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中學,314512)
?
例談如何結合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
張建林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中學,314512)
以雙搖跳的教學為例,在雙搖跳(也稱雙飛)單元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單搖跳動作,教學步驟如下:
步驟1:展現完整技術動作,讓學生有思想準備。教師首先示范了雙搖跳動作,學生的“哇哦”聲告訴教師:這個動作很難。于是教師對學生說:“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一步一步學習,你們一樣能學會這樣的跳繩方法。”
步驟2:學習簡單的技術動作。讓學生學會雙搖跳的搖繩方法,即完成大圈套小圈、大圈慢小圈快的搖繩法。
步驟3:學習稍難的技術動作。讓學生體會雙搖跳的雙腳跳法,即腳在地面略有停頓,跳起腳離地有一定高度形成滯空感的跳。通過反復練習,強調腳在地面要有停頓,學生都能完成。大部分學生難以做到跳起腳離地有一定高度的動作,對于高度不夠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用收腿跳來達到足夠的腳離地高度,最后學生都達到要求,感受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動作的,從而體驗到快樂。
步驟4:制訂簡單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挑戰嘗試。先要求學生完成1個雙搖跳動作,通過反復練習完成動作后,再引導學生嘗試2個雙搖跳之間的銜接動作,這一任務是提高學生雙搖跳繩節奏和雙搖跳腿部動作節奏的同步能力,即2個雙搖跳之間的銜接動作感覺。學生剛開始帶著輕松的心態去學習這個動作,但練習幾次后發現看似簡單的動作并不容易完成,一部分學生仍沒有找到2個雙搖跳之間銜接動作的感覺,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略有降低,表現出自主的練習探究的積極性也下降,同時開始觀察其他學生的練習,期望從其他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進一步學習動作。但此時的自主探究學習獲得的成就感要大于觀察同伴練習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教師可采取巡視、鼓勵及指導的方式激勵學生,同時,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練習,最終全班大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連續2個甚至多個雙搖跳動作。
步驟5: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并鼓勵學生努力突破。教師應要求學生達到10個連續雙搖跳的目標,這個任務布置后,學生會認為難以完成此任務,此時,教師應用語言激勵學生,告訴學生:當他們具備了能連續跳2個雙搖跳的能力后,已經有了連續跳10個雙搖跳的技能儲備了,缺少的只是連續進行10次雙搖跳的耐力和節奏,通過循環練習雙搖跳專項技術練習,就能提高這一項技術和體能。
分析:在整個單元的教學中,由剛開始的教師主導課堂進程逐漸轉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始終讓學生既能通過練習體驗到成功,又能看到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獲得“成功”,自我效能感也在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得到發展。雖然有些學生的進步較慢,但有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學生們堅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以籃球曲線運球教學為例。學生已經掌握了右手運球的技術動作,教學步驟如下:
步驟1:先練后教。第1課時的學習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左手運球繞過左側障礙。先讓學生在標準曲線運球場地上,按第1名學生運球至第2個標志桶時,第2名學生再出發的練習順序,進行2組練習,在這2組練習中,學生體驗和學會了繞過標志桶時的身體運動路線、腿的前后或者交叉動作、適合的運球高度及運球節奏感等這些無法迅速通過講解就能讓學生明白的關鍵動作等。第3次練習可要求學生在左邊運球過標志桶時“必須”用左手運球1次。在練習時,學生沒有對未學習過的動作產生畏難情緒,學生勇敢嘗試,當學生嘗試運用了左手運球一次過左邊障礙時非常開心,練習積極性也較高,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升。
步驟2:改變練習形式。第2課時,先復習上次課練習的內容,然后變換練習形式,將2個標準曲線運球場地左右并排合在一起,中間間隔2米,遠端要求運球繞一個大半圓,學生以“U”字型從一端出發到另一端回來,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成一路縱隊,起點線即是終點線,以和前面相同的出發順序進行練習,在運球沖過終點線時超越前面的學生,如果超越則在下一輪次的練習中排在被超越學生的前面。學生在比拼曲線運球速度中,學生除了要在整個運球過程控制球之外,還要觀察前面的學生,找機會超越的同時,還應防止后面學生超越,增加了左手運球時的控制難度。通過練習左手運球后,學生們基本掌握了用力按球動作,增加了手與球的接觸時間,提高了對運球的控制能力。
分析:在學生掌握了右手運球動作的基礎上,左手運球1次再回到右手運球是沒有難度的,只是在曲線運球過程中,在左邊過障礙時需要通過練習來提升。教師采用先練后教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是符合這一個項目的學情和學生內在學習需求的。
第2課時中,通過游戲比賽的練習形式提高了練習難度,這是讓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再次進步的必需條件。
以側手翻的教學為例。
步驟1:儲備相關體能。第1次課和第2次課重點進行倒爬墻式上墻的計時倒立練習,教學目標為倒立堅持30秒。并要求學生倒立時雙腳比肩寬,軀干充分伸直,手掌根到達與墻距離40cm的線上,提高學生倒立時手臂支持的體能儲備,并讓學生體驗倒立狀態下伸展四肢的動作感覺,學會爬下和側下2種方法,布置并完成家庭作業,要求通過倒爬上墻后倒立支撐達到30秒。經過課內外的練習學生都能輕松完成。
步驟2:儲備最近發展區的動作。第3次課,重點練習下身翻上墻的倒立,解決下肢和緊腰兩個動作,手指端在與墻距離25cm線上或者以內,反復練習正對墻下肢翻上背對墻動作,提升緊背的體能儲備,克服恐懼心理。教師先示范,然后,開始組織學生一排一排練習。
步驟3:分解動作練習。第4課時,進行側對下肢上墻的倒立練習,在學生學會了這一練習時,已經有膽大的學生在教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嘗試側手翻了,這是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了做側手翻的動作和體能儲備。
步驟4:提高動作質量要求。第5次課時,筆者按四點一線(雙手兩個點,側翻后雙腳兩個點)的要求,進行側手翻的教學水到渠成,除了幾個較胖的學生是在筆者幫助下獲得“翻過去了”的成功感之外,其他學生在側手翻時基本伸展了身體,順利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第6次課時,側手翻技評測試,鞏固提升。
分析:側手翻的教學需要給學生儲備足夠的手臂支撐身體的體能及緊腰展體的用力感覺。前期課時和課外練習給學生準備了側手翻必要的體能基礎后,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側手“翻過去”已經不成問題了,難在四點一線的要求,需要反復練習以提高身體在翻轉時的伸展程度。對于特別胖的學生,可適當降低技術要求,使其也獲得“翻過去”的成功感,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