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運杰(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新城區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英語文化教學
鄭運杰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新城區小學,河北 保定072450)
國家課程進行改革需要增強對英語的教學,對小學生進行英語教學要從英語文化的角度出發,英語文化的教學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式教學,增強對小學英語教學文化的傳播,用文化滋養小學英語教學,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語,有利于學生日后英語的發展。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文化滲透;教學方向
《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述說為:“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逐漸的深入對文化知識的傳播。在教學初期,應該讓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讓學生對英語有大概的了解,教學中的英語內容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涵蓋以下幾點。
(一)詞匯文化。在長期使用英語詞匯的過程中就會促使積累比較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教學當中,老師在教習詞匯的發音和含義的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詞匯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的動物類、顏色類、數字類、飲食類等詞匯中都有之相對應的文化內涵。比如:black and blue 意思就是青一塊,紫一塊;a black sheep意思是害群之馬等,對它們的教學不僅要注重字面,還要與文化相結合。
(二)飲食文化。各國與各國的文化差異中也包括了飲食文化,它也是各國文化的核心之一。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穿插一些典型的西方食品的名稱,比如hot dog, hamburger,pizza等,也可以適當的延伸下西方人的餐桌文化與飲食習慣,讓學生對其有大致的了解。
(三)禮儀文化。禮儀文化在國際的交流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若我們缺乏對其他國家禮儀文化的了解,就有可能在交際中產生誤解,影響交際的成敗。所以,在文化教學中,老師要穿插對禮儀文化的講解,讓學生對其生活方式和日常行為有大概的了解,并達到靈活運用的狀態。比如,問候、介紹、交談、拜訪等日常交際。
(四)節日文化。中外文化的差異還表現在節日方面,每個節日的來歷不同使得節日的風俗習慣也大不相同,因此文化的底蘊也是有所差異的。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對一些重要節日的文化背景向學生進行講解,使其了解英語國家的節日文化。小學生對外國一些較重要的節日要有所了解,比如萬圣節、圣誕節和復活節等。
《英語課程標準》把文化當做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要適當的滲透些外國的風土人情、文化、風俗習慣等,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跨國交際的意識,鍛煉他們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為了使這些文化目標得以實現,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和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采取適合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的落實方法。
(一)根據教材內容落實文化教學。
英語教材是老師進行英語文化教學的有力工具,也是學生學習和了解英語文化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與教材相結合,對英美國家的宗教制度、民族歷史、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等進行拓展性講解,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與了解。老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素,尤其對語言交際有重大影響的文化因素,并與我國文化相對比,從而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
1.挖掘文化內涵,進行文化滲。教師應將英語文化教學貫穿于英語語言教學中,處理好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讓學生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差異的許多因素,提高小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例如:在學習This is…. 這個句型介紹他人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些必要的語言禮貌文化。在用This is…介紹他人時,應注意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等等。
2.介紹文化背景,進行文化熏陶。我們知道,每個國家都有不同于其它國家的文化背景,這種文化背景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人們的一言一行,無不受到它的影響和制約。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關文化教學的內容主要有:稱呼語、感謝和答謝、贊美、隱私、打招呼、介紹、節日等等,教師在教學中都必須和它相應的文化背景聯系起來。如小學英語教材中,課本中的人物都是直呼其名,對于老師則以Miss或 Mr.的稱呼。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講解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西方國家,人際交往基于平等原則。
(二)創設語言環境 渲染文化氛圍。學習語言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在學校里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不僅要有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而且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動,使學生增加文化敏感度。開辟英語學習園地。利用學校的宣傳欄和黑板報進行英語文化宣傳。可以針對宣傳欄讀者面廣,保留時間長的特點,介紹一些需要記憶的習慣用語和名言名句,也可以編寫一些國外小孩子玩的填字游戲,既有趣又可以擴大詞匯量。從英語讀物中找一些英語謎語也是不錯的選擇,能夠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感受外國人的思維方式,也感受了英美文化的氣息。
(三)組織語言活動 積累文化知識。
當語言文化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因此語言文化知識的積累也相當重要。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組織各種語言活動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文化知識。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開展節日文化主題活。節日是兒童最喜歡的日子。東西方各國都有各自的節日,開展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交際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西方文化。經常舉行新年晚會,生日晚會,圣誕晚會,慶祝母親節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主題活動中感受節日文化。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最終達到文化教學的目的。
2.制作英語圖片。讓學生在課余收集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標志性建筑圖片、地域風貌圖片、城市風景照片等、明信片、郵票等,或整理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的資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做專題集,在班級中展出,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領悟該語言文化的內涵和接受該文化的熏陶,并潛移默化地內化為一種追求文化的情感。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把文化信息融入教學實踐中,并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從而使學生更準確深刻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1]仲辰.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3.
[2]肖宏.教育游戲軟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
[3]劉彥臻.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
[4]譚麗.論我國小學英語文化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4.
G623.31
A
1671-864X(2016)05-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