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暴志剛(.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山西晉中 03060;.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第三附屬小學 山西太原 030006)
從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普及化看大學體育教學①
馬蓉1暴志剛2
(1.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山西晉中 030620;2.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第三附屬小學 山西太原 030006)
隨著德、智、體、美為基礎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結合我國國民體質及健康水平有待提高的國民基本情況,大學體育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學的形勢日新月異,大學體育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該文則主要從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普及化角度來分析探討大學體育教學。根據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情況,在保留優秀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為更好地開展大學體育教學而努力。
大學體育 體育教學 體育俱樂部的普及化
大學體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它為實現全面素質教育提供了動力基礎,為全名健身、全民體育提供了教學上的強大保障;另一方面它為社會輸出了一代代的體質健康人才。在腦力競爭的社會擁有健康的體質已經成為取得勝利的第一步。大學體育課程是所有大學高等教育教學的公共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鍛煉和健康健身的基礎知識以及疾病預防和傷口處理的基本技能,提高畢業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獨立能力,使大學畢業生做好社會生存的心理和生理雙重準備。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形勢如其他學科教學發展一樣,從弊端重重的、固守陳規、死板單一、沒有活力創造力的陳舊教學方式中“走出來”,根據國家形勢政策的發展,隨著政府的重視和政策的扶植,體育教學逐步打破陳規,創造出新的各具特點、各有特色的大學教學形式,而其中大學體育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了教學形式的新秀,教育界的新寵。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教學形式是以在大學校園中成立一個公益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沒有任何歧視的、公平平等的大學體育俱樂部,這一俱樂部不是單純的個體學生建立的社團,而是受學校體育委員會管轄的合法正規的體育鍛煉活動和項目的組織形式。現在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普及成為趨勢,而我們則要通過大學俱樂部的普及化來研究如今的體育教學的優點和創新之處,為其他教育教學形式提供范例,為大學體育教學更好地發展提供幫助;我們也要研究其中的弊端、發展瓶頸和局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我國體育教學事業以及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掃清阻礙,提供長久動力。
1.1 大學體育俱樂部的發展
大學體育俱樂部是在大學校園中成立一個公益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沒有任何歧視的、公平平等的大學體育俱樂部,這一俱樂部不是單純的個體學生建立的社團,而是受學校體育委員會的管轄,體育俱樂部有各個體育項目的部門,以“健康第一”為中心思想理論,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學習為原則,學生和教師通過加入體育俱樂部開展的各式各樣的文化體育鍛煉活動的各個項目部門,來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提高了學生老師的身體質量、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趣味和色彩、提高了學生教師的體育鍛煉意識、響應了國家“全民健身、全民鍛煉”的號召,為廣大師生提供科學的職業的指導,并且制造了充足的體育鍛煉的環境和氣氛。體育俱樂部有足球、籃球、網球、排球、乒乓球、臺球、橄欖球、柔力球、羽毛球、棒球、健美操、跆拳道、體操、拉拉操、輪滑、游泳、武術等等。詳細的教學課程則根據各個高等教育大學的具體、實際經濟物質基礎條件來定。除了主流的體育項目之外大學也可開設依據學生大眾興趣和愛好的其他項目。在高等教育教學中,采用體育俱樂部形式進行教學,能夠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符合學校體育改革堅持“健康第一”的發展方向,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應用體育基本知識,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和提升身心健康。
1.2 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普及情況
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普及情況筆者主要從國內各城市之間的各大高校普及情況以及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教學形式的應用在我國全國各大高校體育教育事業中教學其他形式中所占的比例進行了分析比較。
現如今我國的體育教學形式主要有3種:一是傳統的體育教育形式,完全的老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局面;二是體育教學改革以來,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形式與大學體育俱樂部式的教學形式相互協調應用的形式,其中在傳統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選擇、自覺學習的能力的教學局面;三是完全的“三自主”體育教育教學形式,這是一種完全新式的“體育項目為主體,學生完全自己解決問題”的教育形式。
其實這3種教學形式也將成為我國的體育教育教學發展的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傳統階段,即完全的老師占主導地位,教學內容為老師傳授,學生處于完全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很明顯是陳舊的腐朽的不適合社會教育教學發展的,但是這種形式卻與中國的自古以來知識“授之于師”的傳統文化有很深的關系,所以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抨擊,而應該辯證地看待它;第二階段為探索發展階段,即傳統教學形式與大學體育俱樂部形式協調發展的階段,其實這一階段不只是涵蓋大學體育俱樂部的大學體育教學形式,也包含了教育以及體育教學改革階段探索的其他新的非主流的教學形式,這一階段屬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上升階段,有改革的機遇,也有傳統教學形式和超前教學形式的阻礙,是迎接挑戰的階段,這也是我國大學體育教學形式的當前階段;第三階段是最終“三自主”階段,是一種“以體育活動為主要事件,學生為主體機能”的大學體育教學形式,這種形式是完全沒有系別、性別、級別區分的完全“混搭”和隨機地、完全地依據學生愛好組合的大學體育教學形式,這種完全的自主自覺教學形式,具有充分的活力和創造力,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真正地“出于喜愛”,完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在現如今我國的教育教學局面而言,這種學生完全自覺還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的素養,這種教學形式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最終目標和方向,而且我國教學形式正在做出努力,相信我國很快就會完全實現這一最終目標。
①作者簡介:馬蓉(1980,12—),女,漢,山西左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暴志剛(1980,5—),男,漢,山西武鄉人,大學本科,小教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在我國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形式下,大學體育教學也在不斷地革新和探索發展,在新型的世界格局下,這個以腦力勞動為競爭的知識型社會,教育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但是社會的發展中,健康的體魄才是所有勞動和競爭的基石,所以我國的大學體育教育教學成為了教育的重要部件,重視大學體育教育是培養具有健康身體的人才的關鍵,全面素質教育包括了身體素質,所以提高人才的身體質量是社會的必然走向,同時為了這些要求,大學的體育教育教學形式也在不斷地革新。各個大學都順應時勢展開了體育教學改革,但是,由于人們的思維定勢造成了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有疏漏,大學體育教學的成績依然不盡如人意,總而言之,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依然存在問題,大學體育教育的革新道路還很漫長……
當前我國體育教學的形勢很復雜。一,陳腐的傳統教學形式依然存在,傳統的固守思維依然存在,教學的弊端也就是必然的。比如,大學體育教學在整體上還是以老師起著重要的指導地位,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受到限制,定式教育以及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死板不靈活、不新意,造成了教學局面的枯槁、無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教學單一,體育教學中沒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或者說在革新后這種程度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發展,班級授課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卻依然是各大大學體育的主要教學方式。三,運用固定的運動形式來進行測試以評估學生的身體質量存在很大的偏差,并且各種“標準”的設置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一個行業受到金錢的影響時就變成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的成長對于其教育的相關要求的準則相當之高。從體育俱樂部的大范圍的普及和人民廣泛的參與,我們可以看出當下體育教學的自信與自我取得的一系列良好成果。但同時更應該自省并且改正不足以取得更好發展。
[1]楊再準,俞繼英.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資源和可持續發展[J].上海體育學報,2003,17(1):20-27.
[2]吳毅剛,王建.論學校體育訓練的制度改革[J].上海體育學報,1999,23(2):75-77.
[3]劉志民.上海市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學論述[J].成都體育學報,2001,22(2):10-12.
G807
A
2095-2813(2016)07(b)-00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