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杰
摘 要:在對中小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要想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擁有良好心理素質的青少年只依靠心理健康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將心理健康知識巧妙地融入日常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去。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學;素質培養
經過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一段時間的探討與實踐,我認為,要想在數學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
由于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缺乏全面的認識,對學生的素質結構缺乏了解,而使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現在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較多。單單依靠幾節心理健康課來解決學生對心理方面知識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要在各個學科教學中巧妙地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進去,從根本上提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任何一位教師都要意識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刻不容緩。
二、強化知識
在各學科的教師中,有一部分教師缺乏必備的心理健康知識,在課堂上從不滲透或很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雖然不一定要具備非常系統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但必須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一般能力,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創新精神等,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有機滲透
教師應該在有了一定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了解學生,有機滲透。
(一)挖掘教材,創設情境
在現有的數學教材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教材內容和知識情境。如:數學課上經常會涉及一些我國數學家所取得的成就,我就會利用這個契機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而且有利于學生建立起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創設氛圍,潛移默化
課堂學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學生的大多數心理問題也都產生于學習過程中。教師把一堂課講得是否生動有趣很大程度上會對中小學生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努力構建一個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學生間共同合作進步的教學環境,教師應與學生平等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絕不能高高在上,擺師長架子。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比,這種評比用之得法會促進學生進步,但絕不要過分強調這種競爭,致使這種競爭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這種壓力,沒有辦法很好地承受,反而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果,甚至患上厭學或考試焦慮的癥狀等。
(三)開展討論,團結協作
在數學課堂上,我經常安排學生小組討論。在小組成員討論中,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交流,不存在壓力和恐懼心理。這一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使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解決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和自閉心理。
(四)提供機會,促其表現
在數學學習中,我抓住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有一名叫非×的男同學,課堂上不愛主動發言,課后也很少與其他同學交流。我憑一個教師的直覺,感到這孩子一定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于是我向班里的學生了解情況。原來,非×由于年齡小,特別好動,不能自主學習,還經常打擾別人學習,同學們都不喜歡他。而且由于成績不好,班里有的同學嘲笑他。他雖然也曾經極力反駁過,但并沒有改變受嘲笑的狀況。久而久之,這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害怕挫折。我了解到這些情況后,首先找到班干部,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明白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尤其是班級干部更要有團隊精神,對膽小孤僻的同學更要多尊重、多提供幫助。然后,我又找到非×和他談心,告訴他不怕失敗,正視挫折,形成健康的心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再有人嘲笑非×,而是都熱心地幫他溫習功課。我在課堂上也給他更多關愛,鼓勵他多發言,只要他有點滴進步,我就表揚他,這樣一次,兩次……同學們看到非×的進步,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非×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因材施教,一定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形成的心理問題。
(五)培養興趣,體驗成功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自然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在數學學科中滲透心理教育,是一項長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只要教師平時多觀察,多思考,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一定能夠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管建福.小學數學教學藝術[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2]楊運霞.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探[J].中國熱帶醫學,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