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波(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永州 425199)
?
淺析新課改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①
陳進波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永州 425199)
摘 要: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在社會發展中具備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是現代高校教育工作重要構成項目,在現代社會發展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著眾多挑戰,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推動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促使高校體育教育更加科學化發展,這一問題也將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著重解決的問題。基于此,該文以新課改為教學大背景,對高效提教學方法改革進行研究,以期借助該次研究更好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 體育教學 教學方法改革 實踐教學
大學教育作為承接學生與社會轉折的關鍵點,在這一時期做好相關教育工作至關重要。受傳統教學思維與教育認知影響,在面對體育教育時,體育學科教學與其他學科教育相比缺少了一定重視,高校學生將關注點集中放置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忽視體育教學,使得高校體育教學形同虛設。高校體育教育目的,不僅在于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更多在于拓展學生活動范圍,使得學生參與到除學習上網以外的活動中,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感受身心放松與愉悅。
體育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存在一定差異,體育是將運動與知識相結合得學科,更多是通過運動實踐來實現的,故體育教學更多設置在課外教學。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來講,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效率,既是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更是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必然趨勢。高校體育教學價值其中包括,身體健康方面,心理發展方面,意識見解等方面。
現代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高校學生將更多時間運用到互聯網之中,而忽視身體鍛煉,加之,繁重學習任務,學生無法有效利用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因此開展體育教育,定期進行體育相關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鍛煉身體,幫助學生保持健康體魄。此外,通過鍛煉使得學生更加積極的面對學生與生活壓力,通過鍛煉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面對自身不足,鍛煉學生堅韌性格,并在體育鍛煉中,逐漸了解體育精神,積極,奮斗,進取,堅持將體育精神作為自身今后發展信條,秉承體育精神,發散意識見解,在鍛煉與活動中感悟體育給自身帶來的優越感。
2.1 教學理念與方法落后
除了體育專業的院校之外,體育學科在普通高校階段的教育當中都是一門副科,高校對于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往往不高。這種長期存在的現象直接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致使新課改教學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依然承受著遺留下來的傳統思維的影響而難以認識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意識決定行動,體育教學理念的保守自然直接制約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性改革。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是當代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實難緊隨新課改理念步伐,教學理念與方法的落后性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2.2 教學內容設置不清
高校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階段體育教育,新課改要求,體育教育內容應更加廣泛,其中包括,學生課堂成績,學生課外俱樂部運動參與成績,以及身體素質考核成績等多方面。但從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來看,由于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出現偏差,因此在內容設置上無法綜合所有教學內容,真正喪失了體育教學真正意義,學生在學習中通常處于被動地位,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3 教學改革方向出現偏差
高校體育教學任務較為繁雜,需通過各種項目的考察來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新課改教學理念實施下,要求高校體育應進行教學改革,以期不斷提升教學效率,但從當前教學改革實施狀況來看,改革主要針對課外活動以及課堂知識講解,并為提及他研究性探討與學習,教學改革方向出現偏差,教學改革意義也便蕩然無存。因此,應適當調整教學改革方向,更加深入對探究式教學學習剖析,使得教師更加全面的認識到高校體育教學的意義與目的。
3.1 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方法
高校體育具有重要影響地位,在提升學生滲透韌性,鍛煉學生優良體育精神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該文認為,想要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應從教師著手,在新課改實施大背景下,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高校階段學生在思想認知,思維運行中皆有著很大改觀,學生不愿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并非皆討厭體育運動更多則是礙于面子,不愿在人前展現自我,故教師想要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應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學生思想認知,調動學生參與性。高校為了學生進行全面考察,而設置學分,只有保證學分才能完成學業,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這一特征分組進行體育項目比賽,按照小組競爭方法,取得良好成績學生可相應獲得高學分,運用學分激勵教學法激發學生能動性,為吸引
學生興趣,教師也應擴展教學器材,并舉辦相關體育活動,如風箏大賽等,保證一切教學思維以學生出發,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
3.2 發掘體育教學潛能,改變教學模式
體育課堂相比較具有較大靈活性,教師可利用體育課堂教育,不斷在課堂中為學生普及體育知識,高校體育教育不僅是一課堂活動課,更是傳遞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課程。因此教師可創新教學模式,在活動中前向學生傳遞體育精神,以及體育學科知識,為高校學生普及體育運動相關知識,也可適當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國際比賽項目,凝聚學生之心,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并在講解后讓學生親自參與到體育項目中,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共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告知學生對于運動項目的技巧掌握。以此來充分挖掘體育教學潛能,改變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對于體育知識學習的錯誤認知。
3.3 實施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應用型人才需兼備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因此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也應合理安排實踐教學,依靠理論知識指導,操作實踐學習,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社會工作基本要求,明白工作技能要求,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為首要出發點,挖掘學生創新潛能,不斷提升學生體育應用技能要求。如體育課程中如何教育學生掌握體育各種項目,如排球,何種姿勢才更利于發球等等問題,學生在講解過程中,通過自身實踐,更深刻的掌握了相關知識,也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更加促進實踐教學任務的開展。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教學建設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正錯誤,以此逐漸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在實踐教學中,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樹立良好認知,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地改變自身教學方法,在體育活動中,向學生傳遞體育精神以及體育知識,共同提升學生素養,全面提升綜合學習水平,更好地發揮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石靈芝.新課標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新思路[J].當代體育科技,2015(27):222-223.
[2]俞云燕.新課標時期中學體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改進[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1):117-118.
[3]王小梅,李軍漢.淺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36-139.
[4]殷征輝.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淺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5(4):67-69.
[5]劉景黎.期待效應對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啟示[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134-137.
作者簡介:①陳進波(1979,12—),男,漢,湖北天門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與體育社會學。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04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c)-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