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守峰
【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了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的基本目標,探討了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教學生活化、體育活動空間、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方法創新的基本措施。
【關鍵詞】體育 生活 空間 評價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86-02
一、引言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體育有著更多的要求,體育教育受到更多的教師和學生所重視,然而有時這種重視還更多地停留在口號上,沒有全面落實到體育教學的實際之中。新的發展條件下,教師需要進一步思考體育教學的基本思路,不斷通過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學習興趣是提升高中體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需要進一步構建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培養,只有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點提升,他們才能真正參與到體育教學之中,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成為一種生活習慣[1]。
二、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一)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練習問題在于體育項目技術要領掌握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形成。要想實現學生參與體育項目鍛煉的積極性提升,就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讓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的體育項目,從內心喜歡上這一運動項目,從而實現參與體育課程練習的積極性。
(二)樹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
由于體育項目的練習具有的一定的危險性,一些學生對某些體育項目有著一定的畏懼心理,這樣一來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不足,這樣就不能有效開展體育項目的練習,學習興趣的培養的教學方法改革可以克服學生的內心畏懼,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
三、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少必要的興趣點
學生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更多的圍繞幾個重點項目進行,而且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些項目的成績提升上,學生被動的從事這些體育項目的練習,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體育項目練習興趣點不大,學生主動開展體育項目練習的積極性不高,這樣對學生從體育課程中提升個性化發展的難度較大,成為影響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難題。
(二)學生缺少個性發展空間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是帶著學生從頭練到尾,教學內容相對充實,學生沒有更多自我消化的時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動機會較少,這樣他們就沒有時間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另外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為輔,這種教學方法條件下,學生缺少比較的空間發展個性化的發展。學生大多有隨大流的性格,在課堂上缺少個性發展空間之后,他們就按照教師的教學內容安排進行相關項目的練習。
四、高中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拓展教學的生活化
開展高中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相關的相關體育項目的動作分解講解,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性的動作要領掌握,在這種分解練習的時候突出生活化的練習,給定學生相應的訓練時間,學生將更加有效的掌握相關的動作要領的應用。例如,在跨欄跑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突出學生對擺動腿、起跨腿、欄間節奏等不同環節的分解學習,突出一個項目學生的不同子項目教學。教師可以融入跨越障礙等游戲,設置幾個地墊,讓學生通過跨越地墊的方式,不斷找到擺動腿、起跨腿、欄間節奏等方面的技術要領。
(二)拓展課外體育練習空間
體育項目的練習需要進一步拓展實踐,學生需要進一步拓展課外練習時間,這樣才能進行充分的多元化體育項目練習。進一步拓展下午課余活動時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項目的練習空間,如場館、設施、教師等,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參與這些課外的體育練習,使得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中,利用每年的文化節等活動組織一些體育比賽,這樣使得一些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這些比賽之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目標。
(三)體育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有效性的教學措施體現更為的在體育評價方式,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體育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進一步找尋、發掘學生的體育項目優勢,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將實現這種找尋、發掘學生優勢的途徑多樣化,更加方便教師找到學生不同體育的優點。具體評價方式有:第一,過程評價方式,針對高中生學習運動的特點,設計一個學期學生各自表現因素(例如:課堂練習參與度等),構建成最終的評價量表。這種過程評價可以更多的發現學生在體育項目中的優勢。第二,學生之間的互評方式。讓學生自己進行相互之間的評價,通過學生進行的相互評價,不斷發現別人的優點,使得學生之間關系更加和諧[2]。
五、結語
體育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體育教學中進一步融入新型的教學方式,拓展學生開展不同項目練習的空間,進一步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實現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龍亞碧.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8(07): 149-150.
[2]池愛平,劉利沙,許丹,張楊,等.新課程標準的適應現狀的調查分析——以太原市中學體育教師為例[J].安徽體育科技,2015,27(12):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