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存蓮
【摘 要】對于語文這門既不像理、化、生這樣有一定課堂教學模式,也不像史、地、生那樣有一定具體內容,打開百度連定義也不具體的學科,(語文是學科名。語文,還是一個人文素質衡量術語,指人的內部言語機制品質和外部言語技術能力綜合水平。)我常常思考:如何能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我該用哪些方法,哪些手段,讓語文成為學生最愛上的學科?讓語文課走上高效之路。那么,如何讓語文課走上高效之路?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技巧;多媒體
一、教師應運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語文老師的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往往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運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設疑激趣。
例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這課時,對于阿長外貌的描寫,她生得黃胖而矮,在這我緊扣著“黃胖而矮”設疑激趣,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想“黃胖而矮”像個什么東西,請用一個詞語來把你想象到的說一說?有的說像水桶,有的說像憨態可掬的企鵝,還有的說像黃冬瓜……當“黃冬瓜”這個字眼出現時,課堂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嘻嘻哈哈,你一言我一語,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學生思維異常活躍,最后經過大家討論,一致認為身材就像個熟透了的“黃冬瓜”是最確切的,在這基礎上我立刻出示文中的這句話:“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我緊扣著“大”、“一角”、“烤”這些字眼,問你能想象出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嗎?假若是你和阿長睡,睡到半夜發現自己被一堆肉浪包圍,壓在床角,這時你想推開,可是推得這邊來,那邊的肉又壓過來,使你動彈不得,你是怎樣的感受?學生們聽了,個個哈哈大笑,我想這時阿長這個黃胖而矮的人物形象也已經深深印在學生腦海。教師運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設疑激趣,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師應營造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指營造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上學生輕松愉快,思維活躍,師生互動好。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基石。教師營造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愉悅,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熱愛本學科的學習,進而產生對本學科的求知欲。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與學生對該科教師的喜愛程度存在著正比的關系。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在快樂的情緒下,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理解新問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師生關系若不融洽,課堂氣氛就容易緊張、呆板。學生在課堂上如坐針氈,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何來課堂效率,何談高效課堂。現在農村中學中師道尊嚴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就要求我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主動去接近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比如:課后問問學生生活,拍拍學生的肩膀,給學生做個鬼臉,和學生開個小玩笑,這些在師生融洽的關系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全面理解學生。任何偏見和“先入為主”都是錯誤的,都有悖于師生之間形成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親其師、信其道,”我想只有這樣才能打好高效課堂的基礎。
三、教師應從引發興趣入手,課前認真備課
我認為語文教師課堂中運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是構建高效課堂的第一步,而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石。那么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師首先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置性作業。知識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還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另外,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還有,在下節課前教師應預留充足的時間處理上節課遺留的問題。課前備課必須充分,特別是“備學生”要落實到位。這節課你雖然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必須符合你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這關系到這節課,能否引起大部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教師應加強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高效課堂能否落到實處,最關鍵的一環,我想就看學生,能否充分的參與到學習實踐中。目前的農村語文教學有一種較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學生動口動腦(主要是回答老師的提問)的機會多,而動手動筆的機會少。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十分不利,對于構建高效的課堂也并不理想。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極力避免這種“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局面,在語文閱讀課中堅持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比如:在閱讀的同時我讓學生自主學習,持之以恒地引導學生做“圈點批注”,哪里該圈,哪里該畫,又是怎樣評價,然后讓學生整理思路,歸納學習方法。在教師指導下的“圈點批注”,自始至終貫穿著個性化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實現了閱讀能力的課內訓練,課外的遷移。同時“圈點批注”既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又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我想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只“圈點批注”,還要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總之,教師應持之以恒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方法,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
五、教師應利用好多媒體教具,走教學高效之路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們基礎教育的主旋律。農村中學也應該享受高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盛宴。我想語文課堂的教學,要走上高效之路,離不開多媒體的幫助。它能渲染情境,創設情景,讓我們身臨其境,能把文中所描寫的情景再現出來,讓學生在靜中看到動,在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感受畫中的音和情。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觀潮》描寫海潮雄偉壯觀景象時,我在初步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放一段潮聲音樂,學生邊聽邊想象潮起之時、潮來之時的景象,然后根據音樂的旋律,加上時快、時慢、時輕、時重抑揚頓挫的錄音范讀,讓學生在時而凝重,時而清新的音樂中欣賞朗讀,在音樂的烘托中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在教學中還播放錢塘大潮的視頻,把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再現出來,全面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提高了教學效率。還有,平時的教學中對于時代背景的介紹,具體情境的再現,重點、難點的突破等方面我都靈活的運用多媒體,從而讓學生把語言、文字、圖像、動畫融為一體,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它成為高效課堂的利器。
以上幾點就是我對于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體會和看法。作為一個農村語文老師,我最大的追求就是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語文課。為了可愛的學生們,我們平時更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好好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每天企盼著上語文課,當然,語文新課程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立足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特點,打造高效課堂,我想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