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富華(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白草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河北 張家口 750000)
?
怎樣有效地上好初中數學課
閆富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白草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河北 張家口 750000)
摘要:數學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用科學的連貫的敘述來說明教學內容,通過經常地指導學生閱讀和鉆研教材,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養成了獨立鉆研的習慣,這不僅降低了老師的負擔,也減少了學生接受新教材時的困難,同時,還為學生閱讀數學課外書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培養興趣;提高效率;鉆研教材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使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學要求,為了達到使學生深刻理解的目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適當選擇教科書,甚至選擇教學大綱以外的內容進行教學,以便于深刻理解。知己知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數學課程改革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在教學中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鼓勵學生的合作交流,盡可能的利用新技術,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多樣的方式來理解數學。
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的喜歡學自己教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調控學生的情緒,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只有教師的教妙趣橫生,學生的學才可能生動活潑,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教師要善于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在最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我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現有一顆不可攀登的旗桿,怎樣才能測出它的高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編寫、教學情境設計和例題和習題安排的意圖,把握教學要求,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課堂教學目標,它包括知識技能目標,過程目標,以及情感態度方面的培養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創設教學情境。 對每一個學習目標都要有相應的內容、過程和相應的措施加以落實,反之作用于每一個教學內容(包括題目)、創設的每一個教學情境都要體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并突出重點。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 重視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的運用,運用這三種方式教學時,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適時啟發引導。數學教學首要任務是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沒有知識的教學即使有最華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和盲目的。殊不知數學課是一門嚴肅的科學課,數學課堂應是以是否落實系統的數學知識,是否培養學生數學修養為唯一目標的。一堂成功的數學課應該讓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充分領略到數學固有的挑戰性。尊重規律,我們首先應尊重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規律。數學知識本身就是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而發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躍性。我們對教材的處理、課堂教學的設計也應如此。其次,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數學學習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規律基礎上的。如果學生的心理規律沒有發展到某個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長,任何事物總是按照其客觀規律發展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急功近利。
多媒體課件可以圖文并茂、聲形同現。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兩個全等三角形中的一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對應的三邊的長度進行動畫演示,學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的結論,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演示了其對應角,學生又很輕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的結論,從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兩個性質。在講授同類二次根式概念時,我設計了“找同類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戲。事先準備好配組的同類二次根式卡片,上課后,每人發一張,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同類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對的同類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個被“擠”出的學生站起來再找。學生在愉快專心的氣氛中迅速掌握了確定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合并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也在同座討論中得到順利解決。全班學生個個調動起來,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的精神風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會富有生命力。巧妙設置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問題情境,創設自主參與的條件,就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樂意的投入教學活動中去,同時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抽象、枯燥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時:我先將學生分為8組,給每組準備了足夠的一元和兩元的紙幣,看看共有幾種方法能湊夠十元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組同學各執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分析,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事實證明,當一個學生真正認識到這門課成為他實際需要的時候才會對它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東西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屬于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因,而課堂是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陣地”,教師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勵措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和組織練習,正確處理好練習課中的各種矛盾關系不僅要使學生扎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形成基本的數學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保持了學習興趣,產生認識的需求,總之,廣大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水平,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的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