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敏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
少兒趣味田徑在小學的實施效果探討
史 敏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引入能夠為實現終身鍛煉的目標并實現田徑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將其融入到小學教育中,要想充分發揮出趣味田徑的教育價值,就需要以行之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為基礎,但是,從目前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中實施的效果看,過于強調田徑技能的傳授,致使趣味田徑失去了趣味的色彩,變得更加枯燥無味。基于這一實施現狀,為了促使小學生能夠在參與趣味田徑項目中實現對身體的鍛煉并掌握相應的田徑技能,以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本文就如何實現該項目的有效實施進行了探討。
本文的研究對象立足于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實施的效果,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以及調查問卷法,其中在文獻的搜集上,主要是借助知網、維普等學術性網站來實現最近研究動態資料的搜集與整理;而在問卷調查上,以推行該項目的某小學為例,總共發放問卷300份,其中教師100份、學生200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0%,總共270份,能夠為確保該問卷調查結論的有效生成提供科學依據。在此基礎上,對相關領域的教育專家與學生進行了采訪與提問,為本文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料。
2.1實施現狀
基于少兒趣味田徑在全國進行踐行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確保該項體育教育事業能夠得到有效踐行,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組委會對田徑項目按照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段特點進行了分類,在進行項目劃分中主要分為3個層次:(1)7~8歲年齡組,總共有8個體育項目;(2)9~10歲年齡組,總共有9項田徑項目;(3)11~12歲年齡組,總共有10項田徑項目。而在實際開展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過程中,其對實施場地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專門性的訓練場地,一般只需要確保相應的場地在面積上能夠基本符合田徑訓練需求即可,對設備等要求低。
從當前所采用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現狀看,針對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實施,為了提供教學的有效性,則將教學目標定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田徑知識與技能,并要確保教學手段與方法能夠充分激發起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同時以達標與技評為主要評價方法。但是,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基于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束縛下,致使以田徑知識技能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下,雖然融入了動作示范等教學方式,但是,過于強調知識技能傳授的思想下致使小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不高,趣味田徑的趣味性隨之流失。事實上,田徑項目本身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是比較樂忠于此項目的,所以需要對現有教學方法等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項目經費是各學校主要考慮的問題,關系到該項目實施的成敗,所以也是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所需注意的重點事項。
2.2所呈現出的問題分析
2.2.1 優劣勢分析 在實際開展這一田徑項目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最大優勢特點為:簡單易開展,所項目器材設備的要求不高,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1)難度相對較大,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對學生體能消耗較高,進而因身體上的過度疲勞致使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隨之下滑。(2)在所涉及到的器材中,對器材本身的性能等提出了高要求,所以相應的在資金投入上較大。
2.2.2 器材與經費問題 在實際開展田徑項目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相應配套器材的提供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而在小學中趣味田徑項目的引入,突出強調了項目的趣味性,所以在器材的顏色上需要具有吸引力,同時,在器材重量的設計上要滿足小學不同年齡段學生身體力量特點,并要兼顧安全性。而這些器材本身的損耗較大,加上對器材的安全性等要求較高,一般多數器材又是以塑料為材料的,所以使用幾次后就會發生嚴重的磨損現象,或是無法再使用,因此經費投入比例較大。而這些器材又是由國家統一規定與銷售的,損耗較快的特點下致使該類器材存在著供不應求的問題,進而給這一項目的實施帶來了阻力。此外,完善配套器材的配置本身需要一定量經費的投入,加上磨損快致使經費投入較大,因而也使得項目的實施效果受到影響。
2.2.3 教材內容不健全,數量有限在實際開展趣味田徑這一項目的過程中,需要實現相應配套教材的使用,但是,目前現有教材內容不全面,對于各項目的規則等講解不清晰,難以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憑借教師個人的經驗與理解來進行教學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致使田徑游戲規則性被弱化。同時,現有教材并非是大量推行的,網絡資料目前也相對較少,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得趣味田徑這一項目難以遍地開花,深入人們的意識之中。
2.2.4 相應教師指導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有待提升 一方面,當前我國趣味田徑項目還尚未走進每個體育教師的視野之中,一些教師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即使是在推行的過程中,由于對該項目缺乏深入的了解,致使項目的開展浮于表面,難以發揮出趣味田徑的價值與作用,同時也使得相應投入遭受了浪費。另一方面,在現有教育指導人員隊伍結構上,尚未實現相應專業大學生的積極引入,同時很多高校還尚未將其融入到體育生教育課程之中,所以難以確保教師指導隊伍能夠為趣味田徑項目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
3.1實施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對策
3.1.1 實現游戲項目的創建 將這一項目引入到小學體育教育中,基于小學階段學生不同年齡層次的特點,針對田徑運動的難度進行分級,進而以相應游戲的開發來賦予田徑項目以趣味性,針對小項目的實施,可基于項目所存在的內在關聯性來強化項目的趣味性,并確保游戲的難度能夠適應相應年齡段的小學生。同時要確保田徑項目的實施,能夠為接下來項目的開展奠定基礎,促使項目之間存在一定的承接性。針對趣味田徑下相應理論教學的開展,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等應用,融入卡通人物圖片以及小視頻等來進一步提高項目理論教學的趣味性,確保學生能夠在對趣味田徑項目產生興趣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到其中。
3.1.2 在深入項目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與其他項目進行穿插融合 在深入項目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與其他項目進行穿插融合的方式包括:(1)要將少兒趣味田徑理念進行深入開發,搭建出相應的教育模式,以確保項目的成功實施。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要以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強身健體習慣等原則為基礎,在確保項目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的基礎上,利用專門的體育趣味設計軟件來實現項目的開發。(2)可將項目進行穿插融合,如在體育運動中,球類運動本身具備著很強的趣味性,所以將其與田徑項目進行融合后,能夠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在球類運動中實現田徑訓練項目的實施。同時,要在大課間活動時實現相應田徑項目的訓練,積極借助相應的訓練器材等來促使學生在愉快的過程中來實現對身體的鍛煉。
3.1.3 實現親子類運動項目開展
在實際開展趣味田徑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對于小學階段而言,可以通過親子類田徑運動項目的開展來進一步強化學生與家長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要意識到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優勢作用,并以親子類形式來強化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交流,促使在游戲的過程中實現運動,在運動的同時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下,家長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與子女間的溝通交流逐漸減少,極少能夠意識到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也無法找到適合的途徑,所以以親子類趣味田徑項目的開展能夠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出路。
包括:(1)在項目器材上。基于在實際踐行這一項目的過程中,項目器材問題的存在致使項目實施效果不佳,因此,這就需要首先從宏觀角度上加大該領域的研發與投入力度,確保在體育器材的制造上能夠滿足國際化標準要求。(2)要針對趣味項目的特點,實現個性化器材的打造。針對器材損耗快等因素,需要提升器材再利用率,實現對廢棄器材的再利用,通過手工二次制造來降低器材投入力度,減輕器材投入過大所帶來的壓力,為確保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3)在教材問題上,需要以統一教材的頒布為基礎,豐富并健全教材內容,明確各項趣味田徑游戲的規則等,確保能夠為該項目的實施提供有效指導。
3.3加大對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
要想確保少兒趣味田徑項目能夠在小學中實施順利實施,并達到項目實施的目標,就需要注重對相應師資力量的培養。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提高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為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性的前提,豐富培訓途徑,加大培訓力度。同時,要以多地培訓的方式促使相應的教師能夠深入教學現場來實現經驗的積累,為其更好地實施該項教育活動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要積極引進新力量,高校要將該教育課程融入到體育專業教育之中,以提高相應人才輸出的質量,滿足當前小學開展少兒趣味田徑下對教師所提出的高要求,真正發揮該項目在培養小學生田徑知識技能、提升小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并實現田徑后備人才的儲備打下奠定基礎。
將少兒趣味田徑項目融入到小學教育之中,能夠為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并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田徑知識技能,實現田徑后備人才的高效儲備,同時也為實現終身鍛煉的目標奠定了基礎。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實施效果所呈現出的問題,需要在打造趣味田徑項目的基礎上解決項目器材與教材問題,同時加大相應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為實現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中實施的價值與作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鐘宇.少兒趣味田徑對適齡學生基本田徑技能培養效果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2]陳玉玲.“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實施效果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5.
[3]吳迪.哈爾濱市推廣“少兒趣味田徑”的探索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2014.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077-03
收稿日期:2016-06-13
作者簡介:史敏(1979~),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和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