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燕
(貴州省安順城市服務職業學校,貴州 安順 561000)
論中職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朱雙燕
(貴州省安順城市服務職業學校,貴州 安順561000)
中職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中西文化差異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際訓練,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不同增多,不管是經濟市場,還是行業發展,都急需高素質的跨文化交際人才,職業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基地,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社會發展以及國家文化建設培養更多的應用型外語人才。
中職;外語;跨文化
外語教學應該依托一定的文化背景進行,文化與語言從來都是相互聯系的,離開文化的語言教學,就是沒有根基的高樓,很容易坍塌。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屬于不同文化系統,因此學生不管是外語交際,還是外語理論知識的學習,都涉及到了跨文化教育的問題,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文化與語言的關系,然后綜合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如果單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來看,語言必然屬于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但是如果從外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文化教學,在外語語言這個前提下,開展與外語語言相關的文化教學,兩者則成為了一種相互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中職外語語言教學中不可能單一的進行句法、語法以及語言使用等方面的訓練,教師必須要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作為基礎,在教學中融入外語文化教學,這樣才能夠確保外語語言教育的完整性與系統性。但是從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中職外語教育來看,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結合得并不理想。外語教師要認識到文化之于語言教學的作用和重要性,將語言所處的國度文化作為鋪墊,傳播給學生,包含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傳統、風俗以及藝術形態等等,合理的利用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率。
(一)運用對比法進行教學。既然是基于跨文化基礎上開展外語教學,那么合理、有效的進行對比,是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外語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與內容,有選擇性的引入茶文化教學,并通過對比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兩國文化上的區別,達到一種由點及面的效果。進而為外語語言教學奠定文化基礎。比如:利用中英文化中拼音方式的不同,進行學生外語詞匯的拓展,同時也幫助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因為中英詞匯翻譯上存在差異而混淆語句的意思。比如,英國人喝茶有固定的時間,而Low tea與High tea是兩種不同的下午茶翻譯,如果以Low tea為例研究,其中low這個詞單獨拿出來,用漢語直接的翻譯是低的、矮的,如果直接將其與tea連在一起直接翻譯,就會變成矮的茶、低的茶,這顯然存在語病,作為形容來講low與名詞tea聯合使用,外語的意思就是下午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強化學生對這種日常詞組的記憶和理解,完全可以將其詞義剖析,并與漢語意思進行對比,通過英國人飲茶文化的了解,知道他們的飲茶習慣,那么這樣就很容易理解Low tea的意思。同樣的,還有一些與茶文化有關的詞組,像black tea,外語中的意思是紅茶,但是漢語直接翻譯為黑茶,為何兩者之間會出現這個明顯的差異,教師通過對英國紅茶歷史的分析,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一個強化記憶與理解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下,對西方國家語言的文化背景會更加熟悉,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時候,能夠更加順利、更加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減少誤會的發生。
(二)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在我國運用以及非常普及,它在外語教學中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教師通過制作PPT,引入音像視頻以及影音片段等方式,將原本靜態的課本知識變成了動態的立體圖像,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具體化,而課堂氛圍也更加活潑、生動。茶文化是跨文化視域下,外語教學的一個良好平臺,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中英兩國品茶、喝茶的片段,提升學生語感和語言駕馭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理解外語知識和詞匯含義。比如:著名的影片電影《傲慢與偏見》中,英國上層社會所鐘愛的下午茶習俗在大熒幕被展現的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將電影中下午茶的片段播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英式規則的下午茶習俗,美輪美奐的茶具,濃郁的紅茶香氣仿佛可以穿過屏幕傳到學生們中間,教師在課堂上先讓學生模仿影片,進行簡單的外語交際訓練,通過情境構建,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外語語言的組織能力以及語感等等。
(三)普及中國文化,認清中西文化差異。在消除跨文化中西交流沖突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弄清楚中西方的差異,針對本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思維模式以及世界觀等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和掌握,然后客觀的看待各要素在個人發展中所產生的正負影響。其次,運用移情,增加交流的靈活性移情是跨文化視角下,文化交流的常用手段。在中職外語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教會學生學會這種方式。通過自己能力感知對方處境以及情感的方式,通過移情,我們仿佛置身于西方世界中,能夠設身處地的看待西方文化,并通過語言交流了解對方的情感和體驗,減少交流的重復,這是增加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第三,承認差異合理性正如劉易斯所說:“移情是以承認差異為前提。”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能使我們更準確地理解話語和行為背后的含義。對于不同的文化,我們應該相互尊重,承認差異存在的合理性,容忍并接受不同的意見,善于同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跨文化交流。中職外語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文化教育,文化是語言的土壤,掌握了文化背景,認清了中西文化差異之后的跨文化交際,會更加順利、和諧。
中職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國家發展建設的需要,也是外語人才實現自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國家之間跨文化交際的增多,國家文化市場開始急需大量的具備高素質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外語人才。本文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淺述,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1]鄧海,劉曉慧.文化·語言·外語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07)。
[2]李模琴,王建武.略論外語習得中的文化導入[J].陜西工學院學報.2013(04)。
[3]謝之君.文化中的語言與語言中的文化——試論“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定位[J].外語界.2012(01)。
G71
A
1671-864X(2016)05-0263-01
朱雙燕(1974-),女,布依族,關嶺人,本科,中學英語一級,現工作于安順城市服務職業學校,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