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瓊董云江(.紅河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紅河 6600;.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學 云南潞西 678400)
基于公民社會視野下的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研究①
申麗瓊1董云江2
(1.紅河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紅河 661100;2.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學 云南潞西 678400)
公民社會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必然產物,公民越來越關注自身意識的覺醒,行使自身擁有的各項權益,由此,自發性社團組織逐漸增多。其中在國家全民體育號召下,體育組織呈現規模化方向發展,為我國體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文章將從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概念入手,分析當前組織面臨的各類困難,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及措施。
公民社會 自發性 群眾組織 體育組織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政府加大了對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的關注力度。作為一種公民社會背景下的結果,該組織在促進社會公民行為規范化、激發公民意識等方面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對社會文化環境的構建具有積極作用。然而,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尚處于發展階段,在發展中面臨人、財、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多數情況下,更加關注個體需求,忽略了社會自治目標。因此,加強對該問題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基于人們共同體育運動愛好與追求基礎之上,依靠地緣、人緣等關系而組成的,具有自主管理、結構松散等特點的體育休閑娛樂交際組織。綜合定義來看,該組織是我國公民社會的一部分,也是體育領域滲透至公民社會的具體表現。
1.1 組織發展面臨的困難
現階段,多數組織中都有指導員,其中離退休、兼職人員較多,且多由組織當中體育運動技能較高的成員擔任,具有較高積極性。但是由于缺少專業知識的支持,無論是體育知識、還是醫療保健都過于偏向主觀層面,講解內容相對膚淺、紕漏較多。因此,在體育指導薄弱情況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組織成員運動技能的有效提升,影響了自發性組織的發展,嚴重情況下,組織很多活動被擱淺,不利于組織持續發展。
1.2 場地設施不足
我國很多體育場館不對市民開放,且公共健身場地較為有限,難以滿足群眾體育需求。體育活動順利開展離不開場地的支持。人們在街頭巷尾等場所進行體育鍛煉早已成為習慣。不可否認,公園等場所的開放,緩解了場地壓力[1]。但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數量與日俱增,加之一些小攤販占道,導致原本并不寬松的場所更加擁擠,且鍛煉的人群也會因為場地的問題出現一些矛盾。
1.3 經費不足
目前,組織經費來源于成員會費,可見,組織日常活動需要的經費尚未得到社會、政府的支持,還需要依靠自身力量獲取資金。不僅如此,受到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消費意識不夠強,尤其是在體育消費方面少之又少,成為阻礙組織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體育活動需要擴音器等設備的支持,沒有多余的資金聘請專業人員,不利于組織規模進一步擴張,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
1.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主體,對于組織的支持力度直接決定了組織未來發展。但是綜合上述現象來看,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遠遠不夠。不僅如此,自發性組織多進行自主管理,社會化程度較高。內部缺少完善的財務制度,經費分配不合理,尤其是在財務監督方面,缺少預算的支持,沒有籌款制度,無法為組織各項活動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2.1 加強指導員培訓
指導員作為科學體育活動的核心,其體育專業知識掌握水平直接影響組織未來生存和發展。針對當前指導員數量不足、專業水平低等問題。政府應從全局出發,鼓勵更多退役的運動員、體育教師擔任組織指導員,為組織內部成員各項體育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如:舉辦短期管理培訓班、技能培訓班等,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質指導隊伍。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奠定堅實的群眾體育基礎,且能夠提高專業體育人才資源利用率,為我國體育事業長足發展注入更多力量。
2.2 重視場館管理
各地方政府應積極響應國家全民體育號召,加大對該地區自發性體育組織的關注力度。加強對體育場館的經營與管理,充分發揮體育場館多功能作用,將一些非訓練及比賽體育場館適當開放,緩解場地壓力,滿足更多市民體育鍛煉需求,進一步調動組織成員體育活動積極性。不僅如此,還應將群眾體育作為一個重點,在政策、物質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激發群眾體育鍛煉熱情。
2.3 加大宣傳力度
政府、體育部門應向群眾落實好廣泛、深入的體育健身宣傳教育工作。具體來說,一方面,利用電子媒介、廣播等形式,倡導科學、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并鼓勵群眾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提高群眾對體育的認識,挖掘群眾對體育運動潛在的熱情等,從而充實組織人數,促進組織規模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相比較國外發達國家,我國自主性體育事業尚處于發展階段,整體水平不高。基于此,可以積極學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采取量化評估、公開招標等形式,讓更多成熟的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在競爭趨勢下獲取更多權益。如政府對組織提出具體的工作要求,然后給予相應的經費補貼,并加以監督和管理,能夠確保各項約定能夠落實到實處。
①作者簡介:申麗瓊(1966,4—),女,漢,紅河蒙自市人,紅河學院體育學院,本科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方向教學與研究。董云江(1964,11—),男,漢,潞西人,本科,高級教師(副高),研究方向:體育方向教學與研究。
2.4 推廣新型項目
現階段,我國群眾體育組織活動內容較為單一,且變化周期較長,無法滿足群眾對體育活動提出的多元、個性化需求。加之組織成員老齡化現象嚴重,促使組織發展顯得緩慢,且缺少活力[2]。因此,相關體育部門應在社區、群眾中積極推廣新型體育運動項目,拓展群眾視野、且能夠滿足群眾體育需求。更為關鍵的是能夠給組織注入更多活力。
2.5 組織自我完善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無論政府給予多大的支持,如果組織內部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完善,依然起不到積極的效果,不利于組織持續發展。由于自發性群眾組織的成立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使得組織管理顯得松散,不夠規范[3]。因此,組織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入手,制定符合自身特點、合理的規章制度,如:財務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加強對組織內部各項工作的高效管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使組織各項工作有序進行,且能夠規范群眾行為,逐漸培養群眾的集體榮譽感及認同感,在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確保組織又快又好發展。組織只有具備較強的實力,如:能夠獨立開展體育活動等,才能夠承擔起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能,進而獲取相應的支持。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該地區開展評選活動,制定完善的評選機制,在各個組織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格局,調動各個組織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好地發展該地區體育事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自發性組織還會面臨更多其他的挑戰,單純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政府、組織及內部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夠為組織發展找到更好地發展路徑。
根據上文所述,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已經成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等方面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但是,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自身特殊性等影響,面臨著更多不足和問題。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各地方政府應明確認識到自身具有的宏觀調控作用。在實踐中,應從資金等方面給予組織一定支持,完善硬件設施、培養指導員隊伍。同時組織內部也應積極調整和改善,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國情的組織發展策略,從而促進我國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能夠獲得更好地發展。
[1]江育恒.走向公民社會:非政府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路徑分析[J].研究生法學,2014(2):131-141.
[2]黃亞玲,郭靜.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自發性健身活動站點的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9):10-16,49.
[3]張金橋.我國自發性體育社會組織的合法性及其發展中的政府職責[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3):213-218.
G80-05
A
2095-2813(2016)07(b)-011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