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李清 馮晶 張兵 李興光(衡水學院分院,河北 衡水 053000)
?
我市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李薇 李清 馮晶 張兵 李興光
(衡水學院分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隨著我市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就業壓力也隨之加大。創業不僅可以緩解一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且已經成為更高層次的就業方式,并被社會所認可。本文通過闡述我市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分析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創業率較低的原因,并根據原因提出相關對策,為大學生創業的進一步實施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創業;現狀;對策;扶持力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05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僅為338萬人,2014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727萬,而2015年則達到749萬人;從2005年至2015年十年的時間畢業生人數增加了一倍,且一直處于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人才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狀態,大學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1]。衡水市高校畢業生同樣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我市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招聘崗位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就業率逐漸降低。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2013年4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啟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和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幫助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由此可以看出,創業將成為就業的一種解壓途徑,成為一種主要的就業方式。
1.創業意識薄弱。創業意愿是創業成功的基礎,創業人員需要具備敢于承擔風險、不畏挫折的創新精神[2]。在我市高校畢業生中,學習期間就具有主動創業意愿的大學生不到15%,由于面臨畢業被迫選擇創業的比例為6%,而選擇先就業后擇業的比例為69%,而一些發達國家大學畢業生創業成功率達到20%,遠遠高于我國現狀。這種比例符合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大部分畢業生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穩定工作,而僅有很少一部分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
2.創業環境與政策不夠完善。在發達國家由于政府對于創業支持力度較大,近年來產生了世界一流的企業,比如Google、微軟、Facebook等,而我國對于創業的扶持只是出于創業的起步階段。雖然我市經濟欠發達,在大學生創業扶持方面也制定了一些地方優惠政策,但是扶持政策只是停留在貸款優惠、補貼、補助等層面。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創業幫扶不僅要注重軟環境的完善而且要注重硬環境的發展,不僅要注重創業政策的完善還要注重經濟環境的發展。另外,由于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考大學是將來最好的出路,考上大學畢業之后就可以找到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或者從事公務員工作或者進入國家事業單位,成為將來生活的“鐵飯碗”。這種傳統教育觀念也是導致創業環境不完善的因素之一。
3.創業經驗和創業知識不足。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首先他們對創業知識了解較少;其次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經驗不足,富有理想卻往往過于理想化。他們往往只看到了創業成功的典例,卻忽略了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和遇到的挫折失敗,心理準備不充分,一旦遇到挫折將會無力承受[3]。由于經驗的不足,他們對財務制度、行政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等較陌生,對具體的市場認知欠缺、對市場效益、市場開拓、市場定位、市場分析、市場風險等不能準確判斷,使得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便束手無策[4]。
4.創業啟動資金問題。大學畢業生要選擇創業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的創業資金,啟動資金的缺乏是創業最大的障礙。而資金的來源主要源于家庭資金、風險投資、政府資助、銀行貸款。對于家庭條件較好的畢業生來說,從家庭中可以獲得一部分投入資金,而對于普通家庭條件來說,家庭無力支配啟動資金,且萬一創業失敗,將無力承擔債務壓力。 至于風險投資、銀行貸款和政府資助,由于資信、盈利預期和投資難度等問題,難以在金融機構或投資公司獲得創業資助,由于政府資助較少,很難構成創業啟動資金。
1.樹立良好的態度。大學生創業是經歷挫折與失敗的過程,因此對待創業要具備正確的認識觀。大學生選擇創業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來自家庭的支持。
在選擇創業之前與家人溝通好,在思想上與認識上達成一致,并且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將創業與其他就業方式同等對待,不能以歧視的眼光看待創業。只有這樣在遇到失敗與挫折時,家人才能以寬容的態度支持創業,在精神上給予安撫。除此之外,大學生要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創業,不要認為創業是找不到穩定工作之外的無奈之舉,正視創業的作用與意義。在創業過程中與到挫折與失敗時,要直接面對,不要選擇逃避的方式,積極考慮如何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吸取經驗避免再犯。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進行創業。
2.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自主創業能力。首先,在校大學生選擇創業時要提前安排好課程理論的學習、實踐經驗的積累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及時了解經濟社會熱點,專業前沿;并積極參與各種創新計劃、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以積累實踐經驗;其次,創業時需要經歷挫折與失敗,因此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必不可少的[5]。大學生創業者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要具備良好的心態,保持情緒穩定,創業過程中要考慮其中的艱辛與挫折,要逐步提高抗挫折能力,以頑強的意志去迎接創業中的挑戰。
3.健全政策服務,加大我市對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雖然政府部門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但是政策并不完善,政府可以通過開展創業教育培訓、設立獎勵資金、實施優惠政策等途徑,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業扶持力度,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1)金融扶持政策;由于創業啟動資金是大學生創業前期的敲門磚,所以可以構建更加寬松的金融環境,便于啟動資金的實施。(2)獎勵扶持政策;設立創業專項基金,用以表彰創業成功優秀者以及創業政策的完善工作。(3)創業教育政策;大學生缺乏創業相關知識與實踐能力,因此加強我市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學習勢在必行,通過創業教育方式可以拓寬創業的知識面與創業技能。
大學生創業問題是我市高校需要深入探討、研究和分析的話題,高校畢業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承載者,如何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對我市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碩.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模型與評估-評《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64.
[2]樂國安,張藝,陳浩.當代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2(02)
[3]谷力群.論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D].遼寧大學2013
[4]黃敬寶.中國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綜述(2008-2010)[J].改革與戰略,2014,(11):183-186.
[5]徐靜.創業心理要素模型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1(02)
項目:衡水市2015年度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2015030
課題組成員:李薇 李清 馮晶 張兵 李興光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