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影(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安徽 亳州 236802)
高職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實踐
閆影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安徽 亳州236802)
高職英語生活化教學,就是將學生的生活、今后的就業崗位與英語學習融為一體,讓真實、自然的生活英語走進學生視野,進入英語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英語,在學習中用英語。
高職教育;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
目前,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的,教學重點從傳授知識為主已經轉向發展學生的能力,從發展標準化的共性化已經轉向發展學生多樣化的個性;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技能的人才。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為了能較好地解決問題,教育者改革教育模式,設計、創新出新的教學策略來適應滿足學生的個別差異的教學模式,例如自學輔導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系統、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及分層教學等”。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制上具有下面的特點:“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等一線的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社會的需要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宗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體系,在基礎理論教學中,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在專業課教學方面,要求較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隨著我國教育規模的擴大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同樣在快速發展當中,但是不容樂觀的,是招生質量良莠不齊學校為了發展,大力的宣傳招生,生源就是生存,甚至有些學校是150分(高考滿分750分)即可進入大學的校門,還有自主招生,幾乎是無門檻的設置,其招生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們的英語水平是相當弱的。然而,由于好就業的專業也能吸引教優秀的學生,在同一個專業班級內,他們的英語水平差距很大。根據以上情況,如果教師仍用傳統的統一教學模式,必定會讓優秀的學生,吃不飽;后進的學生,消化不了;從而使學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不利于學生特長的發揮和成長。而高職英語的教學內容與今后就業密切相關。
教學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雙方面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我認為教學是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的、相互的活動。”。因此,教師除了教學環境的創設、熏陶和教學資源的利用,還應利采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探索引導學生生活化學習,為有效傳遞教學內容。
第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鮮明生動的學習環境。
信息化時代給我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信息交流方式, 網絡技術為廣大受教育者,尤其是中職學生提供了快捷、新穎、豐富的交流平臺,它不但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還能培養學生關注媒體,并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的能力。例如:在高職高專英語2,學習unit5,Traveling in China在導入新課時,首先我們利用多媒體展示我旅游時一些照片:如海南,三亞,青島,北京的故宮、長城、天安門等等,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再問學生他們想去的地方,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最后給出北京的景點和英語翻譯,eg,Tian’anen Square ,Forbiddencity,Summer Palace, Great Wall, Beijing oper and so on.讓學生能否找出正確的搭配 ,這樣的導入效果比傳統的黑板和教科書要鮮明,形象,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這方面也比較感興趣 。
第二、開展英語角,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
語言學習、交流離不開環境。作為中國學生第二語言的英語學科,由于條件和環境等的限制,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交際能力。對于很多學英語學生來說,他們缺少的是學習語言的環境。他們只有在教師里說英語下課后,走出教室,就不在說,甚至有的同學都都不再看英語書,他們學習英語僅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如果把我們的學生放在說英語的國家里,半年以后再回來,他們一定能比較流利地說英語,因為周圍的環境迫使他必須張口說英語。因此,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的生活、運動的場所,也為學生進行語言學習提供了生動、 真實的環境和有效途徑。例如“教學樓 ”、Teaching Building,“體藝館”,Gym,“實訓樓 ”、Experiment & TrainingBuilding, “語音室”,Language Room,“教育中心”,EducationCenter, 國際貿易實訓室International TradeSimulation Lab 等命名各專業。同時,校園公共標語英語化。 如 “請勿踐踏花草”,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保持安靜”Keepquiet,“不浪費食物”,Save on food,“行為得體”,Behave properly ,“禁止吸煙”,No smoking,等粘貼于校園各處。這些標語不僅能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英語、拓寬知識面,而且還滲透著的育人教育。
第三、利用語言材料,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母語教育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外語教育則是理解另一種文化的過程。 早在 1904 年,語言學家Jespersen 就曾說過 :“學習他國的文化是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目的。 ”根據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興趣愛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語言材料,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與語言教學同行,了解和掌握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文化視野。例如,在進行聽力教學時,首先介紹與聽力資料相關聯的背景文化知識,讓學生明白西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學生根據輸入的信息,再回顧、反思自身對該主題的處理方式方法, 引發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 并在沖突中理解運用。然后學習聽力材料中的新單詞和詞組,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在努力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教學環境的同時,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立足學生生活和崗位需求,探索生活化學習,感受生活、表達生活,構建生活化的英語課堂。
[1]馬克斯·范梅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盛群力,李志強.現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4]剻超英.學習策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G712
A
1671-864X(2016)05-0251-01
閆影(1983-),女,回族,教育碩士。單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