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剛
(常熟市義莊小學,江蘇 常熟 215500)
?
補償性體能教學的價值及其在體育課堂教學應用
胡建剛
(常熟市義莊小學,江蘇 常熟 215500)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始終都是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學校開設體育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當然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同時還要培養刻苦精神。我國新的體育課教程是要實現小學生的體質和技能同步發展。新的體育課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下,提出了補償性體能教學的教學方法。以便讓學生可以在體育課上學會一定的體育運動技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補償性體能教學是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行為上增加了一些對學生理解運動技能的補充教學方法。傳統的體育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生的一些薄弱環節而進行循環性的機械的、單一的體育訓練,以便學生可以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然而這種單一的體育訓練,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但是卻影響了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而“補償性體能教學”是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技能訓練的同時,設計出有利于學生理解運動技術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以補償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掌握程度,使得學生的體能與運動技能能夠得到共同發展。補償性體能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方法。
“課課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在體育教學中而為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雖然那個只注重體育運動技能的時代已經過去,而補償性體能教學也是有相同的教學目的,但是它是在“課課練”的基礎上進行的補充和改進。旨在改善學生體質下滑的情況,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學理念。它強調的是學生的體能與其健康的相互關系,以完成學生體能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體育課就需要將對學生的運動技能與一些輔助性的教學方法或者是教學手段等相融合。補償性教學是在傳統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還補充了一些能力上的教學,既與課堂體育運動教學相關聯的能力,同時也強調了學生對于運動肌肉群的控制能力。通過補償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運動所需的肌肉力量、速度、柔韌度以及靈活程度等,同時將這些能力與體育課上需要掌握的運動技能相關聯,以最終實現學生體育發展的目標。同時,補償性教學也更加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它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對體育運動的愛好程度,通過更加有效的體育課教學方法的設計,以達到實現學生的體育素質與運動技能的有機融合,以便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3.1補償性體能教學操作策略
補償性體能教學可以分為3部分來完成教學目標,即課前的設計、補償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1)課前設計。課前設計的目標是要盡量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并且幫助學生掌握補充體能的方法,設計出適合學生的介入方法。包括運用何種方法實現補償的過程,將補償教學完美地融入到體育教學內容中,提高學生的滿意度,促進體育教學的效果等。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可以獨立完成設計,也可以集體討論完成設計,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課前準備,也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來進行課前準備??傊?,要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且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該設計。(2)補償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又可以細分為興趣培養階段、技能介入階段和體能補償階段。興趣培養主要是讓學生對于體育課產生興趣,熱愛體育運動。技能介入是指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熟練掌握運動技巧。體能補償是指讓學生如何輕松地掌握運動技能,不要讓學生用“蠻力”。要幫助學生協調肌肉群的運動作用。這3個階段是相互配合,不是互相獨立的過程。(3)效果評價。結合目標合理設計評價標準,可以自評,集體評價,目的都是為了了解教學方法的優缺點,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3.2補償性體能教學設計方法
補償性體能教學是在傳統技能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補充或是輔助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增加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的體能素質的提升與技能的掌握相匹配。即對傳統的體育教學進行輔助性的完善作用。我們主要從輔助的方法、內容和輔助的手段來進行分析。(1)輔助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本節課的運動技能進行輔助性的技巧練習,來提高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使用“巧勁兒”來完成運動的動作。(2)輔助練習的方法。對需要掌握的運動技能通過設置不同的運動速度、運動力量、運動幅度,以及不同的運動節奏,利用這些方面不同的組合,來促進學生對于動作的掌握。(3)輔助練習的手段。要因地制宜,合理充分地利用所有的教學器材,強化學生間的合作意識,來完成教學目標。
3.3補償性體能教學教學設計的注意點
補償性教學是針對學生運動過程中的體能消耗情況,針對學生各個器官的協調機制,以及運動過程中運動肌肉群的工作機理,綜合考慮來輔助完成傳統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以使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體能素質的提高同步完成。所以,在補償性教學過程的設計中,體育教師要以學生為出發點,考慮以下幾點:(1)課程的目標以及課程的重難點。任何課程教師都要根據教學大綱來進行教學設計,這就要充分考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要幫助學生掌握本節的內容,幫助學生攻克課程的難點。(2)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上,來設計輔助教學的內容。包括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如何讓學生掌握運動的技巧。即讓學生輕松掌握運動的技巧,來提高對于運動技能的熟練程度。(3)在設計輔助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不同運動技能的基礎,充分設計練習的難度和練習的強度,讓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練習的內容。
補償性體能教學是在傳統體育技能教學的基礎上,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補充的輔助教學方法。它從課前設計、補償性的教學過程和課程評價3個方面對體育教學進行輔助性干預。其出發點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技巧,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運動技能。它貫徹在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在體育技能和體質提高兩方面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倪勝勇.聚焦中小學生“補償性體能素質”發展問題[J].中國學校體育,2013(7).
[2]邱偉華.提高體育課堂組織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因素[J].職業時空,2013 (1).
[3]祁曉健.中小學體能“補償-介入”教學模式詮釋[J].中國學校體育,2012(10).
[4]潘雪峰.“課課練”回歸會出現的可能:也對“課課練”進行思考[J].體育教學,2012(7).
[5]倪勝勇.中小學生“補償性體能”有效課堂教學操作策略[J].體育教學,2012(6).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067-02
收稿日期:2016-05-16
作者簡介:胡建剛(1977~),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