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實夫
【摘 要】對演員來說,形體動作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可以說,在表演藝術中,形體訓練是基礎。培養演員通過形體動作對人物進行刻畫,是形體動作訓練的目的。具有靈活可控的形體素質,和具有能傳情達意的形體表演,則是演員通過形體動作對人物進行刻畫的最基本要求。集創作、形體和表演為一體的教學模式,統稱為形體動作教學。本文主要對關于形體動作教學和影視表演實踐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形體動作;教學;影視;表演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21-01
演員在攝像機或攝影機前進行創作,從而表現在屏幕上的一種表演藝術,就是影視表演藝術。在此過程中,演員需要依據作家提供的劇本,并在導演的指導下,以形體動作為主,刻畫出典型、真實、有鮮明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此外,影視表演的重要藝術手段之一,是形體語言。影視表演中,形體語言是構筑各種人物形象的基礎,因此,形體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在影視表演尤為重要。
一、形體動作教學在影視表演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影視表演中,通過戲曲動作、舞蹈及藝術體操等方面對學生的形體動作進行訓練。學生通過這些訓練,提高了肢體柔韌程度、動作協調及力度等方面的技能,有利于學生鍛煉其身體素質。此外,學生通過外部技能方面的訓練,如舞蹈韻律、動作施展等,掌握了大量的形體動作技巧。然而,學生在日后的表演中,卻不能對這些技巧靈活地運用。這是因為傳統的形體教學方式忽視了與表演融合的重要性,使形體教學與表演沒有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
此外,形體動作教學在影視表演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教師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表演的創新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引起足夠重視,采用播放視頻、課堂上增加游戲環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學生應對所學形體訓練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練習和領悟,突破在所學知識與應用之間的障礙,在表演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將形體與表演完美結合[1]。
二、形體動作教學與影視表演結合的具體措施
(一)對戲曲程式化表演的表現方式和手段的借鑒
戲曲對生活表現形式的反映,是戲曲程式化。戲曲程式化是生活動作的表演化、舞蹈化和規范化,并對其重復使用。演員的形體塑造,體現了戲曲程式化的手段和表現方式的指導意義。首先,將戲曲的基本手勢和基本步態作為借鑒學習戲曲的首要任務。由于戲劇的特點是起承轉合的韻律,其對潛在的造型意識有著強調作用,所以對于借鑒戲曲這種方式,為影視表演的形體訓練打下堅實的形體基礎,有利于形體與表演相融合。其次,創造很強的戲曲形象表現力是戲曲程式化一種特殊的形式。此外,戲曲程式化的規律和自由還包含著戲曲形象的思想和戲曲美的感染力,這是形體訓練在影視表演教學上需要特別借鑒的方式。
(二)設計符合角色的形體動作
1.訓練方法遵循科學性、規律性。形體訓練中,屬于基礎部分的是訓練方法,其也是形體訓練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形體訓練方法一定要從人體結構著手,制定符合科學性、規律性的訓練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形體基礎訓練教學中,肌肉的張與弛、松與緊的掌握,是其很重要的部分之一[2]。所以,在形體訓練的不同階段,應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
2.表演藝術的掌握。在所有的表現中,模擬是其基礎,因此在形體訓練過程中,調動學生在模擬動物、人物過程中的感覺感官,并結合實際自身經驗和觀察,通過自己的身體將感受到的,想要表現出來的進行模仿、表演,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形體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形體創造能力。
3.形體感受、想象、表現的聯系。在形體訓練過程中,老師為了訓練學生產生不同心理,使其形體與表演更加融合,可以運用風聲、雨聲、打雷聲等不同的音響效果。教師還可以根據云朵、雪花、樹木、火焰等自然界的富有動態特征的形態,對學生形體與表演進行訓練。這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形體和表演結合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塑造角色,演繹情態方面得到發展和進步[3]。
三、結論
要想徹底激發學生的表現才能,就要加強形體動作教學和影視表演實踐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形體智能方面的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形體和表演方面的整體技能。此外,對于戲劇程式化在形體訓練的模式中,需要對其經驗進行不斷總結,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在形體訓練和影視表演中,發揮巨大的借鑒作用,從而為學生的形體訓練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本文從形體動作教學在影視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形體動作教學與影視表演結合的具體措施兩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學生可以在形體訓練和影視表演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朱奕.“形表合練”——影視表演專業形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76-78.
[2]王清金.淺析形體動作教學與影視表演實踐[J].大舞臺,2010,(08):193.
[3]張征宇.淺析形體動作教學與影視表演實踐[J].大眾文藝(理論),2009,(2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