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為力·依不拉音(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蓋孜力克鎮中心小學,新疆 柯坪 843600)
淺談團體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阿布都為力·依不拉音
(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蓋孜力克鎮中心小學,新疆 柯坪843600)
小學體育是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以及培養學生具有健康身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課程,小學體育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在分析團體教學模式優勢的基礎之上,探索團體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團體教學模式;小學體育;運用
在這個世界上,人雖是獨立的個體,但卻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許多目標的實現都是人與人相互協作努力的結果。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需要有親人、朋友或同事的協同合作,來實現我們獨自不能完成的目標。例如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疾病災害,經濟衰退等。當然,學習上也不例外,團體教學模式是目前教育界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一方面,目前的小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先天缺乏團體模式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隨著各行各業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競爭與合作的人才能在各自所從事的領域有所作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團體教學模式被許多中小學教育專家所推崇,它具有其它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團體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一同在群體環境中學習進步,常見的團體教學模式有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團體實踐法等教學方法。團體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一個團體中進行學習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都有自己在活動中的目標追求,各種目標之間的沖突容易導致學生之間的矛盾。因此,學生要學會協調彼此之間的行為方式,在調節各自行為方式的過程中,逐漸磨合各自的缺點和棱角,學會與他人團結協作,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各自所處的團體中要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他人合作,以促進集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統一和實現。這對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在團體環境中,他人在團體中的優秀表現和突出作用,會對其他團體成員形成一種外在的約束壓力,促使他人在團體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以縮小與目標人群之間的差距。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了培養。
4.有助于構建和諧集體。毫無疑問,團體教學模式將班級成員固定于一個小組之中,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和聯系較之個體活動時有所增加,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增強,有利于構建和諧的集體。
因此,基于團體教學模式的以上四個方面的優勢,筆者在分析教學實際的基礎之上,探索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團體教學模式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合理實現。
筆者建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踐行團體教學模式,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分配團隊是前提。采用團體教學模式,第一部是合理分配班級團隊,團隊人員的數量、結構、性別等,都會影響團隊作用的發揮。例如,有的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將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分為一個團隊,不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分為一個團隊,結果導致不同團隊之間水平基礎差距較大,影響團隊之間的情感,損害了不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的運動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分配團隊時,要放眼全班,兼顧全體,每個團體內既要有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又要有不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既要有男學生,也要有女學生;每個團隊之間的人數差距不應過大,總數差距控制在1人到2人的范圍內。
2.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采用團體教學模式,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團隊之后,并不似意味著教師可以任由學生在目前的團隊中自由活動,這樣的團隊教學是無法發揮作用的。因此,教師仍然應該在團體教學模式中發揮指導作用。例如,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說明本堂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要學習的內容,待各團隊明白任務之后,教師還應當將動作技能進行相應的示范,是學生領會動作要領,接下來由各團隊進行輔助學習。在學生進行團隊學習時,教師要監督好學生的一舉一動,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3.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前面談到在進行團體教學模式時,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是學生逐漸適應由教師全權指導到團體主動學習的過程。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不要對學生行為干預過多。因為在團體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得越多,指導得越多,就會影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仍然對教師有強大的心理依賴,這些負面因素都會影響團體教學模式作用的發揮。
4.創新團體活動方式。團體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之中的活動方式并不單一,倘若是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始終采用單一的活動方式,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于感性思維勝過理性思維的小學生而言,新穎的活動方式對其的吸引力巨大。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團體活動方式,同樣的活動方式最好不要再一周內重復使用超過兩次,否則活動就會失效,教師需要不斷發掘新的教學內容,創新團體活動的教學方式。
5.適時對團隊成員進行變換重組。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團體教學模式還應當適時對團隊成員進行變換重組,通常一個月重組一次團隊,這樣不僅利于促進學生的小團體意識,更利于構建和諧的班集體。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越來越重要,而小學階段是培養的關鍵。作為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團體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實用價值。在團體成員的互相影響下,每一名成員都將產生一種團體心理,繼而產生相應的榮譽感、互助感和歸屬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團體教學模式的運用,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團體”開展教學,可以更好地完成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更好地完成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
[1]俞濤.“小團體”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1).
[2]黃忠.淺談合作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
[3]岳同坤.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華少年,2016(12).
G623.8
A
1671-864X(2016)05-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