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松?黎少輝?婁天祥
摘 要: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離不開創新人才,本文闡述了導師制下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推進,必須立足“五個重視”,即:重視創新氛圍營造、重視創新機制建設、重視創新方法訓練、重視創新實踐鍛煉及重視創新合力形成。
關鍵詞:高職 導師制 創新人才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全程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項目編號:B-b/2015/03/014);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社會人文研究課題《五重視多視角高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創新實踐研究》(項目編號:XGY201328)研究成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新引擎,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離不開創新人才。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現代企業的競爭主要體現為創新人才的競爭。起源于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的導師制,由于注重因材施教、學生個性化培養,隨著教育改革深入,逐漸成為國內本科教育改革中,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模式。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和不斷涌現,近年來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導師制下高職創新人才的培養。筆者結合近年來學校機械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情況,闡述有效推進導師制下,高職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立足“五個重視”。
一、重視創新氛圍的營造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創新氛圍。良好的創新氛圍是學生創新行為的重要情景因素,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對創新的渴望,有利于激勵學生把內在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努力營造崇尚創新、鼓勵創新、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可以推動學生求創新、愿創新、敢創新、能創新,不斷增強創新的意識。近年來筆者學校十分注重校園創新氛圍的營造,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邀請優秀導師舉辦大學生科技創新發明專題講座,就什么是創新、為什么創新、如何創新、創新成果的專利申報、學校鼓勵學生創新的政策等進行講解與答疑;依托專業社團,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意比賽、優秀學生科技作品展、優秀學生創新事跡展、趣味科技創新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學生創新活動等;在實驗室文化氛圍建設中,將創新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如機械設計實驗室建設時將優秀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及優秀學生典型創新事跡布置在實驗室及教室墻壁;發揮報刊及新媒體作用,對學校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進行報道宣傳等。通過一系列措施,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激發了學生們對創新的興趣和熱情。
二、重視創新機制的建設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創新機制,良好的創新機制是促進優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基礎。為推進創新人才培養、鼓勵學生創新,學校出臺了創新激勵的相關制度。如專門設立創新發明獎學金,用于獎勵在科技創新發明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對學生社團創新活動、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課題、創新發明競賽等提供資金支持;導師對學生專利申報進行專門指導,學校提供申報資助;在評優評獎、升學推薦及黨員發展中均享受相應的加分獎勵等;并擬出臺學生創新獎勵學分,把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競賽、發表學術論文和獲得專利等取得的成績設置為科技創新學分,可沖抵部分課程學分等。同時為造就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發展后勁足的精英型高職創新人才,學校2014年出臺了《“精英高職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管理辦法》,精英班人才培養實施導師制,采用小班化教學,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培養。
三、重視創新方法訓練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方法的訓練。創新方法(前蘇聯又稱“創新技法”)是創新之門的鑰匙,使創新發明時有規律可循、有技巧可用、有步驟可依、有方法可行。其根本作用在于啟發人們的創新思維,提升人們的創新效率,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對高職學生開展創新方法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近年來,基于導師制,筆者在專業社團活動、精英人才培養、畢業設計環節、大學生創新項目等的開展過程中,對機械類專業學生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創新方法訓練。訓練的典型創新方法包括組合創新法、類比創新法、頭腦風暴法、設問探求法、列舉分析法以及TRIZ技術創新方法等。在創新方法訓練過程中,通過大量形象生動的具體實例培養學生養成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精神,激活了學生的創新火花,產生了許多好的創意構思,為學生創新實踐鍛煉奠定基礎。
四、重視創新實踐鍛煉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系統的創新實踐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僅停留在理論上,必須要理論與實踐結合,因此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近年來,學校為創新人才培養搭建了有力的創新實踐平臺,良好的實驗實訓條件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強力支撐,導師的悉心引領和精心指導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有效幫助,眾多的專業社團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廣闊的活動陣地。
通過開放專業實驗室,開設創新型實驗,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與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意比賽等競賽活動,同時開展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項目等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等,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學生經歷從創意的提出與方案選優、創意作品圖樣的設計、作品說明書的表達、零件部的選購與加工、作品的組裝與調試、專利與論文的撰寫、PPT的制作與演練、競賽現場的展示與答辯等多環節的系統鍛煉后,創新實踐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五、重視創新合力的形成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強大創新合力的形成。高職要培養創新人才,就應該注重將所有的創新分力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創新合力不僅要注重從創新氛圍營造、創新機制建設、創新方法訓練、創新實踐鍛煉等途徑的有效結合入手,還要注重學生創新團隊合力的形成、導師團隊合力的形成、導師與學生團隊合力的形成等多方面。近年來,在筆者學校機械類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導師團隊精誠合作,幫助學生培養團隊意識,樹立團隊目標,在工作中注重互動交流,促進團隊成員間的共享感知。
通過建立緊密的師生關系,師生協同積極開展教學研創等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同時,教師在研創活動中不僅是引導者,也是學習者,師生協同開展相關創新活動,也鍛煉和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指導水平和創新能力,實現了教學相長,有效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創新能力的雙提升。
經過不斷地探索實踐,立足“五個重視”,筆者學校有效推進了導師制下創新人才的培養。近三年來,僅機械類專業學生已獲專利授權30余項,主持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課題20余項,學生多次在國賽及省賽中獲得佳績,不論獲獎的數量及等級,均比以前有了顯著提升。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深受企業歡迎,有效提高了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志勇,張勝濤,周曉梅等.高校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7).
[2]盧璟.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的困境及發展策略[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6).
(作者單位: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