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歡 王云秀
西華師范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
“最近發展區”對非智力因素后進生的學校教育啟示
沈 歡 王云秀
西華師范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學生的發展是一個變化的過程,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教學論是教學的結晶。非智力因素的后進生是學生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對象。本文對非智力因素的后進生進行內因和外因分析,解讀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后進生;最近發展區;教育啟示
非智力因素后進生(簡稱為后進生)是指部分學生智力上沒有缺陷,但思想和行為上存在著較多缺點,學習情況不太樂觀,與教育者預期目標相差較遠的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后進生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真實現象,本著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態度,結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后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
后進生沒有感官的障礙,但是出現了行為習慣的偏差和學習上的困難。本文以朱智賢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作為理論基礎探討了兒童心理發展中關于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從而研究其形成原因。
(一)內在因素
學生的心理狀態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在因素。從后進生的心理狀體分析其形成原因,大多數后進生存在這樣的狀態有以下幾種心理特征:
1、叛逆心理:弗洛伊德提出了劃分心理發展階段的標準及分期,他認為青春期的個體最重要的任務是擺脫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容易對成人產生抵觸情緒。青春期的學生有較為敏感和脆弱的情感,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能力,受到各種外界環境的影響,在這一時期的態度和言行往往與要求者相反,并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思想道德問題。比如喜歡以成人自居,不喜歡受約束,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偏執,對長輩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是頂撞長輩。
2、懶惰心理:懶惰心理是指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但是沒有行動,寄希望于幻想,同時希望依賴他人完成任務達到目標。這類學生對于學習缺乏動力,缺少上進心,意志不堅定。在學習上通常表現為上課時不思考問題,依賴教師和同學,使得思維越來越遲鈍,課后不復習或者是不完成作業,做事拖沓,不積極不主動等。
3、厭學心理: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的消極態度,對學習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學習對以后的發展沒有幫助,缺乏學習的興趣,從而對學習表現出厭惡感。厭學情緒對學生的健康的身心發展起到了極強的阻礙作用。具體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常以各種事由作為逃避學習的借口,更為極端的表現為逃學。
4、畏難心理:美國華生認為可以用客觀的刺激—反應來論證高級心理活動思維。失敗的時候旁人對其譏諷或者是批評,不愿意再次嘗試,這樣的刺激和反應造就了畏難心理。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害怕失敗就不敢去嘗試,這樣的循環使得學生遇到困難就望而生畏,喪失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二)外在因素
處于發展期的學生接觸最多的便是家庭和學校,社會層次接觸較少,但各個方面都會對其性格、習慣等造成巨大影響。
1、家庭方面: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會形成不同性格的學生,父母的行為和思想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放任型家庭式教育下的學生責任感弱,不受約束,缺乏行為準則和規范,以自我為中心;專制型家庭式教育下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恐懼等消極情緒,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
2、學校方面:教師個人的行為習慣、教學風格不適合學生,學生也不愿意與教師溝通交流,導致師生關系愈漸疏遠。班級的學習風氣不濃烈,認真學習成為譏諷對象。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嚴格,賞罰不分明等。
3、社會方面:整個社會的風氣、價值取向、文化建設等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周圍的不良事物的誘惑,交友不慎等。
維果茨基是蘇聯著名心理學家,主要研究兒童心理和教育心理,在教育與發展關系問題上,他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思想。維果茨基認為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一是現有發展水平,指學生現有的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期望發展水平,指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現有水平和期望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一)認知解讀
孔子曾經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種啟發式教學的思想與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思想不謀而合。最近發展區也被稱為“支架式教學”,與繼往開來的思想重合。將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看作是繼往,最近發展區看作是開來,在繼往的基礎上實現開來就變的容易得多。交互式的支架教學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互動,從合作習得知識或者經驗。“支架式”教學應用的關鍵是保證支架一直使學生處于“最近發展區”。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在適當的時候提出指導意見,既不阻礙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又在學生前進的道路上點亮一盞明燈。
(二)社會解讀
維果茨基提出:將集體活動成果向個體活動成果的轉化過程稱為內化。可以看作三個過程。其一,集體活動創造出成果。社會是一個大集體,不同的社會環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模式導致不同的行為反應,個體的發展是在與社會的交集碰撞之中產生的。其二,個體之間交流獲得集體的成果。個體通過符號中介與集體或個體進行交流,這個符號中介包括了語言、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傳遞信息的載體。其三,個體將集體成果轉為為個體成果。在教育方面指學生和教師共同活動產生的成果,教師引導學生將集體的成果轉換為學生的個體成果,或者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任務獲得的成果,這個共同的互動空間就是最近發展區。
(三)學校教育解讀
維果茨基指出:“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教學既要立足于現有的水平,又要指向學生可能的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好的教學必須走在發展的前面,好的教學要循序漸進,向前推動“最近發展區”。學生是成長的,發展中的人,因此不同時期的學生對應的“最近發展區”也不盡相同,“最近發展區”的變化使得教師在提供“支架”的時候應該先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再決定是否對這個支架做出調整,是向上調整還是向下調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重要角色,不是主要角色,教師的教學應該圍繞學生進行。如何能學生快速地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找到創新之處,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供了突破點,支架式教學模式訓練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形成了獨特個性,增強了自信心,塑造了積極的情感,鍛煉了意志力,形成了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
斯金納的發展心理學理論中把沒有任何能觀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為反應稱之為操作性行為,他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強調塑造、強化及消退、及時強化等原則。
本文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結合斯金納的行為強化控制原理,結合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以下后進生的轉化步驟:
第一步,明確現有水平。教師先通過診斷性評價確定學生的現實水平,從學習水平、心理水平、認識水平、能力水平四個方面把握對象的當時狀況。正確認定現有水平是轉變后進生學習情況的基礎。
第二步,發現后進生本身存在的優點。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窮的,沒有限制的,不能小覷學生的潛力。消除對后進生的偏見,對后進生要有愛心、耐心、關懷與鼓勵。
第三步,設置合適的最近發展區。在后進生的現有基礎上,對比分析后進生與非后進生的各方面差距,預測后進生在以上四個方面一定時間內可能達到的水平,多鼓勵多表揚,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循序漸進地實施一系列教學活動以達到預期目標,比如約束其行為習慣,監督其工作完成情況,適當獎勵和懲罰等。
第四步:強化轉化成果。在后進生脫離現有水平達到一個較高層次的水平時,這個現有狀態并不穩定,所以需要及時鞏固,積極的強化作用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第五步,診斷評價。在后進生第一個轉化階段完成之后,測試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則再次循環這一階段,達到則可設定下一最近發展區。
圖1為后進生轉化步驟流程圖。轉換期間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可避
免,出現情緒反復和成績波動是常有的事,因此需要注重外部環境的影響,關注其心理變化,及時疏導開通,提出科學的建設性意見和解決方法幫助其走出困境。當學生處在“最近發展區”時,在教師的恰當指導下,完成任務,體驗成就感,享受滿足感,收獲幸福感,后進生教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圖1 后進生轉化步驟
一名優秀教師必須聯系學生的過去,展望學生的未來,采用動態的思維對學生系統、全面的考察和引導,找準后進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最近發展區”理論運用到教學教育中,幫助其由現實水平向期望水平的轉化。通過在教學中的實證,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教學,為解決后進生問題探索了一條有效的途徑,最終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從而達到后進生轉化為先進生的目的。
[1]維果斯基.兒童發展與教育[J].李琪,聞莉,羅良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陳蓓琴.“最近發展區”理論:基于文本的探究、闡釋與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1(10).
[3]維果茨基著.思維與語言[M].李維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林崇德主編.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陳靜.最近發展區理論教育價值的深度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5.
[6]黃迪.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轉變非智力因素型學困生[J].理論新視野,2002.6.
[7]何善亮.最近發展區的多重解讀及其教育蘊涵[J].教育學報,2007.8.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