學生四肢力量入手,以此來適應以后的工作,滿足印刷事業對學生體能方面的需求。例如,杠鈴以及啞鈴等,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四肢力量,以此適應以后的工作要求。中職體育教學要從專業特點和職業特點出發,并伴有現代化、多樣性以及娛樂性的特點,以此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3]。
2.3 模擬勞動教學項目的開展
中職院校的學生,職業性質決定了他們基本為一些體力勞動者,并且職業勞動會讓他們在某種特定的姿勢下進行工作,長時間作用下,他們就會有一定的外在形態。這樣,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未來將要從事的行業,利用體育鍛煉的手段,以體能訓練為基本目標,進行一些勞動技能方面的運動教學。此種教學方式能夠對學生體育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還能為以后參加工作做好身體方面的準備,讓學生更能夠適應艱苦的工作環境。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模擬勞動技能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首先,讓學生集合在一起,固定人數為一組,然后以圓形狀態站立在操場上,開始是新球體的傳遞工作,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雙手的臂力和耐力[4]。其次,在操場上,選擇一塊位置,擺放上啞鈴和輕型杠鈴,讓學生來回快速地搬動,并且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增添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以及活動當中,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提升了,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提升了勞動能力。
2.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進教學方法
在現代化背景下,改革中職體育教學,教師需要樹立現代化的發展觀念,這樣需要開展基礎知識方面的教學,還要培養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結合學生的職業特點,對目前的體育教學體系進行重構,將職業和體育結合在一起。中職院校的教學規模日益擴大,原來的體育教學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專業體育教學的
行,自我校的體育館建成以后,目前已完全具備開設瑜伽選修課程的條件,對瑜伽教學而言,課程對體育場地、設施要求不高,只要有安靜通風的環境和良好的音響設備即可,不受季節影響且室內室外皆宜,常年可以開設。
《新體育課程標準》中要求體育課要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體能為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展瑜伽教學可以有中針對性地提高學生柔韌性和靈活性。
瑜伽教學是以“靜”為主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舒緩壓力,調整心態,緩解醫學生的學習工作壓力。
瑜伽屬于新興的運動項目在體育教學中還沒有形成規模。現在的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制約體育課發展的是落后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所以要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增加運動項目將成為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將瑜伽課程融入體育教學可以豐富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不斷自我學習的意識。
現在很多高校不具備開設瑜伽課程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硬件條件是安靜、通風的環境和材料較好的瑜伽墊子等。軟件條件是指練習瑜伽的氛圍及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瑜伽運動既是運功項目,又是一種精神文化,將硬件水平和軟件水平同時提升,瑜伽教學自然會走上正軌。
參考文獻
[1]高風華.現代體育教育理念的思考[J].山東體院學報,2001(3).
[2]徐曉陽.關于健康內容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2(4).
[3]沈維德.瑜伽健身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劉瑩,李軍,張傳新.高校開設瑜伽課的實踐性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3):82-85.
[5]劉敏.廣東省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報,2013,33(6):119-123.
[6]王蕾.瑜伽增強女大學生柔韌素質的練習方法研究[J].武術科學,2006,8(9):97-100.
[7]文秀麗.北京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設的現狀及其前景展望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
[8]王敬英,王枚.新形勢下在高校開設瑜伽形體課程的可行性分析與研究[J].中國體育教育學報,2009,4(3):58-63.
[9]仰燕燕,衛志強.上海地區高校開展瑜伽課程的可行性與需求性研究[J].中國體育教育學報,2008,3(3):62.
[10]張懷釗,馮云輝.廣東省高校開展瑜伽課程現狀的調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4):101-10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84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