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豪杰
(海門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南通 226100)
中職體育教學實施路徑微探①
沈豪杰
(海門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南通 226100)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制造享譽全球,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技術、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2009年開始,我國教育環節中開始注重發展中職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中職體育教學對培養現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起著重要作用,中職體育教學變得愈加重要。該文分析了現階段中職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并闡述了中職體育教學創新實施路徑。
中職體育 教學 路徑 微探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工業化進程開始加速發展,經濟總量上也躍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向頭號目標奔進。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社會需要大量應用型、技能型、專業型高素質人才,全面綜合素質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體育教育事業,要想提高中職體育教學效果,必須全面剖析中職體育教學滯后原因,從源頭上使得中職體育教學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為順利開展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做好鋪墊,正所謂治標才治本。
中職學生是中等職業教育過程中的核心主體,生理上通常處于15~18歲,正所謂人生的第一個黃金階段[1],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自我認知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等剛剛建立雛形,還比較模糊,自我辨別能力較弱,面對中職體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經常采用逃避、回避態度,甚至產生厭惡的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家庭教育與關愛讓中職學生走入誤區
首先,中國傳統教育的功利思想,認為讀書是為了功名利祿、出人頭地,因此,家庭教育以文化課程為主,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文化好”就“一切都好”。其次,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很多家庭兩代獨子,家庭對孩子從小寵愛有加,不愿意孩子吃苦、流汗,很多小孩從落地開始,就一直受照顧,“被幫助”長大,體育課堂和業余活動中“怕苦、怕累、怕流汗”。
1.2 中職學生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缺乏
隨著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手機、計算機娛樂功能越來越強,普及程度越來越廣,再加上互聯網絡無處不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沉浸甚至沉迷于虛擬娛樂的世界里,產生所謂的“手機控”、“網癮少年”“宅男宅女”等新問題。虛擬的娛樂世界讓青少年鍛煉身體的時間逐漸減少,久而久之產生惰性,體育鍛煉自主性就變得脆弱不堪。
1.3 體育課堂教學讓中職學生對體育課認識不足
我國學校體育從小學開始就是必修課,但是從下到上缺乏連貫的教學體系,常見的現象表現在:小學體育學籃球投籃,中職體育還學投籃;小學學起跑姿勢,中職還是學起跑姿勢等有趣的教學現象,因此,學生對體育課興趣不高,愛玩的玩,不愛玩的就不玩。從而將體育教學陷入一個尷尬的境界,體育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1.4 中職體育教學體系有待創新
中職教育是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人對于中等職業教育還持有消極態度,認為“中職學生都是那些上不了高中的人才上的”,這就造成了中職體育教學的嚴重滯后。中職體育教學還是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把學生體育課主要當成活動課,忽視了體育精神、體育文化的傳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甚至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情緒。
1.5 中職體育教學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
中職教育屬于高中教育,和義務制教育階段相比他們的體育硬件投入得不到滿足,和高中相比,地位相對較低,體育設施投入同樣還未能獲得足夠的重視,體育設施的不健全容易導致學生不愛運動,不愛鍛煉的惰性,進一步導致體育教學開展困難,不利于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發展[2]。
1.6 教師業務進修機會少,職業倦怠感隱現,教學動能減弱
伴隨中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近年來中職教育也得到了較大投入,專業教師通過校本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甚至走出國門學習培訓等途徑,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得到較好發展,體育屬于基礎課程,相對而言處于較低地位,體育教師各種學習、進修等專業提升機會較少,對專業發展前景比較模糊,職業疲倦感若隱若現,反映在工作中,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學內容呆板、教學手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等,這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家校聯動,以體育人與以智育人相結合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經濟落后,享受教育只是少數富人和貴族子女的特權,普通百姓把讀書當成鯉魚跳龍門的唯一途徑。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的發展,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九年義務教育等公民教育權已被納入法律保障范圍,讀書的功利性逐漸淡化,死讀書已不再是人們唯一的出路,而體育對青少年智力、人格和身體的發展已被科學證明,因此,社會和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要讓社會和家庭認識和理解體育對青少年成長的作用,真正讓家庭和學校互聯互通,做到以體育人與以智育人相結合。
2.2 引導、激勵、鞭策相結合促進學生體質發展
青少年體質健康關系到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社會穩定以及家庭幸福,國家近年來十分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國務院、教育部頒發了一系列文件指導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首先,中職學校要加強體育文化“固態化”宣傳,可以利用現代多種形式的網絡媒體,對學生健康意識、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引導,在固定平臺傳授多種科學健身方式,進行“網絡化”宣傳;體育部、團委定期和不定期舉辦內容豐富的陽光體育文化節,讓廣大師生學會享受運動、享受愉快的運動氛圍,以此對他們進行“動態化”宣傳,通過這些途徑來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其次,學校要重視對體育特長生、體育優秀生進行獎勵和宣傳,并在評獎評優、學生干部競選等方面給予傾斜,以激勵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最后,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并建立學生個人體質檔案,將個人體質狀況與評優、評先、畢業和就業等掛鉤,以此來鞭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3]。
2.3 注重體育教師的培養,創新體育教學體系,改進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象的喜愛,因此,中職學校注重對體育教師專業水平、職業道德、教學水平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一方面,體育教師能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和學生頻繁交流,教師高水平的專業技術,教學實施過程中豐富的情感投入,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事實證明,很多學生喜歡某項體育運動,并熱情投入其中,是由體育老師引導、激發而產生的。另一方面,不定期的專業培訓、進修學習在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同時,也能提升他們職業忠誠度,在日常的工作中,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并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為培養青少年運動技能、運動興趣、促進體質健康發展做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4 加強中職體育建設投入力度
中職體育教學改革離不開學校和政府的投入,政府的支持是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強有力的后盾。政府應當給予中職學校大力支持,大力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讓體育文化來熏陶學生,培養他們熱愛體育、欣賞體育文化思想精髓,在體育活動中塑造自己人格;加大中職學校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保障廣大師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權利。
[1]徐崔華.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路徑探究[J].青少年體育,2015(5):71-72.
[2]賴玉華.當前中職體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改革路徑的選擇[J].才智,2012(30):208.
[3]朱全飛.終身體育視閾下高職體育的教學路徑[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10-112.
G633.96
A
2095-2813(2016)10(c)-01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11
①沈豪杰(1979,6—),男,漢,江蘇海門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職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