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高校學生實施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保障,也是實現(xiàn)學生自身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筆者在闡述理想信念教育實施對高校學生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資源評價體系缺失、教育缺乏科學性、教育環(huán)境復雜浮躁的問題。同時提出了“以人為本”轉(zhuǎn)變理想信念教育觀念,積極研究實踐隱性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建立具備科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評價體系以及打造理想信念教育氛圍濃厚校園文化等幾點加強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80-02
對高校學生實施理想信念教育不僅僅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也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構建和諧社會國家理想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時代發(fā)展之下,高校學生面對著全新的歷史任務和歷史責任,同時時代對高校學生也有全新的要求。面對這些要求,高校只有積極地探索、不斷地改進理想信念教育,以此來提高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才能夠為社會輸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對高校學生實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學生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根本體現(xiàn),反映了高校學生的政治方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其綜合素質(zhì)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其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核心。對于一個時代來說,該時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對于國家命運和國家前途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而高效的大學生們作為青年中最具實力的一個群體,他們掌握了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具備各方面的專業(yè)技能,是青年群體中最具知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個體。作為一名兼具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大學生,其在畢業(yè)進入社會之后,他們必將成為社會工作各崗位中的中堅力量和骨干分子,必將在推動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切實加強對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夠使其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才能夠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融為一體,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提供保證[1]。
(二)高校學生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保障
對于高校來說,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輸出合格的人才。而在當前社會經(jīng)濟不斷深入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之下,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的高等院校也與時俱進,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轉(zhuǎn)型。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高校要想不斷的發(fā)展壯大,為社會培養(yǎng)、輸出綜合素質(zhì)過硬、思想政治覺悟高的人才,就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對高校學生實施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夠促使其樹立起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并使之為實現(xiàn)這一抱負而積極貢獻力量。因此,只有加強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在理想信念的引導下才能夠促使高校學生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成為合格的人才。換言之,對高校學生實施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一項基礎保障。
(三)高校學生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xiàn)學生自身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高校學生實現(xiàn)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求和重要保證。作為一名大學生只有具備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夠為其實現(xiàn)理想而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大學時代是大學生確定人生目標、形成生活態(tài)度、豐富科學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明確發(fā)展方向的重要時期,這將會對其一生都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通過理想信念教育,能夠使大學生對民族復興、家國建設進行深刻的認識,給予大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引導,對于大學生正確的進行自我認識,合理地處理自我與他人、社會之間的關系,促使其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當前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資源不足
無論是實施哪一種教育教學活動,都需要相應的教育資源給予支持,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理想信念教育也不例外。但是,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不斷地進行擴招,使得大學生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2]。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理想信念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速度無法與大學生的增長速度相匹配,導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人力、物力、財力等教育資源的缺失與不足,導致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無法有效落實,多數(shù)都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評價體系缺失
理想信念教育屬于德育的范疇,與智育相比較而言,德育教育的評價較為困難。智育教育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質(zhì)量,可以通過考試等手段對其進行一個較為準確的測量和評價。但是對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卻是很難通過數(shù)字進行衡量和評價的。加之,人的思想是處于一個不斷動態(tài)變化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較難把握。鑒于以上原因,就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評價淪為了軟指標,甚至逐步被忽略,得不到重視。因此,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一套科學有效、可操作的評價體系,其評價指標往往是比較空、虛,且難以操作的軟性指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評價體系的缺失,給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科學性
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長期的、科學性的教育工程,而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的逐步發(fā)展、樹立,也是具有階段性、時間性、層次性和連貫銜接性的過程[3]。因此,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需綜合考慮多方的主客觀因素,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才能夠發(fā)揮其重要的教育作用。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寄希望于以一門課程、一次談話、一項活動就達到目的,解決問題,這是不現(xiàn)實的。目前,我國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實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xiàn)在理想信念教育目標定位過高、缺乏年級目標,教育內(nèi)容抽象不具體、內(nèi)容重疊,教育實施與學生的發(fā)展情況、接受能力不符,教育方法、途徑陳舊、呆板等。
(四)高校校園理想信念教育環(huán)境復雜浮躁
高校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約束、引導、示范及熏陶的教育功能,因此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校園文化對于促進大學生獲得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風氣影響之下,許多高校將財力、精力大量的花費在建設新教學樓、修建、裝飾校園等面子工程上,卻忽略了對兼具教育功能的校園文化的建設。從而導致多數(shù)的高校校園文化傾向于功利浮躁、復雜虛榮,從而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4]。
三、加強落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體對策
(一)“以人為本”轉(zhuǎn)變理想信念教育觀念
要想取得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首先要積極地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大學生作為一個個體人來對待,堅持尊重、理解、關心大學生思想的教育原則。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實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要與其建立起平等、尊重的關系,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其進行對話,使大學生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與教育工作者進行暢通無阻的交流,從而使教育工作者能夠很好地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其次是在理想信念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重注大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與教育工作者進行溝通互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中來[5]。通過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的平等、尊重交流,促使雙方在思想溝通中達成共識,從而對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內(nèi)容形成一致的價值認同,顯著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時效性。
(二)積極研究實踐隱性理想信念教育
傳統(tǒng)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來采取的都是公開的、顯性的、直接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徑。隱性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新興的、科學化的教育方式。隱性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逐漸滲透性的教育方式。在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一方面要不斷地改進傳統(tǒng)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積極地引入應用隱性教育,使兩種教育方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發(fā)揮出最佳的教育功能。在應用隱性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地認識到隱性教育所具備的巨大的教育作用。隱性教育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主流價值觀及正確的理想信念默默地潛入到大學生的內(nèi)心。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將理想信念教育信息滲透于專業(yè)課程教育中,社團活動中、娛樂活動中等形式來實現(xiàn)隱性理想信念教育[6]。
(三)完善建立具備科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評價體系
科學完善的理想信念教育評價體系是確保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保障,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評價,一方面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另一方面包括對教育工作者教學效果的評價兩個方面。因此,對于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需從這兩方面入手。對于教育工作者教學效果的評價應包含校級、院級評價,學生評價以及自身評價等。對于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學習效果的評價,應該包含教育工作者評價、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及自身評價等。并且對每個評價項目,選取合理的評價指標,并進行量化。在理想信念教育評價指標的實施應用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隨時了解各項評價指標的應用情況,并根據(jù)反饋情況進行實時動態(tài)調(diào)整,不斷地促進評價體系的科學化[7]。
(四)打造理想信念教育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
理想信念教育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也是推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來實現(xiàn)理想信念教育校園文化的營造,其一是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理論學習小組、黨章學習小組活動;其二是可以舉辦優(yōu)秀學風、優(yōu)秀校風、優(yōu)秀班風評比活動;其三是組織優(yōu)秀大學生進行優(yōu)秀事跡演講報告活動[8]。通過這些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能夠營造起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自覺地調(diào)整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結語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學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目前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積極地探尋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和途徑,從而促使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涵,張瑜,李澤芳.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狀況調(diào)查分析——以首都五所重點高校部分大學生為樣本[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5).
[2]張瑜,楊增崠.試論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經(jīng)驗[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理論版),2009(03).
[3]任佳鈺.特色院校的特色歷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探討——以“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大學為例[J].《學園》(教育科研),2011(05).
[4]孫云霄,李瑞軍.論新媒體時代如何加強“90 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教學論壇,2010(27).
[5]瀟瀟.高校輔導員職業(yè)認同度的因素分析與管理建議[J].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6]陳克文.利用網(wǎng)絡即時通訊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略探[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9).
[7]王豐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方法及其創(chuàng)新[J].宜春學院學報,2011(07).
[8]焦夢飛.關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