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郝文亭(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海口 571158)
高校體育教學視閾下民族體質健康發展途徑分析①
王健 郝文亭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571158)
在整個民族的體質健康發展工作中,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起著關鍵作用。其承擔著一個民族青年體質健康保持與提升的主要責任。從高校體育教學層面出發,來強化我國的民族體質健康水平是有效且必需的途徑。
高校體育教學 民族體質健康 途徑
整個民族的體質健康水平能夠充分體現此民族的綜合競爭力與生命力,同時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繁榮興盛與社會文明進步程度。在整個民族中,青年為其生力軍。故而,青年的體質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整個民族的體質健康水平。高校作為青年體質鍛煉的主要基地自然在民族體質健康發展中責任重大。在高校教育中,體育教育為必不可少的主要組成單元之一,借助于良好的體育教育,能夠全面提升青年的體質水平,使得青年擁有良好的體魄。隨著民族體質健康重視度的逐漸提升,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也受到社會各界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關注。基于此,高校體育教學就教學宗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多個層次加以不斷創新與改革,力圖以自身的力量來促進我國民族體質健康水平穩定上升。
1.1 學生體質健康觀念差,體育教學有效性低
當前,大多數的高校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高校女生出于愛美的思想,存在著“以瘦為美”的錯誤飲食觀念,而高校部分男生卻存在著無視健康飲食,在生活中保持暴飲暴食等錯誤的餐飲習慣。在高校中經常會見到肥胖學生以及體質較弱的學生。就青年學生來講,較低的體質健康水平不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學習效能,削弱其學習興趣。通常情況下,長期不良的運動習慣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惰性,不利于其學業以及其他相關素質的提升。總體來看,現今高校學生尚沒有充分認知到體質價值對于自身發展的價值,較低的體質水平不僅阻礙高校學生完成必要的學習任務,同時在其他能力培養上也起著制約作用,如反應能力、意志力等。
1.2 體育教學內容與方式僵化
就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方式而言,其依然保持著以競技運動技術為主的保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單調,技術性過強,缺乏趣味性以及娛樂性,沒有充分重視學生在生理特性以及心理特性上的不同。對于大部分的高校學生而言,從小學至今,體育運動項目貫穿于整個過程,長時間的鍛煉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此外,這么長時間以來,學校體育教育一直延循的是保守的教學方法,同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校體育教學以及課外體育運動加以約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活潑的學生對體育產生厭煩心理,影響其運動天賦的充分發揮,大大降低了這部分學生積極鍛煉的意識與行動力。針對體育教學,高校在最近一段時期采取了諸多的方法、手段加以改進,但是,依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對于教師的講解、示范以及指導處于被動狀態。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沒有精力去感受與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積極性不夠,更無從談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1.3 高校體育考評機制有待完善
在現今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除了上述兩個主要的問題,考核機制也是突出問題之一。就大多數的高校體育教學而言,其在考評體育教學工作上通常過度關注學生的考核數據,試圖通過單一的、機械化的數據來評價高校的體育教學效果。這種考評機制不利于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影響是,無法實現應有的教學有效性。
2.1 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意識
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提升學生健康體質是教學目標之一。在創新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首先需要把準方向,要將重點放在對于學生的培養上。就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而言,不管采取何種革新方式與模式,其工作的核心都為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活動加以培養,使之充分認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意識,得以實現體質的健康發展。 此外,還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在人類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體育鍛煉貫穿始終。鑒于以上特點,在高校體育教育階段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具體來說,高校應著重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培養其積極性、習慣與能力。體育意識的主要價值,體現在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環節有效發揮自身的運動能力,養成無意識地鍛煉身體的習慣,幫助學生盡快認知到體育學習以及體育鍛煉不僅僅體現在求學階段,還應當運用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當大學生離開高校后,終身體育意識會繼續指導其科學地進行家庭體育、工作體育以及社會體育工作,有助于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乃至整個民族體質健康的持續發展。
2.2 優化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習慣
在安排體育教學內容上,高校應將提升學生體質目標融入傳統的競技類運動項目教學中,體現在相關教材中,應充分融合健身教育,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開展具體的教學,促進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與持續化發展,做到與時俱進,使之相符于當前的倡導的“健康第一”與“終身體育”理念。此外,針對運動項目的選擇,需要參照高校的客觀實際,盡量確保體育運動項目易學、易練且實用,同時能夠被充分運用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學生借助體育教學,學習到實用的體育活動項目以及相關技能等,從而積極引導其開展體質鍛煉,形成自我鍛煉的意識與習慣。此外,高校體育教學一定要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質鍛煉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例如游戲式教學、引導式教學以及個性化教學等,同時結合信息化技術,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全面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為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
2.3 創新體育學習評價體系
在對體育學習評價體系進行創新上,需要應對學生學習鍛煉整個環節給予充分關注,從多個角度來呈現教學評價的價值,有效提升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具體而言,評價體系包括的項目有:體能與技能、進步程度以及過程表現等。這些項目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此外,評價指標還應當與學生實際情況充分貼合,從而提升評價指標的執行力與科學性,激發與調動學生體質鍛煉的熱情值。在合理區間內,可以準許學生參照自身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盡量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確保每位學生的體育權落實到位。除了上述提及的體能、運動技能評價外,還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交際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加以考評。通過創新體育學習考評機制,使得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在民族體質健康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此,相關教育機構以及研究部門需要重視高度重視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正視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使其能夠帶動整個民族的體質健康工作順利開展。
[1]姜佳男.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43-44.
[2]李帥許.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2):138-139.
[3]弋晶.健康第一: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8):76-77.
①作者簡介:王?。?991,11—),男,漢,四川綿竹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體質。
G807.02
A
2095-2813(2016)07(b)-007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