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美
(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 廣州番禺 511495)
關于中職“后進生”人格與應付方式、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研究
羅建美
(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 廣州番禺 511495)
在所有的學校,一部分學生相對于其他學生學業方面落后,行為方面也出現了不良的表現,是困擾老師與家長的“問題孩子”,即“后進生”。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素質較差,職業中學與普通高中相比,確是有數量不少的后進生存在,并且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后進生究竟落后在什么地方?
1.研究目的
了解后進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及其與非后進生在人格、應付方式、心理健康三個水平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2.研究方法
(1)被試
本校全部在校生,包括機電、數控、計算機、電子商務、金融會計、國際商貿、旅游、升大八個類專業共1181人進行問卷調查,包括SCL-90量表、應付方式問卷、艾森克人格問卷,其中無效問卷82份,有效問卷總共1099份(其中機電類專業136人、數控類專業185人、計算機類專業258人、電子商務類專業96人、金融會計類專業152人、國際商貿類專業84人、旅游服務與管理類專業82人、升大類專業104人)。
其中,后進生名單由班主任提供,各個班主任根據該班學生上學期的學習成績以及操行分選出共140人,根據我校規定,后進生的標準為:上學期三科或三科以上學科不及格,同時操行分不及格。非后進生共959人。
(2)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取紙筆型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全部被試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問卷。
(3)研究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
應付方式問卷
艾森克人格問卷
(4)施測程序
由班主任領取統一印制的指導語和問卷材料,在班會課活動時施測,班主任讀統一指導語,分發問卷材料,學生根據班主任的指導語以及不同問卷的具體要求完成問卷,班主任統一回收問卷。
(5)統計方法
SPSS21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
1.后進生與非后進生應付方式差異比較
由表3.1可以看出,后進生和非后進生在應付方式的各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3.1 職中學生應付方式的差異比較
2.后進生與非后進生人格的差異比較
從表3.2可知,后進生和非后進生在EPQ的精神質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后進生的精神質顯著高于非后進生(p<0.01)。

表3.2 職中學生人格的差異比較
3.后進生與非后進生的SCL-90差異比較
從表3.3可以看出,后進生和非后進生在SCL-90的各維度和總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3.3 職中學生SCL-90的差異比較
1.后進生與非后進生的對比
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體上是處于正常水平,對比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應付方式,并未檢出顯著差異。僅僅在人格問卷的調查中,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分析數據,結果表明,后進生(M=7.37±3.26)比非后進生(M=6.58±2.98)在人格的精神質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精神質(Psychoticism)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分數高可能更多表現出孤獨,難以適應外部環境,感覺遲鈍,與別人不友好,喜歡尋釁攪擾,并且不顧危險。根據檢驗結果,后進生比非后進生相比,情緒起伏較大,遇到刺激,易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所以后進生比非后進生更容易出現失控行為,所以給人們留下后進生就是問題學生的印象。
2.職校對于后進生教育的管理對策
中等職業學校為社會培養一線勞動者,所以應從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和學生成才的需要出發,制定一系列轉化后進生的方法和措施,盡量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成長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只有將后進生轉化教育工作做好,才有可能達到教育教學的良好效果。
3.后進生的界定需要進一步完善香港中文大學的劉潔玲與陳大衛認為后進生的確定基于主觀判斷,通過這種方法選擇的后進生可能與其他統計方法所確定的人選不同。由于使用不同的措施和標準來識別后進生,所選出的后進生的名單不同,用某一種標準選出的后進生人選未必是另一種標準選出的后進生。
4.本研究的局限和未來方向
本研究只采用二因素設計,僅僅將被試分為后進生與非后進生,且人數對比懸殊,可能會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并且不能突出后進生的特點。如果可以把所有被試分為一般學生、優秀學生與后進生,可以了解各個類型的學生的特點與差距。同時,雖然提供了統一的指導語,但是可能某些班主任加入了一些不甚恰當的話語,同時問卷題目較多以及學生急于完成、不夠認真,也影響了問卷調查的準確性。
5.結論
(1)后進生與非后進生應付方式、SCL-90的各維度和總分的比較,在各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后進生和非后進生在EPQ的精神質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后進生的精神質顯著高于非后進生(p<0.01)。說明相對于非后進生,后進生自控能力明顯不足。
(3)班主任、級長篩選的后進生不一定是“后進生”,教師對后進生有刻板印象,篩選的標準僅僅以成績與德育分來衡量不合理,有待改進。
(4)應加強學校教育,轉變對后進生的刻板印象,加強后進生思想道德建設,構建整體教育網絡以及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后進生確立努力的目標,多方面地轉化后進生。
[1]雨帆(2008):心理測試.上海:文匯出版社.
[2]張奇(2013):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學與教育學中的應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白蘭婷、姚貴平(2003):職業中學高一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第31期,第5頁.
[4]蔡麗敏(2011):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及轉化對策分析。北京:中國科技縱橫,2011年第1期.
[5]郭銀花(2010):轉化后進生的重要意義及途徑。云南:大家,2010年第13期.
[6]彭聃齡(2001):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Sylvia Rimm,& Michael F.Shaughnessy(1999).An Interview with Sylvia Rimm about “Underachievers”.The Clearing House,No.4,Vol.72.
[8]Lau,Kit-Ling ,& Chan,David W.(2001).Identification of Underachievers in Hong Kong:do different methods select different underachievers? Educational Studies,No.2,Vol.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