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英
摘 要:語文教學不僅是推廣素質教育全面落實與培養學生成才的主要教育學科之一,還是學生學習與了解我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徑,并且也是豐富學生內涵,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與人文素養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有助于對學生的文化啟蒙與個人成長,并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促進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意義開始進行分析,研究促進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策略,從而使小學生在高質量的教學環境中快樂成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未來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質量;重要意義;有效策略
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文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更是對小學生文化教育的啟蒙,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素質培養與文化傳承,因此,提升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我國培養小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促進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意義
小學一年級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兒童智力開發、文化啟蒙、性格培養與定型的關鍵時期,而語文教學正是承載了文化傳承與素質培養的重任,是小學生在兒童時期文化啟蒙與性格培養的領航人,因此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小學生個人的發展,不僅會影響小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也會影響小學生個人性格的發展與定型,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希望,促進小學生良好的發展,不僅是現今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建設任務中的重中之重。而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質量的好壞不僅對小學生存在一定影響,而且對國家與社會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二、促進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策略
1.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提高一年級小學生語文教學質量的最根本任務。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兒童發展時期,其注意力與思維能力還處于未成熟的階段,很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的吸引與影響,導致注意力都不集中,在上課時東張西望,不好好學習,影響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小學生興趣的培養,以特殊、新穎的教學手段,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小學生創設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2.以小學生個人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差異教學,從而促進不同性格的發展
小學生在兒童時期會由于個人的發展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知識傳授與性格及能力培養時,一定要以小學生個人實際情況為根本依據,針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小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并以專項教學的方式促進小學生在自由空間中對不同性格的培養與發展,使小學生獨特的個性得以張揚與釋放。如,教師可以在為小學生布置作業時,根據小學生個體差異都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業安排,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創新教學技巧,強化教學功能,從而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技巧多是以提問為主,但是由于很多小學生對教師都存在敬畏之心,這就導致了小學生在老師提問的過程中,往往是處于緊張與害怕的狀態,對于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會因為緊張情緒的影響而回答不上來,出現尷尬、恐懼的心態,長此以往,極不利于小學生的個人成長,因此教師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創新教學技巧,重視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對小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時可以采用迂回提問的教學技巧,引導小學生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并對小學生給予鼓勵,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4.強化小學生的行為與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生的行為與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個人成長情況的整體表現,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小學生行為與學習習慣的強化可以讓小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以開闊小學生的視野,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愛讀書的學習習慣。同時,豐富的文化知識也能陶冶小學生的個人情操,提升小學生的個人修養,從而使小學生能夠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不僅關系到小學生自身知識的積累與個人素質的培養,還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因此,重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春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5(24).
[2]張國燕.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