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鵬
(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
簡談青少年網絡雙重人格分析
王少鵬
(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一方面要發揮網絡的時效性強、影響力和覆蓋面大的優點,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切實增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注意減少或消除網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 ;雙重人格
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是伴著信息技術和網絡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網絡如同一把雙刃劍,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發揮網絡的及時性、內容豐富的優點,引導青少年培養健康的人格和心態,切實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凈化網絡環境,規范管理網絡秩序,減少或者消除網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一、青少年受網絡影響形成雙重人格的危害性
(一)對其個人成長的危害性。網絡雙重人格不利于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對于青少年尤其如此。雙重人格可以導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懼、自我否定和逃避現實等。同時,它還帶來了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比如近年來媒體披露較多的網戀問題、網絡信用危機問題、網絡欺詐問題等。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壓力的普遍增大,使得一部分成年人的人格也趨于兩面性。這主要是因為相當一部分人心理方面有缺陷,童年的不幸遭遇早已在內心深處留下陰影,隨著年齡的增長,盡管人格逐步趨于穩定,但是表面的積極樂觀卻掩飾不了內心的孤寂,最終釀成人間悲劇。海明威的思想感情是相當復雜的,從表面上,我們看到他有健壯的體格,獷悍的外型,樂觀的情緒,堅強的毅力,其實他的內心世界是相當悲觀的。另外,由于教育者個人素質和教育方式等原因,使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空洞說教和形式主義是青少年產生厭倦和逆反心理;一些政治課目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培養學生雙重人格的科目,學生在這里學會了言不由衷、表里不一。
互聯網中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嚴重影響。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方面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性侵害等類型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暴力信息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在因特網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許多與色情、暴力有關,網絡使色情和暴力內容更容易傳播。很多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不良信息的,但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因往往出于好奇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泥潭。
(二)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網絡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并且,青少年人格的畸形發展又影響家庭的寧靜和社會的穩定。
有一位家長這樣嘆息:“兒子,看不透。”自己的兒子怎么會看不透呢?原來,他總認為上高二的兒子不愛與人交流,膽小怯弱,即使家里吵得翻了天,也是沉默無言,可老師每次打電話都是通報他兒子不遵守學校紀律,后來甚至因和同學打架致人輕傷受到勞動教養一年的行政處罰。常言“知子莫若父”,那為什么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竟面臨如此尷尬呢?
當前,具有違法行為的青少年所表現出的“雙重人格”反差日益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平時,一些青少年不處事謙和,周邊的親戚朋友對其評價也不錯,家庭中也深受父母喜愛,但案發后,違法犯罪的事實令家長和親戚朋友驚訝萬分,難以相信他們會走上這樣的道路。現在網絡成為青少年釋放自己的渠道,青少年與家長的溝通甚少。可見,網絡對家庭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青少年對社會環境的感知具有很強的模仿性,思維跳躍幅度大,心態易受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而一些腐朽頹廢的生活方式卻以“現代派”的偽裝正向社會各個角落滲透,青少年剛剛步入社會,好奇心重,對周圍的一切心不設防,缺乏社會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稍加放松即帶來嚴重后果。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我國家庭感化、學校教育及社會管理的信息交流“斷檔”問題嚴重,因此沒有及時發現青少年人格形成過程中的問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二、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培養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不僅需要家長的合作,而且學校和社會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發揮家長科學合理的引導作用。完全禁止孩子使用電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學習進步和開拓視野,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導監督控制他們。如設立“家長電腦鎖”,家長可以規定孩子上機上網的時間,同時鎖定網絡游戲、聊天工具、不良網站等;在允許的條件下,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學習,瀏覽信息,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起到積極引導監督管理作用。
父母還要在加強與學校溝通、社會機構協調的同時,身體力行樹立家庭民主作風,承認孩子獨立的人格尊嚴,懂得與他們平等對話,以便彼此敞開心扉,消除彼此間的心理隔膜,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管理,使網絡為我所用。學校和社會應承擔起對網絡環境凈化和管理責任,推進青少年合理使用網絡,避免形成網絡雙重人格,培養青少年健康的人格。
一要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強網絡管理力度。利用BBS、電子郵箱、網上論壇、QQ群聊等途徑實現管理與引導相結合,加強對青少年的正面引導,使他們有一個發表意見和建議、自由抒發情感的場所。同時網上的交流進一步拉近了相互間的距離,提高彼此的信任度。
二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完善人格。人格的兩面性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可是一旦發展成兩個極端就容易釀成悲劇。所以必須使人性化管理貫穿于青少年成長的始末,滲透到學生管理的每個環節,切實為青少年服務。以創建優秀校園文化和進行社會實踐等途徑,不斷塑造青少年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要促進交流和溝通,實現網上和網下的有效聯動。以網絡為交流平臺,促進彼此的誠實溝通。在網絡交流過程中解決現實問題,在現實交往中解決網絡問題,并實現家長與學校,孩子與家長,孩子與家長的互動溝通。
四要有效監督和篩選網絡信息,確保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社會必須加大對網絡的管理,并且利用網絡大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加強對網絡的正面引導,使網絡真正成為培養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虛擬而又有利的環境;創建和諧網絡環境,邀請家長、教師、學生都加入到網絡這個交流區,從而成為青少年反思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平臺。
網絡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它消極的一面,我們要發揮網絡的時效性強、影響力大和覆蓋面廣的優點,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態,切實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減少或消除網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使其更好地服務青少學生,用網絡文化之光照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之路!
參考文獻:
[1]蔣濤濤.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
[2]余逸群.當今青少年性格塑造性格兩題[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中圖分類號:G6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92-01
作者簡介:王少鵬,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