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斌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本重構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064-01
英語教學是集語言互動、語法講授、邏輯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教學實踐,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對英語教學方法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文本重構”作為優化教學內容、適應教學創新的有效教學模式,在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備受關注。但傳統的“文本重構”往往注重對教學內容銜接的設計和編排,忽視了學生認知規律、教材內容邏輯、教學側重關系的作用和影響。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When is your birthday”教學為例,對“文本重構”創新提出以下思考。
一、“文本重構”要遵循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
“文本重構”要求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設計,使得教材內容更契合教學的需要。在傳統的“文本重構”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對教材內容的設計和教學目標的把握,而忽視了教學主體——學生的教學感受。這無疑與當下教學改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要求相違背。所以“文本重構”創新首先是要遵循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
例如,在重構“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時,首先,在本章開始的導入階段,教師應結合本課語言目標“Talk about dates”,運用情景問答等方式,對學生的預習基礎和語言能力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利用學生誦讀詞匯的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編排,如設計成由詞匯出發,到句型介紹,再結合情景模擬開展對話練習的教學內容;最后,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表現,考慮是否將“self check”內容進行針對性插入訓練。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來進行“文本重構”,更符合教學實踐的具體需要,有利于發揮教材設計靈活的特點,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有促進作用。這樣的“文本重構”創新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活課堂氛圍,從而使得教學策略更有針對性。
二、“文本重構”要體現教材內容的科學設計
筆者對人教版英語教材進行分析后發現,每一章的教材內容包含Section A和Section B兩個部分,其中Section A注重對話、詞匯和語法,Section B注重知識的運用和拓展。傳統的“文本重構”一般采用“內容講解+運用擴展”相結合的方式,將A、B兩部分有機結合,體現了“活學活用”的教學策略。但這樣的重構過程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忙于解答應用部分而忽視知識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創新“文本重構”時注重體現教學內容的科學性。
例如,對于“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可以將教材內容重構設計為:首先通過Section A的看圖對話導入,結合聽力材料對口語和聽力進行拓展,使學生對主題和句型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結合grammar focus,對語法知識進行滲透,并通過Section A中 2d的結對子活動開展自主練習;最后,通過Section B中2b聽力內容的訓練來加深對知識的內化。通過如此的教材重構,體現出教材內容從學習到鞏固的全面性,發揮了教材內容對教學的指導作用。
在實施“文本重構”理念的過程中,教師只有結合英語教學“聽、說、讀、寫”四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并結合科學方法體現出重構內容的科學與全面,才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收到較好的教學成效。
三、“文本重構”要突出教學側重的應對要求
每一章的教材設計,在其豐富的內容下都蘊含著本章側重考查的重點。這個重點往往也是本章教學的難點。傳統的“文本重構”多注重教材內容銜接和邏輯設計的過程,往往忽略對教學側重的突出和深化。這樣做無疑忽略了“文本重構”在應對教學難題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教師只有注重“文本重構”的創新,在重構中突出教學側重的要求,并提供應對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體現“重構”的作用。
例如,“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大綱歸納本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即對談論時間“When is...”句型的學習和月份與序數的表達;然后,在教學設計中將導入對話、結對活動Section A(2d)(3a)組合設計來加強“When is...”句型的口語練習和語法分析,并結合學生對生日日期的作答,開展英語月份和序數的歸納;最后,結合Section B(3a)的內容對月份和序數的表達方式進行復習。這樣的“文本重構”能對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應對教學內容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對教材內容的側重點進行重新整合,有利于教師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內容,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特點、教材內容、考查側重對“文本重構”進行創新,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從而為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做出積極的貢獻。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