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華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推進,以及經濟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需要,人們對于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也就要求各個學科的教育模式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強化效果。其中,初中數學就是一個教育改革高效要求的縮影。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努力實現模式創新和方法創設,突破傳統教育理念,以導學案模式融入課本知識的傳授,以“先學后教”的理念取代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取得了顯著效果。
【關鍵詞】導學案 初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31-02
國之大事,教育先行,近年來,伴隨著教育改革浩浩蕩蕩地進行,許多專家學者針對傳統教育中的不良弊端提出了大量的解決措施和想法。尤其是對于傳統教育模式中死板的記憶和教授模式進行了反思和推敲,最后,這種模式無疑是被認為不再適用于新時代下的現代化教學,急需認清實質和改革。經過近幾年的新教育模式倡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廣泛接受,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主動的,有策略的,而不是被動的,無意識的,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應該是良性的引導,而非強制的左右。為了將這種新認識融入到現代化教育之中,許多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了“導學案”的方式,同時采取“先學后教”的理念讓學生自主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令其自主參與學習過程,率先接觸新的知識內涵,將課堂轉變為一個答疑和升華的場所,大大轉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硬性覆蓋,活躍了現代化課堂的總體氣氛。
一、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激活課堂,激發興趣
談及導學案的作用,最明確的一點便是對課堂氣氛的激活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由于導學案的使用流程是在課前首先引導學生對于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新的知識點有一個先行的了解,因此也就有效地保證了課前預習環節的效果。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以一個循序漸進而非課堂平衡式的講授模式對新知識有一個自主性的接觸,每解決一個新的問題都會增加一定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在這一環節中發現問題,提高了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另一方面,導學案預先設定了不同層次的練習,因而在預習的同時,學生能夠對自己的預習效果有一個及時性的測試,不但達到了效果的及時反饋,還能使學生在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使下對于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投入到數學的課堂流程中去。
2.先學后教,雙向學習
從本質上而言,導學案的使用作用的最大體現便是在預習階段,由于其前期環節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學生的高度自主性下完成的,因而極為明顯地體現了“先學后教”的理念。如在進行圓的幾何知識的教學時,導學案之中便先為學生圖文并茂地說明了優弧和劣弧的區別,圓周角和圓心角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同弧角的定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通過這些基本說明和圖形的演示,基本上了解了一些關鍵的概念,接著完成配套的即時練習,反饋自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或是留待課堂答疑時進行討論。而在課堂階段,教師則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問題的談論和回答,同時對于普遍存在的疑問進行講解,實現教師在整個先學后教模式中的引導作用。而學生在課堂環節中還可以將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教師進行互動和探討,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印象,又促進了雙向學習的效果,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關于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使用建議
1.強化預習環節
上文中提到,導學案的作用最大化體現在預習階段,因此在導學案的具體使用過程中,教師要格外關注預習階段的充實度,盡量發揮學生在預習環節的自主性,從而漸漸杜絕預習無效率或是不預習的現象。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導學案學習時,應當對于學生的預習流程和基本理念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同時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培養數學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及時反饋
導學案的使用作用除了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及時監測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所把握,明白自己的缺漏,進而及時補缺補漏。盡管導學案發揮了預習環節的引導作用,但仍然會存在一些學生無法及時解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環節給予詳細的講解,同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提高課堂效率。
3.突出典型練習
學與練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環節,盡管有了導學案的輔導作用,但必要的典型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進行導學案的設置時可以在相應課時之后設置一些練習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之后的反饋和深化學習。
三、結語
統而言之,從現有的實施效果而言,導學案的運用對于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導學案的推行為時尚短,因而在經驗和范例上尚有缺乏,還需要廣大師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合理把握,既不能使導學案成為學生的額外負擔,又不能單純地認為導學案是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習成績的唯一方式。教師的合理引導和學生的良性配合缺一不可,二者共同作用于初中數學的教學,才能發揮導學案的良性作用。
參考文獻:
[1]于湛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