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敏
(江蘇省啟東中學,江蘇 南通 226200)
?
關于上好高中學段室內體育課的思考
鄒德敏
(江蘇省啟東中學,江蘇 南通 226200)
2016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保證課程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深化教學改革,完善體育課程”。
當前,高中階段3年中,每周盡管有2節體育課,但因氣候原因,江蘇一學年約有25%左右時間不能上室外體育課。學生身體處于發育階段,內心非常渴求進行室外體育鍛煉,而學校受場地因素影響,往往遇到下雨天就不能保證上室外體育課。多數學校室內體育課形同虛設,往往被迫改上自習課或被其他高考科目老師占課。一方面學校在管理上不夠重視,另一方面廣大體育教師意志不夠堅定,認識不到位,更主要的是廣大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加上本身課業負擔較重,有做不完的作業,部分學生希望在雨天室內體育課上完成文化課作業。室內體育課時間無法保證,教學效果較差。筆者把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寫出來,意在拋磚引玉,請行家斧正。
原因包括:(1)國家課程標準有規定,要求開足開齊課程。高中學段體育與健康課程規定學生要修滿11個必修學分,其中健康教育專題系列占1個學分,分布在6個學期中。最后要完成考核,學生方可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畢業要求。(2)體育課因氣候條件,如下雨、霧霾等原因,而被迫改上室內體育課,這段時間是體育教師應該堅守的陣地,體育教師希望通過上好室內體育課,來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任務,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更好地完成后續室外體育課教學任務服務。
除了特殊原因外,在能夠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我們盡量進行室外體育鍛煉,這也是由體育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但是,一學年雨天、霧霾天氣那么多,室內體育課上什么?上好一節室內體育課的內容其實很多,如課堂常規、健康知識、競賽規則、游戲、運動損傷預防、欣賞體育比賽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據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抓住學校體育文化及學生身心特點,結合體育與健康模塊選項教學的實際,在學校內部統一體育室內課必修內容,比較系統地選擇了高中學段教學內容,實踐證明教學效果比較好。另外,健康知識選學內容據學生個性興趣特長、校園體育文化、家庭體育文化等,讓學生自行設計,自選內容。
安排室內體育課內容一定要從學校、學生實際出發。以江蘇省啟東中學高一為例:(1)高一新生進校,第一講安排體育課堂常規很重要,放在第一課,立下規矩,便于師生共同遵守,如課前、課中、課后的具體要求等。(2)第二講安排《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每年均要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體育教師在測試前先上室內課,重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讓每一位學生明確測試目的、測試內容、測試方法、評價標準以及常規鍛煉措施。(3)第三講安排田徑競賽規則講座。田徑模塊必選必學1個學分,江蘇省啟東中學放在高一年級第一個學期進行,另外第一學期10月份有校田徑運動會和趣味運動會,所以第三講安排田徑競賽規則,結合校運會規程來講授。在高一年級下學期,一方面利用雨天室內課講授足球普修內容技術分析和簡易規則(江蘇省啟東中學是足球特色學校,目前班班有足球隊,學校有足球社團和校男子足球隊)按學校課程要求在高一下學期安排一個模塊足球選修,面向全體學生。另一方面通過視頻學習武術操《英雄少年》等,為豐富大課間內容而作準備。
第二學年主要是按選項分開來上室內體育課。課前確定不同選項班級上課地點,上課內容主要是本項目基本功學練方法,技戰術方法、運用時機、學練注意事項、規則和本項目比賽欣賞。主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讓相同興趣的學生一起學習同一項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多,課堂氣氛總體較好,而且教師的特長更容易展示出來。如筆者是一名籃球國家一級裁判員,教學籃球規則對筆者來說就比較得心應手,由于同一選項人員一起上課,他們興趣、愛好、專長相近,學生學習的投入往往又感染筆者,師生間容易產生共鳴,課堂教學氣氛融洽,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在高二下學期室內體育課增加了一些紅十字救護內容,如心肺復蘇、創傷救護、常見急癥處理、意外傷害和突發事件處理等,學生非常感興趣,其因在未來生活中適用性較強。
到了第三學年,重點是教會學生沒有小伙伴時怎樣鍛煉?缺乏體育器材時怎樣鍛煉?通過體育鍛煉怎樣培養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還有就是完成健康教育專題系列考核。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1)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平日注重積累,不斷提升自己室內課的教學能力和技巧,體育教師室外課是強項,室內課教學相對較弱。(2)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課上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要結合室外體育鍛煉項目和學校傳統體育文化。(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直觀教學,加強同學生互動,千萬不能一言堂。(4)結合學生所選項目進行重大體育賽事欣賞,拓寬學生視野。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講解一些規則、技戰術分析等,也可以進行討論,如討論場上隊員配合技巧及教練員指揮藝術、裁判員公正執法等。(5)創編鍛煉方法,豐富平日體育鍛煉內容,提升同學自我鍛煉能力。(6)結合體育發展史,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使學生了解體育文化,傳播體育知識,拓寬眼界。(7)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師給有限的道具,要求學生組織3~5人進行鍛煉;模仿動作猜出運動項目等。(8)學會評價自己。體育教師通過室內課教會學生評價自己的體育學習態度、體育鍛煉習慣、體能狀況、運動技能水平、團結協作能力和意志品質等。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1)接受體育理論知識,提升自我體育素養。(2)懂得科學鍛煉方法,并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3)學會遵守規則,遵守體育道德,團結協作,奮力拼搏,傳遞正能量,積極向上。(4)在體育鍛煉中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并能在運動前加以防范。(5)在欣賞體育比賽的時候能夠發現美、感受美。(6)能夠利用互聯網資源,學習有關體育知識,欣賞新興體育項目,創造性地養護身體。
筆者認為評價高中階段體育室內課教學效果,既要抓好對每一節課的評價,又要重視3年中通過系統的體育室內課教學預期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我們覺得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通過3年的系統學習,學生體育理論知識日漸豐富,體育素養日益提升,如能夠學會正確處理體育鍛煉和文化學習的關系,知道積極性休息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幫助等。(2)身體素質測試中動作規范,成績普遍提高。在每年9、10月份學生體質測試中,每學期學生個體均有明顯進步,高中階段耐力和一般力量提高較快。(3)運動技能水平較大幅度提高。通過選項模塊學習,技術較規范,有一定的戰術素養,懂得競賽規則并能擔任組內或班內比賽的裁判工作,學會自我評價所選項目的基本功、技術、戰術掌握情況,對自己比賽能力技巧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等。(4)安全意識普遍增強,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如選擇籃球項目學生勤剪手指甲、運動時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在教學比賽中能遵守規則,特別是對抗項目中能主動保護他人和自身。(5)通過3年系統的室內課理論學習,明白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且自覺參與各種體育鍛煉,在鍛煉中注重運動負荷的調控和安全措施的落實,養成每天科學鍛煉1小時的好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鄒德敏.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體育教學,2009(11).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102-02
收稿日期:2016-06-02
作者簡介:鄒德敏(1969~),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籃球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